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壺關三嵕廟
  三嵕廟三嵕廟(第五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壺關縣城南12公里黃家川南陽護村始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明代曾予增建,清代又進行過修葺。現存建筑正殿為金代原構,香亭與鐘、鼓樓為明代遺構,余皆清代所建。廟坐北朝南,以山門為界,分上、下兩院?偯娣e1706.39平方米。上院中軸線上建有正殿、香亭,正殿兩側置耳房三間,香亭與山門之間兩側各設廊廡七間,緊靠東西廊廡的南面分別建鐘、鼓樓。正殿位于寺宇最北端,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平面略近方形。前檐裝修為四扇格子門,明間為球紋格眼,次間為球紋方格眼。柱子均為砂巖石制成,側角生起顯著。檐下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計…[詳細]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于祁縣喬家堡村正中,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業(yè)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也是《喬家大院》、《大紅燈籠高高掛》等30多部影視作品的拍攝點。如果看過這些電影,那你一定對這里的場景不陌生:成排高掛的紅燈籠、高高的磚墻、精美的雕刻、漂亮的斗拱飛檐、深邃的巷落,這就是著名的喬家大院。這是一個明清時期的民宅建筑群,建筑樣式如城堡一般,威嚴氣派,是典型的明清北方大家庭的居住格調。從高空俯視,整個院落布局很像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囍”字。這里的建筑群布局嚴謹,同時也富有變化,僅是房頂的一百四十余個煙囪也各有特異。有“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說法。進入喬家大院大門,一條長約80米的筆直石鋪甬道把六個…[詳細]
澤州岱廟
  澤州岱廟澤州岱廟(第五批國保)時代:宋至明地址:澤州縣南村鎮(zhèn)冶底村西隅據碑文記載,廟創(chuàng)建于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金、明、清歷代曾多次補葺,F存建筑天齊殿為宋代原構,余皆明、清遺物。廟坐北朝南,由兩進院落組成,占地面積3720平方米。廟最前端的山門,內有東西廊廡,中有一方形水沼,沼北建舞樓一座,樓北后院正中為天齊殿,兩側東西配殿、東西垛殿各三間。天齊殿是寺內主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平面正方形,建筑面積190.2平方米。前檐設廊,施方形抹角石柱四根,柱礎為覆盆蓮瓣式。大殿明間設板門,次間設破子欞窗。門周圍的立頰、門額、地栿、門檻等都為青石雕花,圖案為牡丹、寶相、荷花、化生童子等…[詳細]
呂梁安國寺
  安國寺位于山西省呂梁離石區(qū)城西10公里的烏崖山麓,寺始建于唐貞觀十一年(637年),原名安吉寺,曾為唐代宗之女昌化公主食邑地。宋嘉祐三年(1058年)改今名。金、元、明歷代皆有修葺。清初,被康熙皇帝譽為“廉吏第一”的于成龍曾就讀于寺中,后世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建,始成今日之規(guī)!,F存建筑多為明清遺構。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總占地面積約4700平方米。共計四進院落,主院分上、下兩層,偏院分內、外兩進。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銅塔樓、鐘、鼓樓、十王殿、東廂房、關帝閣、觀音閣、呂祖閣、于成龍讀書樓、于中丞公祠、于清端公祠、萊公別墅、石牌坊、磚塔等。大雄寶殿又稱大佛殿,是寺內的主要建筑,面闊五…[詳細]
小會嶺二仙廟
  小會嶺二仙廟小會嶺二仙廟(第五批國保)時代:北宋至清地址:陵川縣城西南17公里附城鎮(zhèn)小會村廟內奉沖惠、沖淑二仙女,故名。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正殿為宋代遺構,余皆明、清所建。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占地面積為1254.96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獻廳、正殿,東西兩側分布有垛樓、廊廡、配殿、耳殿。獻廳為清代建筑,臺基高0.41米,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單檐卷棚頂。正殿面寬三間7.75米,進深六椽7.45米,平面方形,單檐歇山頂。屋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檐下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梁架結構簡潔嚴謹,用材粗大,主體梁架為五椽栿對后搭牽通檐用三柱。門窗設格扇門,顯為后人改制,但原有榫卯仍可尋見![詳細]
陵川崔府君廟
  崔府君廟位于山西省陵川縣城西20公里處的禮義鎮(zhèn)北街,又名顯應王廟,是我國現存僅有的漢唐高臺式建筑。據廟內民國年間《重修府君廟碑》及《長治縣志》載,府君姓崔,名玨,字元靖,唐貞觀進士,為長子縣令,有功德于潞地,故建廟祀之。廟創(chuàng)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年)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民國初年均有修葺,F存山門為金代遺構,余皆明、清建筑。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3456平方米。為兩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戲臺、拜亭、府君殿,東西兩側為掖門、配殿、垛殿。府君殿面闊五間,進深八椽,單檐懸山頂。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檐下斗拱踩雙下昂,梁架結構為七架梁對前雙步梁,通檐用三柱,為清代所建。山…[詳細]
西溪二仙廟
  西溪二仙廟(第五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陵川縣城關鎮(zhèn)西溪村亦稱真澤宮,據碑文記載,寺創(chuàng)建于唐乾元年間(758-759年),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加封“真澤宮”,金皇統(tǒng)二年(1142年)擴建,后歷代皆有修葺,F存建筑后殿、東西梳妝樓為金代遺構,余皆明清所建。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整個院落呈長方形。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拜亭、中殿、后殿,山門和中殿之間的東西兩側設廊,中殿至后殿之間的東西兩側建梳妝樓及配殿,后殿兩側各置耳房三間。山門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面寬三間,進深兩間,前廊式懸山頂,上建戲樓三間。中殿重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清乾隆年間重修。面寬三間,進…[詳細]
崇明寺
  崇明寺(第五批國保)時代:北宋至明地址:高平市南郊15公里圣佛山東麓俗稱狼谷寺。創(chuàng)建于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元代曾予擴建,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清道光六年(1826年)均有修葺,F存建筑中殿為宋代遺構,余皆明清所建。寺坐北朝南,由兩進院落組成,現存山門、鐘鼓樓、中佛殿、后佛殿及東西配殿。后佛殿元建明修。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筒板布瓦覆蓋。東西配殿為元代所建,清代改為硬山頂建筑。中佛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殿頂覆以筒板布瓦。殿身檐柱均砌入壁內,柱頭無普柏枋。大殿前檐明間辟門,次間為直欞窗。檐下斗栱七鋪作,雙抄雙下昂,重栱偷心造。補間鋪作一朵,比柱頭減一跳。轉角鋪作外…[詳細]
高平開化寺
  開化寺開化寺(第五批國保)時代:北宋至清地址:高平市東北20公里陳塸鎮(zhèn)王村舍利山腰據寺內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大唐舍利山禪師塔銘記》,寺創(chuàng)建于唐末天祐年間(904-907年),初名清涼寺,宋改為開化禪院,后易名開化寺。宋、金、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F存主要建筑,前有大悲閣為明代建筑、中為大雄寶殿宋代建筑、東隅觀音閣為金代遺構,后院東配殿及東西角樓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建筑。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大悲閣、大雄寶殿、演法堂,縱向進深兩院,前院設東西廊廡各10間,后院設東西配殿、文昌帝君閣、圣賢殿,演法堂兩側東為觀音閣,西為維摩凈室。觀音閣為金代建筑,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大悲閣為二層樓閣,面…[詳細]
游仙寺
  游仙寺(第五批國保)時代:北宋至清地址:高平市城南10公里宰李村西游仙山南腰間寺因山而得名,曾名慈教寺。創(chuàng)建于宋淳化年間(990一994年),后歷代屢有修葺。現存建筑毗盧殿為宋代原構,三佛殿為金代遺物,其余均為明清所建。寺坐北朝南,三進院落。中軸線上為山門、春秋樓、毗盧殿、三佛殿、七佛殿,兩廂有配殿,廂房和廊廡。三佛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筒板瓦頂。前檐插廊,斗栱只用于前檐,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計心造。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乳栿用三柱,平梁上用蜀柱、合沓及叉手,結構簡練。毗盧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筒板布瓦覆頂,平面方形。前檐當心間置隔扇門四扇,兩次間設坎墻,裝四抹隔扇窗,窗額上裝障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