您現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太原市

山西省太原市歷史沿革

[移動版]

秦置太原郡,郡治晉陽。

漢初先后為韓國、代國、太原國,漢武帝復為太原郡。

東漢因之,屬并州。

三國魏、西晉為太原國,后改太原郡,屬并州。

北魏因之。

東魏、北齊以晉陽為陪都。

隋為并州,后改太原郡。

唐為并州,屬河東道。

天授元年(690)武則天加號晉陽為北都。

開元十一年(723)升北都太原府。

天寶元年(742)改北京太原府。

五代后唐初為西京,旋改北京。

北漢劉崇稱帝為國都。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太原府降為并州,焚毀晉陽,遷治唐明鎮(zhèn),新建并州城,即今太原城區(qū),屬河東路。

景祐四年(1059)置太原府。

金為太原府,屬河東北路。

蒙古太祖十一年(1216)置太原路,直隸中書省。

大德九年(1350)因太原路地震,改冀寧路,屬河東山西道宣慰司。

明洪武二年(1369)為太原府,屬山西行中書省省。

九年(1376)屬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清為太原府,屬山西省。

1912年太原府廢。

1913年屬中路道,以陽曲為治所,屬山西省。

1914年改屬冀寧道。

1927年置太原市,為省轄市。

1949年3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在榆次組建,4月24日太原解放,市人民政府遷至市內精營東邊街。

5月,將16個區(qū)合并為8個區(qū)。

1950年2月,8個區(qū)合并為4個區(qū);8月,增設第五區(qū)。

1951年4月晉源縣劃屬太原市,同年8月,將晉源縣分設六、七區(qū)。

1953年11月,撤銷第四區(qū)。

第七區(qū)更名為第四區(qū)。

1954年6月第一至六區(qū)更名為南城、北城、新城、小店、萬柏林、晉源。

1955年,政府駐地遷至新建路。

1957年4月新城、小店、萬柏林、晉源合并為郊區(qū)。

1958年增設河西區(qū)、河口工礦區(qū)。

同年,改河口區(qū)為古交工礦區(qū)。

同年11月撤銷清徐縣,并入太原市郊區(qū)。

1959年3月撤銷郊區(qū)。

1960年1月恢復清徐縣,屬太原市。

陽曲縣并入太原市。

3月復置郊區(qū)。

8月撤銷南城、北城、河西、郊區(qū)。

設立9個大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復置南城、北城、河西、晉源4區(qū)。

撤銷9個大人民公社。

11月設立西山工礦區(qū)。

1963年2月撤銷晉源區(qū)、西山工礦區(qū),設立郊區(qū)。

1970年1月析郊區(qū)為南郊區(qū)、北郊區(qū)。

1972年3月婁煩縣劃入。

1988年2月撤銷古交工礦區(qū),設立古交市。

1997年5月撤銷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5個區(qū),設立小店、迎澤、杏花嶺、尖草坪、萬柏林、晉源6區(qū)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