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花林寺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花林寺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相傳舊時此地為一片花櫟樹林,其間建有寺廟取名“花林寺”。
相傳清朝光緒年間,沙市有位名叫劉齋公的香客,在小向家畈的一個山包上、花櫟樹林中建造寺廟,供朝拜鳴鳳山的香客往返膳宿。清光緒三十六年寺廟竣工后,取名花林寺。
“桃李”當?shù)鼐用駥爡^(qū)內(nèi)沮河段的習慣稱謂。傳說東漢末年(公元219年),蜀之大將關云長守荊失利,敗走麥城,至此地沮河邊扎營,生火作飯,于河中淘米,后人稱此河為“淘米河”。后因此地桃李遍野,人們誤讀諧音(“桃”與“淘”諧音,“李”與“米”方言諧音)為“桃李河”,久之,習稱此地為桃李,村民委員會成立時借用此名作為村名。
古時,此崗立一桅桿,以昭告南北。初名桅子崗,后演變?yōu)樾l(wèi)家崗。
該地靠近沮河邊的山崗上一紅砂巖石,古時被雷電擊破,碎石至今仍存,人稱雷打巖。
此地有三座小山,形似臥虎、飛鷹、狡兔,三山各有一洞孔,故名三孔畈。
“龍鳳”借用自轄區(qū)重要山名“龍鳳山”。該山體一側(cè)形似一條臥龍,另一側(cè)酷似一只金鳳站立山頭,故名龍鳳山,村民委員會成立時亦借用為村名。
傳說道家祖師真武大帝下凡,化作一只金鳳,落入此山,此山即刻下降三尺,真武大帝展翅飛走。明朝時期,荊沙教徒在此山建一廟宇,供奉真武大帝金身塑影,在廟的大雄寶殿的門上方懸掛“鳳陽仙山”大匾,遠近聞名!傍P陽”二字遂被借用為村名。
傳說宋隆興年間(1136),外地和尚到該地建寺廟,寺廟雖建的不很大,但工藝精湛,寺廟內(nèi)有一奇妙的香爐建造工藝,香爐四周飾有怪獸頭型,鋼牙暴露,整個形象威武雄壯,獸嘴內(nèi)含有一大石球,孩童可伸手進去任意轉(zhuǎn)動,呼呼有聲,但取之不出,一旦香爐上香之際,爐內(nèi)便會有吹拉彈唱之音,異常悅耳,成為著名地標,寺廟名“寶華寺”也因此被借用為居民點名稱。民國時期,因發(fā)洪災,泥石流將寺廟完全損壞,但地名仍被沿用。
傳說此地早年有一員外家的小女孩在野外捉回來一只小花貓喂養(yǎng),一只大老虎在員外家不停吼叫。員外叫家丁速建高大樓房讓小孩到樓上居住。之后,老虎離去,小女孩病逝,留下空樓。幾經(jīng)演變,此后人們稱此地為高樓。村名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