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

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舊址
  1935年8月初至9月底,紅軍挺進師在浙西南的第一次反“圍剿”斗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爾后,政委劉英、師長粟裕率主力部隊轉戰(zhàn)閩浙邊,于同年10月5日在福建省壽寧縣含溪村與葉飛率領的閩東獨立師一部會合。雙方當日移駐鄭家坑村并舉行了聯(lián)席會議,劉英建議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并對有關事宜進行醞釀。是年11月7日,雙方在泰順縣九峰鄉(xiāng)白柯灣村小宮廟召開了第二次聯(lián)席會議,決定由劉英任臨時省委書記,粟裕任組織部長,葉飛任宣傳部長兼少共(團)省委書記。會后,正式宣布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下轄浙西南、閩東兩個特委。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的成立,對于加強閩東游擊區(qū)與浙南游擊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和配合,廣泛開展游擊戰(zhàn)爭,起到…[詳細]
金陵大學舊址
  金陵大學舊址位于漢口路22號。1910年,由美國傳教士創(chuàng)辦的匯文書院、宏育書院兩所教會學校合并,成立金陵大學堂(又稱金陵大學)。不久后,美國教會募集資金在鼓樓西南坡購地2340畝,興建新的校舍。至1926年,學校已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1951年,學校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合并,改為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金陵大學文理學院并入南京大學,成立新的南京大學。金陵大學舊址建筑群包括:南京大學東大樓、東南大樓、北大樓、西大樓、小禮堂、小禮拜堂、圖書館(現(xiàn)為博物館)、四座宿舍樓(甲乙、丙丁、戊己跟庚、辛壬樓),共11幢樓,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這些建筑物一律都是青磚墻面.歇山頂,上覆灰色筒瓦,建筑造型嚴謹對稱,…[詳細]
青島德國膠澳總督府舊址
  【青島德國膠澳總督府舊址】位于青島市南區(qū)中部的觀海山南坡,沂水路11號,面對小青島和青島灣,處于當時青島市中心處,是當時德國膠澳總督辦公的地方,又稱“總督府”。這座由花崗巖砌成的“總督府”,始建于1903年,1906年竣工。是一座磚石和鋼木混合結構的建筑,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耗資85萬德國馬克。建筑采用19世紀歐洲公共建筑的對稱平面,主面為三縱五段的對稱處理,中軸線非常突出,建筑平面呈“凹”字型。配以折線型屋頂,覆以筒式紅瓦,開啟有弧狀屋面窗,頂側裝有鐵欄桿,既用于裝飾,又做避雷針,十分精巧?偠礁疄5層樓房,主體高20米,1、4、5層樓均為窗戶較小的輔助性房間,主要辦公室都在2、3層朝陽…[詳細]
南泥灣延安炮兵學校舊址
  南泥灣延安炮兵學校舊址位于延安市寶塔區(qū)南泥灣鎮(zhèn)桃寶峪村。舊址東臨知青林,南臨中央管理局干部休養(yǎng)所舊址,西北均依梨樹峁,地勢平緩,F(xiàn)在保留的遺址有炮校大門和部分窯洞。1944年秋,在八路軍炮兵團的基礎上成立了延安炮兵學校,校址設桃寶峪。炮校的首任校長是郭化若,后由朱瑞接任,政委邱創(chuàng)成、副校長匡裕民。校部下設政治處、參謀處、教育處。學員共有1000余人,編為3個大隊10個中隊,另有一個迫擊炮教練隊和一個工兵科。主要培養(yǎng)炮兵連排干部。炮校的訓練方針是:“以技術為主,戰(zhàn)術為輔”,“有什么學什么,戰(zhàn)爭需要什么學什么”。1945年1月,炮校開始上課。8月1日,舉行開學典禮。朱德總司令、葉劍英參謀長、蕭勁光…[詳細]
中共閩西特委機關駐地舊址(昌盛樓)
  中共閩西特委機關駐地舊址(昌盛樓)位于高陂鎮(zhèn)曲峰村,年代為1934。中共閩西特委機關駐地舊址(曲峰昌盛樓)位于高陂鎮(zhèn)曲峰村天上坑自然村,始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方形,土木結構,坐西南朝東北,通面闊15.25米,總進深15米,占地面積23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單進廊院式。中軸線自東北向西南依次為雨坪、大門、門廳、天井、正樓。前低后高,正樓高二層,懸山頂,山墻擱檁。1927年9月中旬南昌起義軍南下廣東時途徑永定,沿途宣傳革命道理,點燃了武裝斗爭的烈火,在革命處于低潮時給永定黨組織和革命群眾以極大的鼓舞。10月25日,中共永定縣委在金砂公學成立,不久,建立了中共太平區(qū)委。此后,曲峰地區(qū)…[詳細]
中共龍門支部成立舊址
  中共龍門支部成立舊址龍門小學位于安溪縣龍門鎮(zhèn)龍門村。1934年秋,進步知識青年林師柴回龍門家鄉(xiāng),任龍門小學校長,在龍門、官橋地區(qū)辦夜校、組織農會,發(fā)展黨、團組織,在廈門中心市委和安溪中心縣委領導下,于1935年1月在龍門小學建立中共龍門支部,支部書記林師柴,3月改為安南同特別支部,同時,建立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隊第五大隊,領導安南同邊區(qū)人民成立農會、共青團、婦女會、兒童團、赤衛(wèi)隊,開展轟轟烈烈的抗租、抗稅、抗捐、抗糧、抗債“五抗”斗爭,形成安南同游擊區(qū),為中心縣委和紅二支隊在三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反抗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作出重大貢獻。1935年10月林師柴被國民黨第九師第二十六旅誘捕殺害。抗…[詳細]
津東書院舊址
  津東書院舊址位于天津市津南區(qū)葛沽鎮(zhèn)東大街48號,年代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津東書院位于天津市津南區(qū)的葛沽古鎮(zhèn),是天津市八大書院之一。據(jù)歷史記載,早年的葛沽從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開始屯田,經多年的經營,逐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xiāng)。又因臨近海口,航船停泊,成為水陸碼頭和經濟繁榮富庶的當?shù)匾淮缶捩?zhèn)。清光緒三年(1877),葛沽鎮(zhèn)諸賢蘇善恒、趙任弼、郭延沛等人發(fā)起在文昌閣內籌建津東書院,得到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直隸總督李鴻章的支持,不僅批準立案,還親自為書院寫了匾額。書院占用了文昌閣、藥王廟、佛爺廟三個廟宇,面積共約1500平方米。招收生童約七八十人,多是富家子弟。教師由有功名的人擔…[詳細]
五味和舊址
  五味和蜜餞店舊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鼓樓街。建于清,坐北朝南,為西式立面和傳統(tǒng)木構建筑相結合的建筑。南側臨街,入門為大店堂。后部置內天井,藉以采光。后墻東側開一門通往后部。天井西側設木質雙折樓梯通往二層,二層走廊圍繞內天井而設,靠內天井為寶瓶式欄桿。二樓內部被分為多個房間。三層亦有樓梯上下,走廊形同二層,略寬,靠天井為直欞欄桿。三層天井后墻上開一橢圓花窗。三層內部亦分開多個房間。舊址屋面為不規(guī)則歇山頂,并有后建老虎窗。舊址南立面采用西方裝飾主義風格,裝飾構件采用折中的、較簡樸的直線,硬邊形狀,強調了幾何體量。窗外側壁上塑有“南北果品罐頭茶食,蜜餞海味各種醬酒”對聯(lián),底層門口上方塑有“五味和”…[詳細]
獨山暴動指揮部舊址
  獨山暴-動-,又稱六霍起義,1929年11月7日發(fā)生于安徽省六安市,是繼黃麻起義、商南起義之后的一次規(guī)模更大的農民武裝起義,它為創(chuàng)建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立下了鼎足之功。一九二九年十一月,正當中共六安中心縣委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組織發(fā)動六霍地區(qū)全面武裝起義的一觸即發(fā)之際,七日晚發(fā)生了獨山三區(qū)二鄉(xiāng)農協(xié)會秘書何壽全和兩名女農協(xié)會員被捕并被搜去農協(xié)會花名冊的事件。為了使黨組織和農協(xié)會不遭到破環(huán),中共六安中心縣委常委周狷之、委員吳干才得知后,和三區(qū)區(qū)委連夜趕到獨山第四高等小學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提前暴-動-。八日拂曉,獨山周圍十五個鄉(xiāng)的近萬名農民,手持大刀、…[詳細]
河龍紅軍兵站舊址
  河龍紅軍兵站舊址伊氏宗祠位于寧化縣河龍鄉(xiāng)河龍村上伊自然村(鄉(xiāng)集鎮(zhèn)所在地)。1933年7月,紅軍東方軍取得泉上土堡戰(zhàn)斗勝利,解放了寧化東北片。為加強黨對新區(qū)的統(tǒng)一領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于是月22日決定增設彭湃縣(今寧化縣安遠鄉(xiāng)),是年8月設立河龍區(qū)(今寧化縣河龍鄉(xiāng)),隸屬彭湃縣。河龍位于寧化與彭湃之間,南距寧化縣城30公里,北距彭湃縣城15公里,西南距江西石城縣城約60公里(經巖嶺),是閩西通往閩北的必經之地。國民黨軍隊進犯中央蘇區(qū),地處中央蘇區(qū)東北戰(zhàn)略前沿區(qū)的建寧、泰寧是其必犯之地。中央主力紅軍從中央蘇區(qū)戰(zhàn)略中心區(qū)(瑞金、長。、縱深區(qū)(寧化、石城)駐地前往建、泰作戰(zhàn),作戰(zhàn)后撤回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