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湖南省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2]

湖南省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2]

  湖南省全省常住人口為66444864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5700762人相比,增加744102人,增長1.13%,年平均增長率為0.11%。
16、漣源市 [湖南省婁底市] 86.21萬人
  漣源市,隸屬于湖南省婁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衡邵盆地北緣,漣水、孫水上游,1951年置縣,1987年撤縣設市。漣源市總面積1830平方公里,轄20個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和1個高新區(qū)。根據(jù)第七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截至2021年11月1日零時,漣源常住人口為86.15萬人,戶籍人口113.3萬人。2011年列入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2014年被評為全國轉型發(fā)展優(yōu)秀城市(全國共七個,南方唯一的一個縣級市),2016……。
17、天心區(qū) [湖南省長沙市] 83.62萬人
  天心區(qū)地處湖南省會長沙的南大門,位于長沙、株洲、湘潭三市融城的核心區(qū)域,京廣鐵路和107國道穿境而過,城市一、二、三環(huán)線緊緊相繞,距京珠高速公路不足2公里,距黃花國際機場僅20公里。全區(qū)現(xiàn)轄9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鎮(zhèn),總面積102平方公里(含湘江水面30平方公里),人口42萬。其中,以京廣鐵路為界,北部15平方公里為經(jīng)濟繁榮、人氣旺盛的商業(yè)老區(qū);南部57平方公里為風景秀麗、建設興盛的生態(tài)新區(qū),南北聯(lián)動……。
18、祁陽市 [湖南省永州市] 83.28萬人
  祁陽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陶鑄的故鄉(xiāng),是全省的人口大市、經(jīng)濟強市。市域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轄19個鎮(zhèn)、3個街道,總人口105.62萬,常住人口79.19萬。祁陽歷史悠久,三國時置縣,至今1700多年。2021年1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國家民政部批復同意,撤銷祁陽縣,設立縣級祁陽市。祁陽是一本厚重的文史書。1700多年建縣史,擁有浯溪碑林、祁劇、祁陽小調、祁陽石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片。浯溪碑林是全國最……。
19、開福區(qū) [湖南省長沙市] 82.08萬人
  開福地處長沙北部,總面積188平方公里,總人口88萬余人,轄2區(qū)2園1局1中心(金霞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開福高新區(qū)、馬欄山視頻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園、青竹湖生態(tài)科技產(chǎn)業(yè)園、洪山管理局、金霞保稅物流中心)和16個街道。開福人文薈萃、底蘊深厚。開福區(qū)因千年古剎開福寺而得名,是“楚漢名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也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湘繡的發(fā)源地。擁有開福寺、潮宗古街、省博物館、市博物館、沙坪湘繡博物館、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
20、桃源縣 [湖南省常德市] 80.92萬人
   桃源縣,歷來被譽為“世外仙境”。域內生活著以漢族為主以及回族、維吾爾族、土家族、滿族、侗族、壯族、瑤族等13個民族,人口97.6萬(農業(yè)人口84萬,非農業(yè)人口13.6萬)人,180余個姓氏在這塊“仙源樂土”上休養(yǎng)生息,和睦相處。桃源地理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chǎn)資源豐富,對發(fā)展農業(yè)、工業(yè)、商業(yè)和旅游等其它各種事業(yè),都是得天獨厚的黃金寶地。(一)地理位置桃源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其地理位置:西起牛車河鄉(xiāng)高峰……。
21、衡南縣 [湖南省衡陽市] 79.63萬人
   衡南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居湘江中游,因地處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縣域面積2688平方公里,耕地60540公頃,轄25個鄉(xiāng)鎮(zhèn),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辦事處,人口99萬。始建于1952年7月,雖時間不長,然溯源稽古,歷史悠久,從西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始建酃縣,至清乾隆21年(1756)析衡陽縣東南境置清泉縣,立郡設州,析縣置府,分區(qū)建市,幾易其名,歷經(jīng)滄桑2000余載。宛若碧泓清泉,流遠而源不改……。
22、湘潭縣 [湖南省湘潭市] 79.28萬人
  湘潭縣地處湖南中部,位于湖南省“五區(qū)一廊”戰(zhàn)略要沖,轄7個鄉(xiāng),15個鎮(zhèn),總人口114萬人,總面積2512平方公里。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孕育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彭德懷、羅亦農以及一代世界文化名匠齊白石、呂驥等人。境內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yōu)越,107、302國道、長潭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天易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湘江橫貫境內,京廣、湘黔鐵路橫跨東西南北。全縣物產(chǎn)資源豐富,并蘊……。
23、常寧市 [湖南省衡陽市] 79.07萬人
  常寧市位于湖南省南部,衡陽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南岸。東隔舂陵水與耒陽市為界,南與桂陽縣相連,西與祁陽縣接壤,北瀕湘江與祁東、衡南二縣相望。地處北緯26°07’---26°36’,東經(jīng)112°07’---112°41’。市區(qū)中心位于北緯26°24’,東經(jīng)112°23’。地貌常寧市地勢南高北低,大致呈兩級階梯分布,南部是南嶺山簇余脈的塔山和大義山,分別呈北東、南北走向,兩山之間夾有廟前——西湖的低平谷地……。
24、安化縣 [湖南省益陽市] 78.1萬人
   安化,地處湘中偏北,資水中游,雪峰山脈北端?偯娣e49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轄17個鎮(zhèn)、12個鄉(xiāng)、1個建鎮(zhèn)實驗區(qū)。縣總人口95.1萬,有漢、土家、苗、蒙古等26個民族。縣城位于資水中游北岸東坪鎮(zhèn),隸屬益陽地區(qū),東距省會長沙240公里。行政區(qū)劃安化下轄東坪鎮(zhèn)、清塘鋪鎮(zhèn)、梅城鎮(zhèn)、仙溪鎮(zhèn)、大福鎮(zhèn)、長塘鎮(zhèn)、羊角塘鎮(zhèn)、冷市鎮(zhèn)、小淹鎮(zhèn)、江南鎮(zhèn)、柘溪鎮(zhèn)、馬路口鎮(zhèn)、奎溪鎮(zhèn)、煙溪鎮(zhèn)、渠江鎮(zhèn)、平口鎮(zhèn)、樂安……。
25、祁東縣 [湖南省衡陽市] 76.69萬人
  祁東縣地處衡陽西南部、湘江中游北岸,東西狹長,北高南低。1952年從原祁陽縣析出,因地處祁陽之東而得名。全縣轄23個鄉(xiāng)鎮(zhèn)、910個行政村(社區(qū)居委會),總面積1872平方公里,總人口107.2萬,是著名的“中國黃花之鄉(xiāng)”、“將軍之鄉(xiāng)”、“黑色金屬之鄉(xiāng)”,也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中國曲藝之鄉(xiāng)”。近年來,先后榮獲“省級文明縣城”、“全省城鄉(xiāng)環(huán)境衛(wèi)生十佳縣”等稱號。文化璀璨的人杰福地。祁東歷屬祁陽,于19……。
26、溆浦縣 [湖南省懷化市] 75.78萬人
  位于湘西與湘中結合部的溆浦縣是一塊古老而紅色的沃土。勤勞、勇敢的84.06萬溆浦人,在這塊沃土上既創(chuàng)造文明的歷史,又開創(chuàng)著美好的未來。溆浦,正和著改革開放的節(jié)拍,追趕著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迎著新世紀的曙光,闊步挺進。溆浦縣境內高山聳峙,中間中溪河形成的河谷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6℃,無霜期280天,年降水量1,600毫米,四季分明,氣候濕和,物產(chǎn)充裕,礦藏豐富,是投資開發(fā)的一塊沃土!
27、婁星區(qū) [湖南省婁底市] 75.25萬人
   婁星區(qū)位于湖南省中部,東經(jīng)111°56′-112°03′,北緯27°41′至27°47′之間;東接湘鄉(xiāng),南抵雙峰,西靠漣源,北毗寧鄉(xiāng);東西寬23.9公里,南北長14.2公里;土地面積4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65千公頃,其中水田7.59千公頃,旱地4.05千公頃。屬洞庭湖平原向南嶺山地過渡的丘崗地帶,北部峰巒疊嶂,西、中部崗地密布,南部丘陵起伏,東部平地寬闊,為北、西、南面較高,平緩向東傾斜……。
28、邵陽縣 [湖南省邵陽市] 75.21萬人
  邵陽縣工業(yè)基礎較好,農業(yè)特色突出,是湖南省糧食、花生、油茶、柑桔、辣椒、烤煙、黃花、生豬、雜交奶牛等商品生產(chǎn)基地。邵陽縣地處東經(jīng)110°59′~110°40′,北緯26°40′~27°6′。位于湘中偏西南,資江上游,東鄰邵東、祁東縣,南連東安、新寧縣,西接武岡、隆回縣,北抵新邵縣和邵陽市區(qū)?h治塘渡口,距邵陽市33.5公里。全縣總人口919500人,其中非農業(yè)人口64588人,占總人口7.2%。漢……。
29、鼎城區(qū) [湖南省常德市] 73.81萬人
  鼎城環(huán)抱常德市區(qū),原名常德縣,古稱朗州,轄37個鄉(xiāng)鎮(zhèn)(場)。她地據(jù)武陵、雪峰兩山,匯沅、澧兩水,有控山鎖河之險,襟江帶湖之勢。特別是武陵山余脈—太陽山,萬木參天,流霞飛煙,被稱為“玄天第一峰”;流經(jīng)境內32公里的沅江,千載清風,一川明月,被譽為“仙源水”。故此,明朝詩人季元亨欣然贊美道:“朗水愈清穎,孤峰勝九嶷!币环矫利惖纳剿,潤澤了一方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方智慧的人民。近年來,鼎城88萬人民在……。
  武陵區(qū)位于湘西北的常德武陵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又是鑲嵌在洞庭湖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自秦蜀郡守張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歷史,史稱張若城。這里既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樞紐,又是上溯黔東,下達蘇皖的運輸要道,“左包洞庭之險,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荊楚唇齒”、“滇黔咽喉”之稱,是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開發(fā)西南的門戶,又是江南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xiāng)”,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靖艣r1949年8月,常德武陵建立縣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