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主教西開總堂
  全稱天主教西開總堂,又稱老西開教堂、法國教堂。位于和平區(qū)濱江道獨山路,坐西南朝東北。1916年由法國傳教士杜保祿主持修建?谷諔(zhàn)爭時期,老西開近34公頃的中國土地被法租界鯨吞。西開教堂因地處法租界,又是法國傳教士建造,故舊時津民亦稱之為法國教堂。教堂建筑面積1891.95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采用法國羅曼式建筑造型,高45米,建筑面積1585平方米,平面呈長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聳立3座碧綠色大圓頂塔樓,呈“品”字形,墻體由紅、黃花磚砌成,上筑圓肚形綠色尖頂,檐下是半圓形拱窗。堂內(nèi)為三通廊式,內(nèi)墻壁畫琳瑯。天主教天津教區(qū)初建時,主教府設在望海樓教堂。1913年至1916年在墻子河西的老西開修建了主…[詳細]
泗陽天后宮
  天后宮整體建筑原前后兩幢,臨街面(騾馬街)的叫前廟。前廟東壁磚雕“河清”,西壁磚雕“海晏”;“河清”、“海晏”,乃預祝“天下太平”之意。主體建筑稱后殿,規(guī)模宏敞,殿宇輝煌。建造時,設計、用料、施工一應皆為外地人,特別是建筑藝術,雕梁畫棟,磚雕石刻,小瓦飛檐,都融合了閩南文化的因素。傳說大廟落成,人們膜拜三天,可謂盛極一時。 天后宮又稱天妃宮,祭祀的神像,相傳為宋代福建莆田湄州林氏女,名默,她是掌管海上航運的海神,好善樂施,常只身搶救海難漁民,援助漁業(yè),功德無量,是沿海地區(qū)人民心目中的保護神。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90年)統(tǒng)一臺灣時,據(jù)說,因此神顯圣助陣,神號便由天妃晉封天后,閩商把他們會館建成…[詳細]
傅公祠
  傅公祠由樓閣、祠堂、園林三部分組成,規(guī)制宏大,占地面積1.65萬平方米祠堂有祭廳五楹,前有祭臺以及西廂房、石刻東壁、門樓等庭院式建筑?上У氖,如今的傅公祠只保留了很小的一部分。幽靜的庭院之中,正北方是一間大殿,西邊是幾間平房。大殿想必就是當年供奉傅山的地方了,近些年來一直作為活動室。如今,由于地基下陷而成了一幢危房,龐雜的鐵架在支撐著大殿的橫梁。建立傅山去世二十五年之后,太原地方官員在陽曲縣學鄉(xiāng)賢祠和太原三立祠以傅山入祀。光緒年間,時任山西巡撫的張之洞在太原設立四征君祠,以傅山、吳雯、閻若璩和范鎬鼎四人入祭。到了民國六年,地方政府又在東緝虎營新建“傅公祠”,閻錫山題寫了“塵表孤蹤”的牌匾,山…[詳細]
益陽文昌閣
  中共益陽縣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機關舊址(文昌閣)位于益陽市資陽區(qū)汽車路街道辦事處文昌閣社區(qū)。文昌閣的前身稱為學宮,始建于宋。大革命時期,為第一屆中共益陽縣委機關所在地。1924年8月,熊亨瀚受“五四”民主思想影響,和進步青年夏時等,決心與封建勢力決裂,投入人民革命洪流,組織益陽縣公民自治會,并在縣城文昌閣創(chuàng)辦益陽最早的革命刊物——《資江雜志》,宣傳新文化、新思想,開展對益陽縣封建頑固派頭目王建龍的斗爭,影響波及湘中數(shù)縣。1926年5月,益陽農(nóng)民運動風起云涌,如火如荼,革命的烈火勢如燎原,革命的洪流蕩滌著一切污泥濁水。文昌閣又成為了革命人民經(jīng)常聚會之地。7月,臨時中共益陽地區(qū)執(zhí)行委員袁鑄仁,先后與高文…[詳細]
馬尾天主堂建筑群
  馬尾天主堂建筑群位于馬尾麓三岐山,始建于1868年,為一建筑群,現(xiàn)存四處建筑(馬尾天主教堂主樓、馬尾天主教堂育嬰堂、馬尾天主教堂老人院、馬尾天主教堂小修院)。根據(jù)《馬尾區(qū)志》記載,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原為西班牙神甫創(chuàng)辦的小修院的宿舍;光緒十一年(1885年)以原房屋為基礎創(chuàng)立馬尾天主教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船政法籍監(jiān)督杜業(yè)爾新建磚木結構的法國式新教堂。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現(xiàn)存的建筑均建于不同時期。根據(jù)《馬尾區(qū)志》記載,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尾境內(nèi)已有天主教活動。當時,船政大臣沈葆禎聘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為正、副監(jiān)督;還聘雇洋匠。這些人大多攜帶家眷,而且…[詳細]
清塘“樓田慘案”遺址
  清塘“樓田慘案”遺址位于永州市道縣清塘鎮(zhèn)樓田村道山西南坡道巖內(nèi)。1944年9月12日至11月11日,1944年12月14日至1945年1月20日,日本侵略軍兩次進犯道縣,先后盤踞95天,燒殺-,無惡不作。日軍在道縣制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慘案。1944年12月,一群日本侵略軍進犯道縣清塘鎮(zhèn)樓田村,村民早已躲出村莊。日軍四處搜尋,見兩個小孩往后山上跑,便跟蹤追去,發(fā)現(xiàn)倆小孩跑進一巖洞,巖洞(名叫“道巖”)內(nèi)藏有許多人。日軍不敢貿(mào)然進入,就向洞內(nèi)喊話,洞內(nèi)的難民誰也不敢出來。日軍于上午10時左右,從村里找來干柴草、干辣椒和手搖風車,將柴草燒燃,放上干辣椒,然后用風車往巖洞內(nèi)鼓風,熏燒巖洞;旌现苯贰[詳細]
火宮殿牌樓
  位于長沙市坡子街的火宮殿酒家是一家弛名中外的“中華老字號”企業(yè),被譽為湘風小吃的源頭、湘菜的主要代表,有著深遠的歷史淵藪。火宮殿過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廟宇,又名“乾元宮”,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距今已有250余年。晚清時期,發(fā)展成為祭祀、看戲、聽書、觀藝、小吃的廟市。民國時期,攤擔羅列、支棚撐傘,成為小吃鬧市。人們把它同北京的天橋、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相媲美,是長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于一體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眾場所,特別是火宮殿的風味小吃享譽三湘。兩個半世紀的品牌,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光臨,更使火宮殿名揚四海;饘m殿,過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廟宇,又名“乾元宮”,…[詳細]
朱梅墓園
  朱梅墓園,位于綏中縣李家鄉(xiāng)石碑坊村。它是遼寧省唯一的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明代石刻群。西南距姜女廟十多里。在石牌坊村南,有一對華表,綠樹掩映的兩座高大石坊,四柱四間,三樓式,單檐廡殿頂。此坊立于明崇禎十年(1637年),是皇帝為總兵官后軍都督府朱梅(字海峰)因鎮(zhèn)守山海關有功而賜立的。墓園占地面積很大,前后長達三百余米。前部有分列左右的一對石華表,其后為一對石獅子,再后為石坊。坊為四柱三樓式,單檐廡殿頂,主樓四朵斗拱,側樓兩朵斗拱。主樓正面坊檐下刻“圣旨”二字,下面額板刻“名勒燕然”,其下又刻“左柱國特進光祿大夫贈太子少保前經(jīng)理軍務鎮(zhèn)守薊遼地方五掛將軍印總兵官后軍都督府左都督海峰朱公承恩坊”,主…[詳細]
易雄墓
  忠愍侯易雄將軍墓位于瀏陽市區(qū)西南部瀏陽河畔的棖沖鎮(zhèn)嘉園村坪上組將軍洞的山崗上,墓冢坐南朝北,地處東經(jīng)113°29′42.5″,北緯28°00′55.1之間,北距棖沖鎮(zhèn)政府2.5公里,西距瀏陽河2公里,東距東董家塘約3公里,將軍墓三面環(huán)山,山腳下是一水庫。忠愍侯易雄將軍墓自建立以來,保存較為完好。1958年,當?shù)匦匏畮,易雄墓冢遭到人為破壞,墓旁雕像、石仲等均被損毀,石馬、石虎、基仲被砌進水庫溢洪道中,2004年3月維修易雄墓時才將石馬、石虎、基仲挖出,運至易雄墓前。1995年12月24日、1996年元月15日分別兩次被盜,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盜洞三個,該墓被破壞極其嚴重,F(xiàn)墓兩旁各有一戴桂冠、著長袍的石人…[詳細]
聚龍古村
  聚龍村又名鄺家村,在光緒五年(1879年)由一批祖籍臺山的鄺氏華僑買地而建。聚龍村坐落在沖口街隴西與招村之間,村口正對一灣河水,整修過的河岸兩邊古榕蔽日,仍帶有田園風光。聚龍村現(xiàn)占地5200多平方米,保存有古屋前后三排,共20間。廣州芳村有一處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聚龍村。據(jù)說這個有一百一十多年歷史的古村落至今仍居住著上百名男女老少。聚龍村的青磚大屋,墻腳用整塊麻石砌成,窗楣的灰雕繪有富貴吉祥圖案。大屋的門分幾層,從外到內(nèi),依次是角門、趟櫳門、大門。聚龍村的樓房內(nèi)部設計大同小異。大廳內(nèi)有三道屏風門裝飾。不少屏風的木雕,因年代久遠退去了色彩,但卻更添古樸的風雅。大廳兩側左右對稱,各側排列四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