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前身為1952年建立的楊浦區(qū)第四辦事處。 1955年改名定海路辦事處,1965年改稱定海路街道,1967年12月改稱定海街道,1987年復(fù)稱定海路街道。 1991年撤銷原定海路、隆昌路2個街道,設(shè)立新的定海路街道。 地名沿用至今。 |
建于1955年5月,前身是1954年的榆林區(qū)第三辦事處,1955年改為平?jīng)雎忿k事處,1960年1月榆林區(qū)并入楊浦區(qū),1965年稱平?jīng)雎方值溃?968年11月稱平?jīng)鼋值溃?987年恢復(fù)稱平?jīng)雎方值啦⒀赜弥两瘛?/p> |
街道在1954年由原榆林區(qū)第七辦事處劃出部分地段組成第十一辦事處。 1955年改名江浦路辦事處,同年11月劃出西北部地段給茭白園路辦事處。 1956年3月茭白園路辦事處撤銷時,將江浦路懷德路,長陽路昆明路之間地段劃歸。 1957年10月又將昆明路辦事處許昌路以東地段和陳家頭辦事處內(nèi)原茭白園辦事處那一部分地段劃歸,1960年霍山路辦事處許昌路以東大部分地段并入后成現(xiàn)狀。 1965年稱江浦路街道,1969年1月稱江浦街道,1987年復(fù)稱江浦路街道,地名沿用至今。 |
該地境內(nèi)最早的居民點為明洪武和萬歷年間的閣老殿和蔣家橋。 清代,相繼形成南北趙家巷、顧家宅、大邢家宅等17個自然村。 民國初期又形成虹梢小集鎮(zhèn)和大圣廟村。 1930年4月,其美路(今四平路)穿越地境。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南北趙家巷、虹梢、顧家宅、黃家宅等村落部分或全部被日軍燒毀。 1949年上海解放時,地境內(nèi)仍為市郊農(nóng)村。 1954年10月由原江灣區(qū)第四辦事處劃出部分地段組成第八辦事處,1955年改名為四平路辦事處。 1965年稱四平路街道。 1968年1月稱四平街道。 1987年復(fù)稱四平路街道,并沿用至今。 |
1954年由江灣區(qū)原第一、第二辦事處部分地區(qū)合并建立江灣區(qū)第三辦事處。 1955年命名為控江新村辦事處。 1956年1月與鳳城新村辦事處合并成黃興路辦事處,1965年稱為控江新村街道,1968年改為控江街道。 1987年復(fù)名為控江新村街道。 1991年9月原控江新村街道雙陽路以西部分和原鳳城新村街道合并命名為控江路街道,地名沿用至今。 |
1950年7月隸屬新市區(qū)虬江鄉(xiāng)。 1953年9月,建立江灣區(qū)第一辦事處。 1954年7月改名為江灣區(qū)長白路辦事處。 1956年6月,長白、延吉中路兩個辦事處合并后改稱長白新村辦事處。 1965年改為長白新村街道。 1968年改長白新村街道為長白街道。 1987年6月,復(fù)稱長白新村街道。 地名沿用至今。 |
1984年將原長白新村街道西半部和控江新村街道東北部,劃出組建而成,以延吉新村命名,地名沿用至今。 |
1960年10月成立吳淞區(qū)殷行路街道辦事處。 1964年4月,吳淞區(qū)撤銷,劃歸楊浦區(qū)。 1980年恢復(fù)吳淞區(qū),回歸吳淞區(qū),1984年又劃歸楊浦區(qū),1985年4月,正式成立殷行街道辦事處。 地名沿用至今。 |
1991年10月,大橋街道由原眉州路街道、寧國路街道和隆昌路街道一部分撤建合并而成,地名沿用至今。 |
前身為建于1956年1月的五角場辦事處,1962撤銷辦事處,建立五角場鎮(zhèn)。 1991年10月從五角場鎮(zhèn)劃出部分區(qū)域成立五角場街道,沿用至今。 |
原為空軍江灣機場,1994年關(guān)閉。 1997年上海江灣機場用地交還上海市人民政府,同年3月市政府明確“新江灣城”為首批上海4個居住示范區(qū)之一,啟動建設(shè)。 1998年籌建江灣新城街道辦事處,2003年7月正式建立新江灣城街道辦事處,沿用至今。 |
前身為建于1956年1月的五角場辦事處,由江灣區(qū)將邯鄲路辦事處和市中心辦事處合并設(shè)立。 同年7月仍恢復(fù)邯鄲路辦事處,1958年7月劃入本區(qū)。 1959年成立五角場人民公社,1959年6月又劃歸寶山縣。 1961年分為工農(nóng),中心兩個人民公社,1966年合并為五角場人民公社。 1984年政社分開時成立五角場鄉(xiāng),同年地境劃歸楊浦區(qū)。 1991年10月,撤銷五角場鄉(xiāng)政府,建立五角場鎮(zhèn)。 2019年6月,撤銷五角場鎮(zhèn),設(shè)立長海路街道,地名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