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西藏各地市縣區(qū)地名由來

西藏各地市縣區(qū)地名由來

1、西藏
  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qū)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qū),簡稱藏。 [詳細]
2、拉薩市 [西藏]
  藏語“拉”意為崇奉之“神”,引伸為“佛”!八_”意為地。拉薩意為佛地。傳說吐蕃松贊干布時建大昭寺,傳以山羊(藏語音讀“熱”)馱土(藏語音讀“薩”)填湖建基,始稱當?shù)貫椤盁崴_”!斑夋丁薄ⅰ傲_些”即“熱薩”的音變。后寺內(nèi)供奉文成公主所攜之釋迦牟尼金像,廣興佛事,后遂轉(zhuǎn)寫為拉薩。 [詳細]
  1960年設區(qū)。地處拉薩河北岸、拉薩平原中部,有日光城之稱。 [詳細]
  堆龍藏語意為上谷或者上部地方,因?qū)俣妖埡由嫌,地勢比拉薩河相對為高,故名;德慶藏語意為極樂或都有大樂,相傳從前此地有一座寺廟名德慶寺,后來德慶宗遷此,因名;堆龍德慶藏語意為上谷(上部)極樂地,又稱朵隴、策堆德、策德清、蔡德;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因當?shù)胤鸾淌⑿,故名?[詳細]
  藏語意為虎峰、虎頂、老虎玩耍;民間傳說村莊背后的山象爬在地上的老虎,宗政府建在老虎前腿左爪上,故名;另說為紀念古時戰(zhàn)死的英雄,取百獸之虎之英勇含義;另據(jù)《西域同文志》:山峰如虎也,城踞峰上,為頭目所居,故名;曾譯寫打則、打孜、打者、達格澤、澎波達孜、第巴達克匝、巴達克澤, [詳細]
  1958年由林周宗、旁多宗改設,藏語意為“任運自然完成,任運天成”、順成;相傳7世紀初,名叫寺布金達布杰的豪杰想尋找一個天然形成的地方作為住宅,選中了宗雪村的一座禿山,與他想象的一致,故名;另據(jù)《西域同文志》:倫珠布宗為西番語,順成之謂,取年谷順成之意以名城,曾譯吞珠、吞竹、冷珠、林祖、侖珠。 [詳細]
  1959年設縣,藏語意為挑選草灘;因碩特蒙古首領(lǐng)固始汗幫助五世達賴消滅了嘎瑪政權(quán),五世達賴讓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選擇草灘中部為牧場得名;另據(jù)《中國地名辭源》:當雄意為泥濘灘,因當?shù)囟嗾訚傻缆纺酀舻妹,曾譯黨雄、達木等。 [詳細]
  1959年由尼木宗和麻江宗改設,藏語意為麥穗、頂端;另據(jù)《中國地名由來詞典》:意為喜歡藏文創(chuàng)始人吞米桑布扎的地方;曾譯聶摩、聶母、聶馬、尼穆、尼冒,又作聶莫曼卡。 [詳細]
  1960年設縣,藏語意為流水溝、水溝,據(jù)《西域同文志》:傍水建城,故名;另說因此處江水曲折得名。 [詳細]
  1960年由墨竹工卡宗改設,藏語意為明亮的綠墨地,墨竹因墨竹普曲得名;墨竹色青龍神住的中間白地;另據(jù)《中國地名辭源》:縣沿宗名,墨恰巴活佛在此休息后,用自己的名字所命名,宗名因之。 [詳細]
  日喀則藏語意為土地肥美的莊園。 [詳細]
  2014年設區(qū),以十四世紀初帕竹王朝所設桑主孜宗得名,意為如愿以償。 [詳細]
   1960年設縣,系用漢字譯寫的藏語地名,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南木林意為全勝洲,曾譯那木嶺、那木林、朗林、朗嶺、響納木林、尚納木林、那棱、朗里。 [詳細]
  藏語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勝利堡壘之頂,相傳五百年前當?shù)赜幸煌,在位于今城區(qū)的宗山上修一藏式宮堡,命名為江卡爾孜,后演變?yōu)榻;又說唐末吐蕃王朝崩潰,貝闊贊王子逃到今江孜地方建造宮室,稱謝嘎江孜、意為白水晶王宮,其宮墻外飾以水晶巖,內(nèi)儲諸種珍寶,定名頗昌欽波江卡孜,意為江卡孜大王宮,簡稱江孜,以宮室名為名;另據(jù)《中國地名辭源》:縣名沿江孜宗名,宗名源于境內(nèi)宗山上1904年建的抗英炮臺。 [詳細]
  1960年6月設縣,藏語定是象聲詞,指聲音,日為山意,另說定日意為飛來峰;相傳高僧唐巴桑結(jié)在此地修行,曾將一石子拋向空中,久而定的一聲落地,隨即在落地處興建了定日寺(意為定山寺),地因寺為名,曾譯第里浪吉。 [詳細]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