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濟南市 > 萊蕪區(qū) > 方下街道 > 劉封邱村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方下街道劉封邱村概況

[移動版]

劉封邱村位于萊城西北8公里,鎮(zhèn)政府3公里處,北靠方下河,與張家洼街道辦事處王家樓村隔河相望,南依辛泰鐵路,西與田封村相連,東臨魯中冶金礦業(yè)集團公司軋鋼廠。全村耕地1050畝,485戶,1496口人。

清康熙《萊蕪縣志》載:“封邱保•劉封邱”。據《劉氏譜》記載,明洪武二卜三年(1390年),劉姓由汶河南劉家莊遷此建村。因鄰村多以封邱取名,故以村名村,且劉姓居多,冠以姓氏,取名劉封邱村。

劉封邱村歷史悠久,土地肥沃,澆灌方便,作物盛茂,故有“封邱洼”之盛名。村民世代開拓耕種,繁衍生息,和睦共處。村民歷來以農業(yè)為主,生產藍棵、大馬、小麥、玉米等。用藍棵葉泡水調和石灰,沉淀所得藍色染料用以染布。劉封邱人勤勞敦厚,崇尚禮義,易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清朝道光年間,劉姓十二世祖劉元達(又名劉占)為郡庠生,后至茶業(yè)口劉白楊村教書多年,后居于劉白楊小學。劉元達被賜帶清朝皇印“清愛堂”大匾一塊,紅沙燈籠一對,以示名譽之尊,族代相傳,直至“0”被毀壞。1887年,村民劉冠卿(字松亭)18歲為郡庠生,因家寒不能升學,自謀薄資助學,創(chuàng)辦了私塾學校。學生有劉玉敬、劉中英、劉舜卿、劉業(yè)田、劉奉綱、劉子正,劉夏峰等30余名。絕大多數學生后來都參加了抗日救國陣線。劉冠卿從教30余年,育人出眾,參加抗日救國陣線后,當選縣參議員。

劉封邱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戰(zhàn)爭年代出現(xiàn)了許多革命活動家。他們一生篤信馬列,追求真理,獻身革命,堅貞不屈,歷盡艱險,為萊蕪人民的解放和祖國的建設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著名革命老前輩,劉夏峰、劉舜卿、劉子正、劉木易等都是萊蕪黨組織早期主要領導人。他們?yōu)楦锩慌铝餮獱奚,不怕家人?、受牽連。變賣家產,支援革命斗爭。劉夏峰自賣村東1.6畝土地,買0彈藥帶本村吳會泉、劉振山等民兵參加徂徠山起義。劉夏峰、劉舜卿、劉子正、劉木易等湊錢購買交通工具“西德產自行車”,現(xiàn)車架尤存,成為文物。同時,他們還以村居為根據地,進行秘密革命活動。1932年,縣委負責人劉仲瑩發(fā)展黨員活動,就在劉夏峰家的小北屋和劉子正家的小西屋里秘密進行。

武工隊長劉向春,機智勇敢。敵人聞之喪膽,千方百計逮捕他,并到處張貼告示:“誰要逮住劉向春,一兩骨頭一兩金”。在那艱苦的歲月里,出生入死,為革命做出了較大貢獻。交通員劉冠勉參加革命后,在黨組織的領導下,任勞任怨,不管環(huán)境多么惡化,條件多么艱苦,一年四季活動在夜間,承擔著我黨萊北與新甫縣的通訊任務。他送信赤腳過嶺,渡河不走正道,每每圓滿完成任務。1944年秋,山東省郵政總局召開勞模大會,他被評為省戰(zhàn)郵一等優(yōu)秀交通員。當時大眾日報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省郵政總局局長趙志剛召開座談會,給他慶壽、送禮。后來因年老,組織給他披戴紅花,騎馬返鄉(xiāng)。由此,-反動派對劉封邱恨之入骨,稱該村為八路“窩子”,只要逮住就活埋。解放戰(zhàn)爭年代,劉封邱村人為萊蕪人民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劉夏峰、劉舜卿、劉子正等革命前輩的影響下,劉封邱的許多熱血青年,積極參戰(zhàn),英勇殺敵,為革命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英雄烈士。

在那戰(zhàn)爭年代,留村的男女村民積極上前線參戰(zhàn),男的抬擔架,女的做軍鞋,兒童站崗放哨。1946年8月,該村民兵,配合魯中九師攻打埠村,組織村民20余人參戰(zhàn),參與百姓抬擔架護送傷病員。同年10月在攻打螃蝎嶺子戰(zhàn)斗中,民兵劉學禮等人親自背下我軍傷員12人,譜寫了一曲人民戰(zhàn)爭的贊歌。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村民團結互助,共奔社會主義康莊大道。1953年成立了以劉冠桐為首的80多戶村民的生產互助組,他們?yōu)榱臆妼俅恋亍?954年冬,初級合作社成立,由劉冠桐、劉順華具體負責,下轄兩個生產組,按地四勞六分配。雇農劉長福加入了初級合作社,其愛人對女兒“社英”唱起小曲:“社英、社英你有福,入了合作社,分的糧食堆滿屋,全家生活真幸福!

1955年.四封邱合為一體成立了高級合作社,社員按勞分配加照顧。本村主要負責人劉冠桐帶領社員打機井,搞土地深翻,并在小任家洼村北搞引河灌溉,打機井20余眼,深翻整平土地40多畝。1957年由高級合作社轉為人民公社后,先后在村東北和村北河連打大機井2眼,安裝30千瓦電機兩臺,徹底解決了村東 嶺灌溉的難處。從此,糧食產量大大提高。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富民政策激發(fā)了村民的致富熱情!耙敫、先修路”,在村兩委的領導下,于1996年自售資金55萬余元(包括村民集資和在外工作人員自愿捐款兩萬余元)修鋪瀝青路3000余米,任玉俠與劉奉耕捐建大小橋6座。從此道路暢通,來往車輛頻繁,為村里的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近幾年科學種田、培育良種蔚然成風。1997年,與省農科院合作,為省農科院培育玉米良種和土豆種,成為省農科院的良種繁育基地。幾年來培育的魯單50和魯單981良種產量高,周圍村民紛紛購買,并遠銷各鄉(xiāng)鎮(zhèn)種子站,深得農民的贊譽。

我國加入WTO后,村民產業(yè)結構調整積性極大大提高,爭相種植經濟作物,從東嶺頂至洼中,大蒜、生姜、土豆、大棚蔬菜種植面積600余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0%以上。部分村民還辦起了小工廠、小飯店,收人大大提高。2001年,全村人均收入3200多元,60%多的農戶裝上了電話,成了電話村。村民的日子過得富裕又舒心。

劉封邱村人自古有辦學習文,重視革命文化和革命理論教育的傳統(tǒng)。1937年建立小學1處。劉子正、劉夏峰等人執(zhí)教。他們既教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又開展革命理論和革命運動教育,學校變成了黨開展地下工作的落腳點。1950年劉封邱小學重建,1990年搬遷至村外,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有用之人。1968年,教師“一鞭趕”時,回村教師有14人之多,成為當時泰安地區(qū)村教師最多單位。1949年至2002年,該村有80余名考生被高校錄取,有近20名考生被中專學校錄取。1990年劉進金在高考中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北京大學,后分配在國務院信訪局工作。如今大部分畢業(yè)生投入到國家各級政府部門、各行業(yè)工作崗位上。1999年教育體制改革后,劉封邱小學合并到孫封邱小學。原劉封邱小學村委投資重新建修,辦成了四封邱(劉、孫、田、李2000)聯(lián)合幼兒園,現(xiàn)有幼師8名,幼兒150余名,室內設備齊全,2()00年被評為區(qū)級規(guī)范化幼兒園。

解放前劉封邱不少文人不慕功名,苦心學醫(yī)幾十年,如名醫(yī)劉士達、劉奉綱等,尤善外方脈,專治傷寒、婦科、外科、眼科病,遠近聞名,惠及百里,至今留于后世許多治病良方。

劉封邱能工巧匠人才輩出,最早的泥工老匠劉力田除在周圍村莊給百姓蓋房外,1953年還帶領人馬,到山東農學院建造房屋。房建質量高、樣式美觀,享譽省內外。他的手下徒弟都成了名師巧匠。鐵匠吳會祥,會打各種鐵具,特別他碾的紡棉軸、打的水車市區(qū)有名。

清朝道光年間,劉封邱遭土匪搶劫,虜掠村民多人。為防匪患,村中領頭人劉海春、劉東嘉、劉齋敬等組織全村人民建造了圩墻。圩墻全長2500米,寬10米,高10米,四角都有炮樓,墻外壕溝,恰作護村河。圩墻有東門、北門、南門。東門取名迎旭門,北門取名桃園門,南門取名朝陽門。現(xiàn)圩墻痕跡依然存在。

走進村內南北大街,南頭轉彎處有一座大廟,此廟是明朝年間建造的觀音廟,現(xiàn)大殿完好無損。村中東北角有一高約25米,直徑2.5米左右的大柏楊樹,樹周圍用石料砌成高臺,取名柏楊臺子。周圍行人夏季路過,坐此乘涼,村里人常三五成群坐此談古論今。此樹在萊蕪戰(zhàn)役時,因八路軍官兵駐我村人數較多,后勤柴草供應不足,將樹殺倒燒水做飯,支援了萊蕪戰(zhàn)役。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