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道篇

伍子胥古道
  伍子胥古道東起褒禪山,西到昭關(guān)伍相祠,全長7.5公里,目前可供游覽的有10 多個景點。在伍子胥古道可感受戶外的陽光,呼吸褒禪山的新鮮空氣,尋覓大廟村的千年古跡,登臨古昭關(guān)的雄偉,看看鰲魚嶺上仙人留下的大腳印,聽聽伍子胥過昭關(guān)、大唐高僧慧褒傳道褒禪山、鰲魚化身鰲魚石那些令人回味的故事。…[詳細]
宜樂古道老坪石段
  在距粵北山區(qū)樂昌市西北六十多公里的慶云鎮(zhèn),有一條保存得較好的千年古道———宜樂古道。在這古道旁,有一座保存得相當完整的古村落———戶昌山村。這個村有著久遠的歷史、為數(shù)眾多的文物古跡以及精美的建筑、雕刻和書法繪畫藝術(shù),堪稱嶺南文化藝術(shù)的瑰寶。古村落中居住的為李氏居民。戶昌山《李氏族譜》記載:李氏戶昌山始祖李伯倫為宋末貢元,官任大理寺平事卿(相當于現(xiàn)在的--),同其父恩進士李大萬到此隱居,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在嶺南農(nóng)村,有如此長久且有歷史記載的古村,實屬罕見。這個古村落,有著眾多極具史料價值的文物古跡,如:四所書院、私塾、書屋,李氏祠堂,敬惜宇紙塔、雕龍刻鳳的神臺和大床,節(jié)孝坊,象征功名的圍公石,…[詳細]
湘粵古道—鳳形嶺段
  湘粵古道—鳳形嶺段(含積善亭、古拱橋)位于蘇仙區(qū)坳上鎮(zhèn)水塘村、走馬嶺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明-清。2018年7月24日,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古道路基為起點,四向各至10米處。建設(shè)控制地帶:四向各自保護范圍外延20米處。…[詳細]
瑯琊古道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走出洗心亭,便踏上了瑯琊古道。瑯琊古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間,長約500米,條石鋪成,蜿蜓于山腰,由低漸高,平坦而幽深。古道兩旁樹木參天,枝葉茂盛,形成天然棚蓋,晴天可以遮陽,雨天可以擋雨,游人至此,常常流連忘返。在瑯琊古道上踏石而行,滿目蒼翠,貫耳鳥語。…[詳細]
梨樹嶺古道
  梨樹嶺古道位于貴池區(qū)里山街道梨村華嶺組、清溪街道白沙社區(qū)電安組(六峰組、栗沖組),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遺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池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古道沿線兩側(cè)2米范圍內(nèi)。建設(shè)控制地帶:古道沿線兩側(cè)50米范圍內(nèi)![詳細]
碑坡古道
  碑坡古道位于通江縣文勝鄉(xiāng)白石寺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遺址。碑坡古道為巴中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碑坡現(xiàn)存古道為界,上至山頂向后延伸20米,下至文勝鄉(xiāng)街道后公路,兩側(cè)各向外延伸10米為保護范圍。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周外延15米為建設(shè)控制地帶。…[詳細]
徽池古道
  徽池古道位于石臺縣七都鎮(zhèn)七井村,年代為不詳,類別為古遺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池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包括文物本體,古道兩側(cè)10米,兩端2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兩側(cè)、兩端分別向外延伸20米![詳細]
西京古道樂昌段
  西京古道樂昌段位于韶關(guān)市樂昌市坪石鎮(zhèn)、梅花鎮(zhèn)、云巖鎮(zhèn)。西京古道,也稱宜樂古道、西京路,始建于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漢武帝時期嶺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經(jīng)之道,因歷史悠久堪稱古京城通往嶺南地區(qū)的“高速公路”而得名。韶關(guān)西京古道主要位于韶關(guān)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和樂昌市境內(nèi),南起乳源洲街古道,北至樂昌梅花鎮(zhèn)鷓鴣塘古道。西京古道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沿途村莊密集,古橋梁、古涼亭、古村宅、民居今仍歷歷在目。2018年,省住房城鄉(xiāng)建設(shè)廳把西京古道(樂昌精華段)列為南粵古驛道18條精華線路之一,進行重點打造。西京古道(樂昌段)精華段起點為梅花客運站,游客從梅花驛經(jīng)357縣道進入洞背村,自洞背村祠堂東側(cè)進入鷓…[詳細]
青陽將軍打鼓嶺古道
  青陽將軍打鼓嶺古道位于青陽縣朱備鎮(zhèn)將軍村陽山組,年代為清,類別為古遺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池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古石板道及兩邊各向外延伸1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兩邊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六棉古道
  六棉古道是西山公園內(nèi)一條古樹參天的山道,長兩百多米,寬4~5米。拾級而上,共有石階103級。“六棉古道”的四字門額,保存完好。相傳此地于宋代種有六株木棉,至清咸豐年間枯毀,邑人再植六株,是為第二代。到1984年秋一次強臺風中毀掉一株,至今尚存其五,樹齡已有130多年。保留下來這五株老木棉,樹高均超過20米,周圍還有方榕。古樟等,樹木蔥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