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岔上鎮(zhèn) | 隸屬:吳堡縣 |
區(qū)劃代碼:610829104 | 代碼前6位:610829 |
行政區(qū)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陜K |
長途區(qū)號:0912 | 郵政編碼:719000 |
轄區(qū)面積:約39.7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5900人 |
人口密度:1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7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岔上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明朝時期便有村民在統匯川和黃河交匯的溝岔處建村居住,故以地貌特征取名“岔上”。…[詳細] |
樊家圪坨村 | ~203 | 村莊 | 明朝樊氏在此建村,因該村坐落在山體的凹部(俗稱圪坨),故以姓氏及地貌特征取村名為“樊家圪坨”。…[詳細] |
樊家畔村 | ~204 | 村莊 | 明朝樊氏在此依山臨石畔處建村居住,故以姓氏及地形取名為“樊家畔”![詳細] |
木家溝村 | ~207 | 村莊 | 明朝穆氏在此依山臨溝處建村,故以姓氏及地形取村名“穆家溝”,此后人們逐漸誤寫為“木家溝”,沿用至今。…[詳細] |
川口村 | ~208 | 村莊 | 明朝在此地建村,因該村坐落在黃河灘(俗稱川),并在此灘處設有渡口,故建村后取村名“川口”![詳細] |
高尚墕村 | ~211 | 村莊 | 高尚墕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宋家條村 | ~213 | 村莊 | 該村坐落的地形整齊并系條形,起居于姓宋的村民,故于明朝叫“宋家條”![詳細] |
薛家峁村 | ~214 | 村莊 | 明朝薛氏在此山峁上建村居住,故以姓氏及地形特征取名為“薛家峁”![詳細] |
崖磘上村 | ~218 | 村莊 | 清初建村,因此崖上有古時防兵禍避戰(zhàn)亂的崖磘,該村居崖畔上方,故以地貌特征取村民為“崖磘上”![詳細] |
丁家灣村 | ~219 | 村莊 | 該村坐落地形為一套灣,所居村民多姓丁,故叫“丁家灣”![詳細] |
喬則溝村 | ~220 | 村莊 | 該村坐落在溝里,溝里有座橋,故于唐朝稱“橋則溝”。后人習慣性寫為“喬則溝”。…[詳細] |
楊家畔村 | ~221 | 村莊 | 最初楊姓村民在此建村,又因該村坐落在石畔上,故名“楊家畔”。…[詳細] |
丁家畔村 | ~227 | 村莊 | 該村坐落在石畔上,居民多姓丁,所以在隋朝該村建村時便稱之為“丁家畔”![詳細] |
前畔村 | ~230 | 村莊 | 該村住地在石畔上,位于后畔的前方,故于清朝叫“前畔村”。…[詳細] |
薛張家山村 | ~231 | 村莊 | 該村坐落在一個山坡上,所住居民以薛和張氏較多,故于明朝叫“薛張家山”。…[詳細] |
葉家園溝村 | ~232 | 村莊 | 該村腦畔上有塊塬地,原居住姓石的,故叫石家塬,后因姓石的家破人亡,在溝底重立村莊,溝形像樹葉,土地均可用水自流灌溉,成為園田,故在明朝改名為葉家園溝![詳細] |
大棗灣村 | ~234 | 村莊 | 大棗灣村由大棗灣、逯家塔、王家塔、郭家墕四個村合并而成,合并后以大棗灣命名村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地處岔上溝匯入黃河的溝岔上而得名。
榮譽排行:
2018年12月,陜西省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岔上鎮(zhèn)為2018年度陜西省省級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基本介紹:
岔上鎮(zhèn)位于吳堡縣北部,傍依盤龍之山,地處黃河之濱。東部與山西省臨縣隔河相望,北部與佳縣接壤,為吳堡最古老的集鎮(zhèn)之一,故而又稱“盤龍鎮(zhèn)”。全鄉(xiāng)轄19個行政村,人口5918人?偯娣e39.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3萬畝。2002年農業(yè)總產值361萬元,糧食產量918噸,紅棗產量92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864元。
紅棗是岔上鄉(xiāng)的主導產業(yè),現有棗園1.5萬畝,年產鮮棗1000余噸。群眾三分之一的收入來自于紅棗。羊子是該鄉(xiāng)的又一支柱產業(yè),近兩年得到了大量發(fā)展。全鄉(xiāng)實行了封山禁牧、舍飼養(yǎng)羊。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使大力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分離出來,從事打工、經商、運輸等非農業(yè)生產的勞動力達800多人,
文化旅游:
毛主席東渡黃河紀念地一九四七年春,蔣介石糾集二十三萬兵馬,向我黨中央所在地延安和陜甘寧邊區(qū),發(fā)動了“重點進攻”。當時,我西北野戰(zhàn)軍在陜甘寧邊區(qū)的部隊,只有兩萬多人。面對十倍于我的兇惡敵人,毛
歷史沿革:
清屬永豐里一甲。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分屬仁義鄉(xiāng)、重義鄉(xiāng)。
民國三年(1914年),設北區(qū)(轄仁義鄉(xiāng)、重義鄉(xiāng))。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岔上聯保。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冬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月,吳堡縣蘇維埃政權建立,屬吳堡蘇維埃政區(qū)的北區(qū),后改為一區(qū)。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全縣設3區(qū),屬北區(qū)。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設岔上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吳堡完
區(qū)劃: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岔上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