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

葛石鎮(zhèn)程莊村
  程莊自然村位于葛石鎮(zhèn)東部,神童山南面,所轄觀音庵景區(qū)為神童山森林公園主景區(qū)之一。觀音庵景區(qū)山勢險峻,峰奇石異,溪水潺潺,森林植被豐富,景色秀麗迷人,又兼為宗教文化勝地,觀音古庵、雙龍澗、古藤戀子、紫藤園等人文自然景觀匯聚于此,旅游資源豐富。自一九九八年神童山被省林業(yè)局批建為森林公園以來,程莊自然村發(fā)揮特色旅游資源優(yōu)勢,積極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做大做強了旅游產業(yè),形成了當地特色,取得了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年接待游客量在20萬人以上,其中縣外游客在高峰期就達5萬人次以上。每年旅游收入達百萬元,直接經濟效益可達60萬元以上。門票、餐飲為直接經濟收入,每年旅游旺季,村內勞動力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活…[詳細]
汪思溫石刻
  汪思溫墓道石刻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集士港鎮(zhèn)四明山村外燕窩山,1995年,在村民謝君葉家中發(fā)現《王氏幽堂記》后,并調查得悉來自燕窩山的汪思溫墓道。1998年,該墓志銘由謝君葉同志捐獻給鄞州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guī)觳,該墓志還入選了《鄞州碑碣精品集——碑銘擷英》。汪思溫卒于1155年,具體該墓道石刻可以推算到約1150年。 現存墓前石刻三件,一件石龜趺殘長1.40 米,寬1.10米,離土高 0.50 米,背部有槽,曾是插碑之座。該龜背紋采用三條陰刻線托出二條陽線的“雙線六邊形連環(huán)龜背紋”刻法。另一件埋于土中,位于殘龜相對方向的西側,可能完整,為防被盜,故不開挖。殘龜向北7米處有一對武將,其中一個…[詳細]
塔德拉爾特 阿卡庫斯石窟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位于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的邊境上,在加特城東的費贊地區(qū)一座馬坦杜山谷中的幾千個巖洞里有許多不同風格的源自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100年的壁畫。這些壁畫表現了動植物的明顯變化及撒哈拉地區(qū)人們生活的不同方式。阿卡庫斯山區(qū)幾乎所有的山區(qū)內分布著風格各異的壁畫和各種雕件,它們展示了在漫長的史前時期曾在此居住的各個時期的不同文化群體的文化習俗。費贊沙漠里的壁畫則生動地展示了由于沙漠入侵而形成的古氣候變遷。圖案上有一些長著圓形頭部,很難分清性別的當時地中海地區(qū)人的畫象,以及一些繪有牛的圖飾。這些圖案是用黃色、綠色、紅色以及黑色的染料繪成的,這表明人類發(fā)明使用碳的歷史可以…[詳細]
錢伯斯石柱
  錢伯斯石柱位于北領地愛麗斯泉的南部,距離愛麗斯泉約160千米,這個石柱已有3.5億年的歷史了,是由于長年累月的風化作用和雨水的侵蝕而形成的。錢伯斯石柱高約50米,斯圖爾特(John McDouall Stuart)是第一個發(fā)現石柱的歐洲人,他于1860年來此并將石柱命名為詹姆斯•錢伯斯(James Chambers),之所以命名為錢伯斯是因為他的最大贊助商叫這個名字。自此以后,不計其數的游客都來此游玩,并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石柱底部的柱基上。在石柱的底部建有一條有圍欄的小徑,游客可在石柱的底部觀賞這個巨大的石柱,最大的樂趣莫過于在石柱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證明自己觀賞過這個神秘的巨石。想…[詳細]
靈璧石國際交易中心
  中國靈壁石(漁溝)國際交易中心位于安徽省靈壁縣漁溝鎮(zhèn)”—靈壁石的原產地,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便利,風景秀麗,環(huán)境幽雅,是休閑娛樂、怡情逸志的好地方。中國靈壁石(漁溝),一期及二期工程總投資2000萬,建有大型靈壁石交易大廳兩座,配套建有酒店、賓館、休閑度假村等配屬設施,同期建成一家紅木底座加工廠為靈壁石提供底座。中國靈壁石(漁溝)國際交易中心在靈壁縣靈壁石主產地漁溝鎮(zhèn)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150畝園林石經營用地,是一家以集團化經營的方式,集靈壁石奇石交易、市政工程綠化、園林工程建設、小區(qū)景觀設計為一體的多元化企業(yè)。在這一市場周期中將會占據靈壁石供給的上游源頭的供貨地位,在高端精品石、批量工藝石…[詳細]
巧言石
  希望自己能言善辯是每個人的夢想,擁有一副好的口才是每個人的愿望,據說還有真的可以實現這個夙愿的機會,那就是親吻巧言石。巧言石據說是一塊神奇的石頭,相傳中世紀-東征時,一位騎士從耶路撒冷帶回了一塊沾有耶穌血的圣石,并于1446年將它放置于布拉尼城堡中。每天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排隊來親吻這塊神奇的石頭,因為據說只要吻了它,便會能言善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是想要親吻到這塊石頭并非易事。巧言石貼壁呈90度,即使臥躺著身子離它仍有個空隙,所以必須將身體平躺,再反手抓住鐵欄桿,半弓挺著身體,靠腰力臂力并將頭湊近石壁輕吻。因為身下就是深谷,盡管有人保護,依然感覺驚心動魄,如果你“吻石”成功,方可獲得…[詳細]
明石市立天文科學館
  明石市立天文科學館坐落在日本兵庫縣南部明石市,最早于1960年對公眾開放,但在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中嚴重受損,1998年經過修整重建后重新開放。它正好處于東經135度日本標準時子午線的正上方,決定著日本的標準時間,在2010年建館50周年之際被確認為日本國家有形文化財產。明石市立天文科學館最著名的要數它的塔時鐘了,高47.5米,表盤直徑6.2米,是整個天文館的標志性建筑。此外,位于16層的天體觀測室以及13、14層的展望室也是游客經常光顧的地方。天體觀測室內設有反射望遠鏡,口徑達40厘米,除了每月白天公開一次以外,每月還給游客一次夜晚觀看天體的機會。展望室也是眾游客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在…[詳細]
雙心石滬
  石滬是先民智慧的展現,它是利用玄武巖和珊瑚礁所砌筑的捕魚陷阱,而七美的“雙心石滬”因造型浪漫,吸引眾多的情侶前來,儼然成為澎湖觀光的代表景點,位居澎湖景點第一名。雙心石滬又稱“頂隙滬”,已有700多年的悠久歷史,坐落于澎湖縣七美鄉(xiāng)的北部,是澎湖地區(qū)眾多石滬中保留最完整的石滬,是由許多石頭排列而成,從高處更能清楚的看到兩個大大的愛心。從高空俯瞰過雙心石滬之后,可以下水走走、玩玩,附近海域的海水清澈碧藍,如果水位不高,或是正處于退濤的時候,也不妨走到雙心石滬里頭,彷佛愛心將你圍繞,十分浪漫,如果和自己的愛人一起前往,將會是人生中最美的經歷。需要注意的是若要觀看雙心石滬必須先確認每日的退潮時間,才能…[詳細]
碧云洞摩崖石刻群
  碧云洞又名“水洞”系天然喀斯特溶洞,位于盤縣城關鎮(zhèn)西南一公里許。水洞之名最早源于上崖壁上的“水洞”二字摩崖,書鐫時間為明嘉靖三年(1524)。此后,嘉靖三十年(1551)所編纂的《普安州志》在更訂普安州十景時,將十景之一的“南洞(水洞)勝游”更訂為“碧云佳興”,至此得“碧云洞”之稱。分布在碧云洞內外的崖壁上,現已知最早鐫刻年代為明嘉靖三年(1524),最晚為1937年的摩崖石刻26方(有部分摩崖石刻由于)。有陰刻、圈刻、陽刻等幾種刻法,每字最大者為1.76X0.9米,最小者0.06X0.04米。 洞外摩崖多數字跡明顯,字體較大,如“水洞”“通天一門”、“獨立撐天”、“碧鎖云封”、“…[詳細]
白鶴梁水下石銘
  位于涪陵區(qū)城北長江江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石梁上刻有自唐廣德元年(763年)至當代的石刻題記164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魚圖14尾,其中作水文標志者3尾。題刻、圖像斷續(xù)記錄了1200余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中上游枯水規(guī)律、航運以及生產等,均有重大的史料價值。197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水文工作會議上,中國代表團以《涪陵石魚題刻》為題,向大會提交報告,白鶴梁的科學價值遂得到世界公認。白鶴梁上的石魚石刻,不但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還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