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呂梁市 > 交城縣

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歷史沿革

[移動版]

交城縣商代屬唐境。

西周境屬北唐。

春秋時期,縣境屬晉國。

戰(zhàn)國時期境地屬趙。

秦王政元年(前246),秦奪趙晉陽,置太原郡,現(xiàn)境屬之。

西漢高祖二年(前205)九月,魏滅,境屬西漢河?xùn)|郡晉陽縣西陲、大陵縣東北陲。

初始元年(8)十二月,王莽易大陵為大寧,縣境仍為晉陽、大寧二縣分屬。

東漢時期,晉陽、大陵二縣隸于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建安二十一年(216),置匈奴中部都尉于大陵。

三國黃初元年(220),魏文帝改太原郡為太原國,境地屬魏太原國晉陽西境。

西晉時期,地屬并州太原國晉陽、大陵二縣。

建興四年(316)十二月,司空長史以并州降漢,境地復(fù)屬漢。

南北朝北魏皇始元年(396)九月,境地始屬北魏。

永熙三年(534)十月,北魏分裂,境地遂屬東魏。

為晉陽西陲,隸于并州太原郡。

隋開皇初,境地北屬晉陽;南隸受陽;十年(590),改受陽為文水縣;十六年(596),析晉陽西陲、文水北境置交城縣。

縣治設(shè)于古交,取古交西北20里鎮(zhèn)城底之漢代交城以名縣。

初隸并州,大業(yè)三年(607)隸太原郡。

唐代武德年間,改為郊城府,旋復(fù)為縣。

天授二年(691),縣治南遷卻波村即今治。

先天二年(713),分交城北境置靈川縣(亦曰盧川)于古交西北爐峪口,開元二年(714)廢,復(fù)屬交城縣。

唐初,隸于并州太原府。

宋代太平興國四年(979),以交城置大通監(jiān),隸于路;寶元二年(1039)以大通監(jiān),隸太原府。

金天會四年(1126),隸于金太原府。

蒙古成吉思汗八年(1213)破河?xùn)|,地隸于蒙古,仍為交城縣。

元至元十五年(1278)隸太原路;大德八年(1304)于交城縣置鐵冶都提舉司,為大通冶,翌月改隸冀寧道。

明、清時期隸于太原府。

1912年廢太原府,交城縣隸于冀寧道。

1937年10月,交城民國政權(quán)隸于第四行政區(qū);翌年2月16日,劃歸第八行政區(qū)。

1939年4月23日,劃屬省政府第二行政公署。

1940年1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11月,交城縣劃為交城、交西二縣;仍隸于八專署。

1945年7月15日,改屬呂梁行署八專區(qū);同年8月,復(fù)合二縣為交城縣。

1948年6月24日,交城縣劃歸華北區(qū),同年8月1日,劃于晉中行署二專區(qū)。

1949年3月,并入太原市。

9月,成立省人民政府,交城縣屬榆次專區(qū);10月改屬汾陽專區(qū)。

1951年3月27日,復(fù)屬榆次專區(qū)。

1958年,榆次專區(qū)改名晉中專區(qū)。

同年9月25日,交城、文水、汾陽并為汾陽縣。

人民公社與鄉(xiāng)政權(quán)實(shí)行政社合一成立了東風(fēng)、衛(wèi)星、鋼鐵、呂梁4大公社。

旋與文水、汾陽合為汾陽縣,交城設(shè)辦事處。

1959年9月19日,復(fù)分為3縣。

1971年5月,呂梁地區(qū)成立,交城縣劃屬呂梁地區(qū)。

2003年10月,國務(wù)院批準(zhǔn)呂梁地區(qū)撤地設(shè)市,交城縣屬呂梁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