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內(nèi)龍沙公園得名,公園因齊齊哈爾俗稱龍沙命名;龍沙兩字最早見于《后漢書·班固傳》:坦步蔥雪,咫尺龍沙;唐代詩人李白有“將軍分虎竹,戰(zhàn)士臥龍沙”之句,始認龍沙為一地名,龍沙公園由此得名。 [詳細] |
1954年設北關區(qū),1961年改現(xiàn)名,據(jù)《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因建華機械廠得名,取建設中華之意。 [詳細] |
原名鐵東區(qū),意為鐵路之東,1961年8月鐵鋒公社、火車頭公社、和平公社合并為鐵鋒區(qū)。 [詳細] |
1954年設區(qū),因駐地昂昂溪街得名,達斡語爾昂阿奇音轉,意為狩獵場;另據(jù)《中國地名辭源》:系蒙古語昂欽之音轉,意為獵人,因過去此地是屬狩獵區(qū),與農(nóng)牧區(qū)接壤,獵人都來此進行產(chǎn)品交換,故名。 [詳細] |
1954年設區(qū),源于駐地名稱,富拉爾基系達斡爾語呼蘭額日格的音變,意為紅色的江岸、紅岸,《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因嫩江岸邊多紅瑪瑙石,故名。 [詳細] |
1960年設華安區(qū),1983年改現(xiàn)名,據(jù)《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因境內(nèi)碾子山得名,碾子山產(chǎn)石,可制碾磨,故名。 [詳細] |
1956年設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清順治五年(1648年)達斡爾族人在此建屯名梅里斯,區(qū)以屯名,系達斡爾語米斯勒的音轉,意為冰。 [詳細] |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改設龍江府,因系黑龍江省首府得名;1913年改龍江縣,因時為黑龍江省首縣得。 [詳細] |
1929年由依安設治局改設,縣名源于依克明安部,建縣時取其二字故名;據(jù)民國《黑龍江志稿》:地當胡裕爾河南,依克明安旗地,故稱依安。 [詳細] |
1917年由泰來設治局改設,據(jù)民國《黑龍江志稿》:泰來縣土名泰來氣屯,故名,寓吉祥義;蒙古語他拉戲音轉泰來氣,系蒙語種豆者、栽種、種痘者,這里最早居住的是蒙族種豆的人得名。 [詳細] |
一說,相傳清代康熙年間,從山西逃荒來此地的幾戶漢人,臨時掘井取水,巧逢甘泉,遂定居墾荒建村,乃以井取名“甘井子”;另一說,“甘井子”原為達斡爾族牧民為防備每年夏季江汛,趕畜北上放牧為飲牲畜所打的一眼井,由達斡爾語“嘎齊堪·霍都熱”演變?yōu)椤案示薄?[詳細] |
933年由富裕設治局改設,以境內(nèi)富裕爾(烏裕爾、富裕兒、呼裕爾、瑚裕爾、烏雨爾)河得名;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兩岸地勢低洼,一遇雨季則渲泄不通,沮洳難行,滿語意為低洼地;另說1906年放墾,因草茂糧豐,故名富裕。 [詳細] |
1915年由訥河縣析置,始建時因縣衙置于二克山(喀爾喀勒圖山、克爾克圖山)(今克東縣城)得名;蒙古語哈勒噶圖,有門之謂也;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兩峰對峙,狀若城闕,爭先超卓,相互克忌,故名。 [詳細] |
1929年克山縣東境析置克東設治局,1930年改設克東縣,因縣治在克山之東得名;另據(jù)《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原屬克山縣,后從克山縣東境劃出析置,故名。 [詳細] |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析依克明安旗設縣,縣名得自巴拜泉(八百泉),因城西有巴拜泉而得名,系蒙古語巴拜布拉克,意為寶貴得泉水;據(jù)《清史稿·地理志》:原名巴拜泉即那吉泊,土名大泡子,縣以此名。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