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

東北民主聯(lián)軍前線指揮部舊址
  東北民主聯(lián)軍前線指揮部舊址又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遼沈戰(zhàn)役前線指揮部舊址,1990年12月29日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雙城市昌盛街優(yōu)干胡同6號。建于1917年,1969年按原貌翻修。外有青磚圍墻,東西長90米,南北寬64米,占地面積5760平方米。院內共有青磚灰瓦頂木結構硬山式房屋35間,分東西兩院,東院為三合院,西院為四合院,兩院之間有月亮門相通。東院為前線指揮部及后勤保衛(wèi)人員住所,西院為司令部直屬機關和通訊樞紐部,有直通黨中央和前線各縱隊的電臺12部。1946年10月,東北民主聯(lián)軍前線指揮部由哈爾濱移駐雙城。當時前線指揮部成員有林彪、羅榮桓、彭真、肖勁光、劉亞樓…[詳細]
曹門革命紅學舊址暨吳煥先烈士故居
  曹門革命紅學舊址暨吳煥先烈士故居,是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新縣箭廠河鄉(xiāng)四角曹門村。有磚木結構的房屋兩排11間,座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260平方米。房前有一長方形院落,吞字大門開在院墻西北,大門上方懸掛著“吳煥先故居”匾額。1983年,對舊址前排南起3間進行了修復,并舉辦了吳煥先烈士生平事跡陳列。1985年,在陳列室樹立起吳煥先烈士塑像,展出了李先念、徐向前、程子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紀念吳煥先烈士犧牲五十周的題詞。其它房屋仍為吳姓村民居住。1986年11月21日,舊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吳煥先,1907年生于四角曹門村,是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和紅四方面軍創(chuàng)…[詳細]
錦堂學校舊址
  錦堂學校舊址位于觀海衛(wèi)鎮(zhèn)、吳錦堂故居旁邊,為愛國華僑吳錦堂為振興中華、啟迪民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在家鄉(xiāng)獨資創(chuàng)建。學校整體工程規(guī)模宏大,建口字形教學樓一幢,共計104間及雜平房19間,還辟有操場、花園、蓄水池、學堂河,歷時3年,耗資23萬余銀元。浙江巡撫呈光緒皇帝的請賞奏折中稱其為“浙江私立學校之冠”。今留存下來的為主體建筑、歐式風格口字形二層教學樓。建筑每間進深6.6米,前有檐廊1.6米;中間正方形大天井栽花植樹,形成了一個獨立而幽雅的學習環(huán)境;樓上木地板、鐵護欄、梁柱間以拱形裝飾;屋頂披小青瓦,墻體青磚錯縫平砌,白灰嵌縫。吳錦堂先生的辦學目的是富國強民。此校雖建于晚清時期的封建社會,但歐式風…[詳細]
大嶺山抗日根據(jù)地舊址
  大嶺山抗日根據(jù)地舊址是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一處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三大隊機關所在地的建筑群體,屬于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該舊址包括9處文物點。其中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6處抗日舊址位于大王嶺村,醫(yī)務所、中山書院、連平聯(lián)鄉(xiāng)辦事處3處舊址分別位于甕窯村、油古嶺村和連平髻嶺村。1940年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根據(jù)中共前線東江特委的指示,挺進東莞大嶺山地區(qū),開辟了大嶺山抗日根據(jù)地。該舊址是東江縱隊主要領導人指揮東寶地區(qū)的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機關所在地,在中國華南地區(qū)的抗戰(zhàn)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舊址于1978年5月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2…[詳細]
紅七軍軍部舊址
  紅七軍軍部舊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區(qū)解放街39號。舊址始建于1720年,由廣東商人梁煜倡議同鄉(xiāng)人共同集資興建,成為廣東商人赴百色經商的主要落腳點;洊|會館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藝術傳統(tǒng)和風格。整個建筑占地面積2331平方米,建筑面積2661平方米,會館座西向東,以前、中、后三大殿宇為主軸,兩側配以相對稱的四進廂房和廡廊,構成“日”字形封閉式獨立建筑群。殿宇廡廊,布局嚴謹,庭院通道,鋪設紅色階磚和長方形條石,殿堂廊下,全為實木大圓柱或花崗巖方形石柱支撐。中間主體建筑三大殿宇的內山墻上現(xiàn)今還完整保存著十分精美的水墨壁畫。整個建筑融古建、書法、雕塑、繪畫藝術于一體。1929年12月11日…[詳細]
哈爾濱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
  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位于哈爾濱市南崗區(qū)光芒街40號,隸屬于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舊址”建于上世紀20年代初,是一座俄式木制小房,建筑面積120余平方米,院內占地面積870平方米。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qū)的最高領導機關滿洲省委秘書處所在地,1988年10月經過修復,做為紀念館免費對外開放,室內的臥室、書房、客廳等都是按當年狀況進行布置陳列。在紀念館內主要陳列中共滿洲省委的建立,及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抗日斗爭的事跡。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滿洲省委機關在沈陽遭到敵人的破壞,1932年1月,中共滿洲省委機關從沈陽遷至哈爾濱,由此哈爾濱成為東北地區(qū)的領導中心和黨的…[詳細]
陳莊殲滅戰(zhàn)舊址
  陳莊殲滅戰(zhàn)舊址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基地、河北省黨史教育基地,由陳莊殲滅戰(zhàn)紀念碑、陳莊殲滅戰(zhàn)烈士墓碑、陳莊殲滅戰(zhàn)烈士墓群、賀龍指揮部、孫毅(原抗大二分校校長)骨灰撒放處碑和正在籌建中的陳列館組成,占地面積約3.7萬平方米;氐靥庫`壽縣陳莊鎮(zhèn)橫山湖旅游度假區(qū)內,東北連阜平縣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晉察冀邊區(qū)政府舊址,西南接平山縣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圣地西柏坡。陳莊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邊區(qū)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要地,邊區(qū)政府、抗大二分校、邊區(qū)公安局、糧食局、邊區(qū)銀行等許多后方機關駐扎在這里。陳莊殲滅戰(zhàn)陳列館陳展面積1400平方米,陳展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陳莊殲滅…[詳細]
郝家岔兵工廠舊址
  郝家岔兵工廠舊址位于延安市安塞縣西河口管委會李盆窯子村。郝家岔兵工廠,也稱陜甘寧邊區(qū)機器二廠,又叫軍工局二廠,是一家主要生產-的工廠。1939年5月,陜甘寧邊區(qū)軍工局為了擴大-的生產,決定將工藝實習廠機械修理部獨立建廠,成立軍工局二廠。該廠以生產-為主,并承擔各廠機器設備修配任務。廠址選在較為隱蔽的安塞縣與志丹交界的郝家岔村,周鑒祥任廠長,趙發(fā)生任政治協(xié)理員。郝家岔是一個只有2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離延安約70公里,杜家河水四季不斷,故二廠無缺水之憂。惟交通不便,運輸全靠馬、驢馱運,一些體積較大的機件還需要肩扛人抬。建廠伊始,職工們首先動手修路,削坡裁彎,加寬路基,使8個人抬運的大機件能順利通行…[詳細]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
  南昌市新四軍軍部舊址,建于1915年,是北洋軍閥張勛的公館,內有兩棟磚木結構樓房和一棟平房,屬中西合璧的古建筑。1938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駐扎于此,完成了組建新四軍的艱巨任務。由八省紅軍游擊健兒組成的新四軍走出深山老林,路上了北上抗日征途,成為華中抗日的中流砥柱,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建立了不朽功勛。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因其歷史價值重大面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前舊址內設有4個展覽:一是新四軍軍部舊址復原展,展出新四軍領導人葉挺、項英、曾山、黃道、周子昆、鄧子恢、陳丕顯、賴傳珠辦公和居住的房間及他們的生平圖片展。二是《鐵的新四軍》大型展覽,分為四個展廳:鐵流滾滾出深山;群…[詳細]
中村軍民訴苦大會舊址
  中村軍民訴苦大會舊址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xiāng)中村村小鋪頭組。1928年3月下旬,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策應湘南起義,在酃縣中村集結。一天上午,毛澤東帶領幾名戰(zhàn)士,挑著從土豪家沒收的糧食、衣物,來到聯(lián)西村窮得揭不開鍋的葉老漢家。幾名戰(zhàn)士走進破舊不堪、黑咕隆咚的矮屋,對葉老漢說:“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是專門幫助窮人鬧翻身的部隊。聽農民兄弟說,你家早就斷糧了。所以,毛委員今天特意送來一點糧食和衣服,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打土豪沒收過來的,請您老人家收下吧。”葉老漢忙說:“不要,不要!”毛澤東知道老人家有顧慮,便親切地對他說:“老人家,你別害怕,糧食是窮人種的,布是窮人織的,今天,我們從土豪劣紳家奪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