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戶部山古建筑群
  戶部山民居群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戶部山民居群清-民國徐州市戶部山戶部山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又稱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頂建戲馬臺,而成為徐州的第一勝跡。---千古繁華地,徐州不夜城歷史上曾有“窮北關,富南關,有錢都住戶部山”的俗語。地址:徐州市云龍區(qū)彭城路類型:古跡開放時間:全天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西雙版納茶馬古道景區(qū)
  茶馬古道風景區(qū)是云南省集中展示茶文化、茶科技、茶產(chǎn)品的重要窗口。是集觀光旅游、民族茶文化展示、茶交易、科研培訓、良種繁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tài)旅游園區(qū)。是按旅游景區(qū)規(guī)范標準建設的高起點、高檔次、大規(guī)模的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充分利用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優(yōu)質(zhì)茶地和科技優(yōu)勢:深度挖掘茶文化內(nèi)涵,將古老的茶馬古道和現(xiàn)代的有機茶園,各少數(shù)民族的制茶工藝和飲茶習俗集中展現(xiàn);將傳統(tǒng)的茶事活動同現(xiàn)代先進的茶葉科技、茶文化融為一體,集中展示茶的發(fā)展歷史和科技成果;是集中展現(xiàn)、傳承、發(fā)展普洱茶文化的旅游景區(qū)。區(qū)內(nèi)地勢起伏、地貌優(yōu)美、山水鄉(xiāng)間、風光秀麗是您選擇體驗生活、休閑度假的好地方。交通自駕路線:景洪市——勐…[詳細]
尼山孔廟和書院
  尼山孔廟和書院位于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約28公里處的尼山東麓。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為避圣諱,故名尼山。其山并不高大,海拔約340米,風景秀麗!吧讲辉诟,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因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此,所以尼山名揚海內(nèi)外。相傳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母親顏征在登尼山祈禱而生孔子,后世以建廟奉祀。此廟初名為叔梁紇廟。唐《括地志》載:“叔梁紇廟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縣五十里尼丘山東址”。五代后周顯德(公元954—960年)間,兗州太守趙侯于尼山再建廟奉祀,宋仁宗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孔子四十六代孫、襲封文宣公孔宗愿“作新宮廟、有殿、有寢、有講堂、有學舍(原在廟…[詳細]
倉房香嚴寺
  淅川香嚴寺又名長壽寺、香嚴長壽寺、顯通禪寺,中原四大名剎之一。淅川香嚴寺地處淅川縣城南40千米的倉房鎮(zhèn)境內(nèi),東臨龍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嶺,南拱面山,整個地形若蓮花狀,該寺居正中。淅川香嚴寺始建于唐朝,原有兩座禪院,“一在白巖萬山環(huán)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謂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庫水淹沒,現(xiàn)僅存上寺。上寺位于倉房鎮(zhèn)西北4千米處,淅川香嚴寺坐落在龍山嶺南的群山環(huán)抱之中。淅川香嚴寺原為“大唐慧忠國師道場”,曾有僧眾數(shù)百人,有“千頃香巖”之稱。據(jù)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香巖寺始建于唐”。又據(jù)《淅川香嚴禪寺中興碑記》,淅川香嚴寺為“大唐慧忠國師道場,勅賜長壽,其以香巖傳,由國師…[詳細]
須彌山石窟
  在寧夏固原縣須彌山南麓,有一百多處石窟,總稱“須彌山石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須彌是梵文,意為金山,該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紀),以后歷代均有擴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個洞穴。其中北周造像最為精美,隋代的造像風格淳樸,唐代造像面形豐滿,表情安詳,了解石窟歷史、研究古代社會的珍貴資料。與僅開鑿在一座石崖上的國內(nèi)大多數(shù)石窟迥然不同的是,須彌山石窟開鑿在鴻溝相隔的8座石山上,格局奇特,而且各溝之間有梯橋相連。須彌山峰巒疊嶂,林木繁茂,傍有流水,風景秀麗,是西北黃土高原不可多得的風景區(qū)。各溝之間都已架梯搭橋,以方便游覽。須彌山石窟為佛教石窟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固…[詳細]
清福陵
  清福陵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東郊渾河北岸的天柱山上。清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因為位于盛京的東邊,故又稱“東陵”,是著名的“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之一。努爾哈赤是清王朝的創(chuàng)業(yè)君主,他最初是明朝的建州左衛(wèi)指揮使,從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開始統(tǒng)一女真族各部落。到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正式稱汗自立,創(chuàng)建了“后金”政權,成為與明王朝對立的地方政權。以后其力量逐漸壯大,開始不斷往外發(fā)展,與明朝中央爭奪政權。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在寧遠戰(zhàn)役中,努爾哈赤負了重傷,8月11日,死于離沈陽四十里的璦雞堡,終年六十八歲。天聰三年(1629年)三月,才選中渾河北岸的天…[詳細]
明城墻遺址公園(西便門小公園)
  歷史上明城墻全長40公里,始建于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F(xiàn)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墻遺址全長1.5公里,是原北京內(nèi)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標志。其城東南角樓是全國僅存的規(guī)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于明代正統(tǒng)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位于市中心地域,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東起城東南角樓,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西至崇文門,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總面積約:15.5公頃,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其中城墻遺址及城東南角樓占地3.3公頃,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綠地面積12.2公頃。由于年久失修和人為損壞,城墻破損嚴重,為保護文化…[詳細]
后土祠景區(qū)
  萬榮后土廟,俗稱后土祠,位于山西省萬榮縣城西南40公里黃河東畔。漢武帝時廟在汾陰,據(jù)碑刻記載,這里歷史上曾屬于著名的“汾陰睢地”,自漢武帝時,汾陰后土廟已成為歷代帝王祭祀地神,祈福育民的勝地。漢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63年)建汾陰廟,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6年)建后土祠。此后,東漢、唐、宋各代屢次興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祠廟規(guī)模宏闊,祀勢極盛。后來屢遭黃河水患,后土廟被淹沒。清同治九年(1874年)易地重建于今址,F(xiàn)存建筑以晚清所建居多,但山門仍為元建,秋風樓為明代遺構,上存有漢武帝《秋風辭》元代碑刻。廟址坐北朝南,總平面呈南北長的矩形,占地面積約17600平方米。沿中軸線有山…[詳細]
諸葛八卦村
  諸葛八卦村位于蘭溪城西18公里,古稱“高隆”,村中有3000余人是諸葛亮嫡傳后裔,為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諸葛村整體結構是諸葛亮第27代裔諸葛大獅按九宮八卦設計布局的,村內(nèi)弄堂似通非通,似連非連,曲折玄妙。整體布局以村中鐘池為中心,全村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條弄堂,將全村分為八塊形成內(nèi)八卦,更為神奇的村外八座小山環(huán)抱整個村落,構成外八卦。諸葛亮后裔以先祖《誡子書》為祖訓,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并遵守“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的祖訓,識草用藥,學醫(yī)用藥者甚眾,醫(yī)藥世家曾遍及大江南北。諸葛村現(xiàn)有保存完好,建于明代的大公堂、丞相祠堂等景點。諸葛村中的民居,均為建于明清的…[詳細]
元上都遺址
  元上都遺址上都,元代古城名。位于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黃旗大營子(現(xiàn)敦達浩特)東25公里,閃電高勒北岸1公里,“五一”牧場南4公里處。當?shù)啬撩穹Q之為“北奈曼蘇默”城,意為一百零八廟。上都地區(qū)山川雄固,風景優(yōu)美,據(jù)古籍對其記載:“龍崗蟠其陰,灤水經(jīng)其陽,四山拱衛(wèi),佳氣蔥郁,東北不十里有大松林,異鳥群集....山有林木,水有色鹽,百貨狼籍,畜牧繁息,大供居民之食用!鄙隙汲桥d建之前,金代屬桓州。成吉思汗在這里避過暑。蒙哥汗五年(1255年),忽必烈受命駐守此地。次年(1256年),開府營建城廓宮。元上都建于蒙哥汗六年(1256年),蒙哥汗九年(1259年)落成。元中統(tǒng)元年(1260年),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