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浙江省各市縣區(qū)名稱由來[4]

浙江省各市縣區(qū)名稱由來[4]

  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海鹽縣東北境置平湖縣,因其地漢時陷為當湖,其后土脈墳起,陷者漸平,故名;另據《清一統(tǒng)志·嘉興府一》:縣曰平湖,言地與湖平也;又說以縣東當湖的瀉湖而命名,1991年設市。
  明宣德五年(1430)析崇德縣東境始設桐鄉(xiāng)縣;梧桐鄉(xiāng)昔多梧桐,相傳五代時曾有鳳凰來集,以鄉(xiāng)名縣;據《清一統(tǒng)志》: 縣治于梧桐鄉(xiāng)之鳳鳴寺,取鄉(xiāng)為名,1993年5月設市。
  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 248年),春申君黃歇在這里建造城市,稱菰城縣,以澤多菰草而命名。隋仁壽二年(公元 602年),以濱太湖而命名湖州,湖州之名就這樣開始了。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設吳興郡,含吳國興旺之意;1912年由烏程縣、歸安縣并為吳興縣,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采用三國古郡名;1981年并入湖州市;2003年由湖州市區(qū)西部析置。
  2003年由湖州市區(qū)東部析置;南宋高宗時名潯溪,以南有潯溪得名,淳祐年間溪南市集繁榮屋宇林立,得名南林;據《中國地名辭源》:咸淳年間合南林、潯溪首字得今名。
  曾名武源縣、臨溪縣,天寶元年(742年)改現(xiàn)名;因境內德清山(烏山)得名;另說晉車騎將軍孔愉,以道德著稱于世,后人把孔愉的德和馀不溪水的清聯(lián)系在一起得名,贊人有德行,如水之清。
  五代梁開平二年(908)吳越避梁太祖父朱誠諱,長城縣始改為長興縣,據中國地名辭源》:寓長久興隆之意。
  東漢中平二年(185)由故鄣縣始設安吉縣,取《詩·無衣》”安且吉兮“之意名。
54、紹興市 [浙江省]
  紹興從秦漢時代開始,置會稽郡,唐代的時候稱越州。到了南宋的時候康王趙構為避難到了南方,當地的官紳上表,乞賜府額,趙構就題“紹祚中興”(紹,即繼承,祚,即國統(tǒng))便改為紹興府,這也就是“紹興”地名的由來。
  因周敬王三十年(前490)越王勾踐遷都建城于此得名越王城(越城)得名。
  2013年10月由紹興縣改設,因政府駐地柯橋鎮(zhèn)得名,柯橋之名源于柯山;另據《中國地名辭源》:鎮(zhèn)南有河,古稱柯水,水上有橋名柯橋,鎮(zhèn)以橋名。
  秦始設上虞縣,1992年設市,2013年10月設區(qū),據《晉太康三年地記》: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縣;亦云舜與諸侯會,事迄,因相虞樂,故曰上虞;又說系越語地名,其義不明。
  五代梁開平二年(908)析剡縣東境新昌等13鄉(xiāng)設縣,以新昌鄉(xiāng)為名,寓興隆、昌盛之義。
  秦置始設諸暨縣,1989年設市;因界有暨浦、諸山,因以為名;另說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諸侯駐蹕于此,定名諸暨,即天下諸侯到達駐留議事之所;另據《中國地名辭源》:市沿縣名,越語地名,諸意為主、王,暨為蝌蚪,即蛙主或蝌蚪之王,得名于古越人的部落名稱。
  漢朝置剡縣,曾更名瞻縣,唐武德四年(621)始設嵊州并分置嵊縣,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四面皆有秀峰,取四山為嵊之義;北宋宣和三年(1121)第二次以剡字有兵火象而改為嵊縣,以境有嵊山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