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屬九江郡。 漢代先后屬九江郡、衡山國、六安國、六安郡、廬江郡。 三國時期屬曹魏,為廬江郡治。 西晉時屬廬江郡。 南北朝時期劉宋時屬南豫州新蔡郡。 隋開皇元年(581),屬廬州。 唐開元二十七年(739),改霍山為盛唐縣,移治騶虞城,屬淮南道壽州。 后梁改盛唐為潛山縣。 后唐復(fù)名盛唐縣。 后晉天福元年(936),改盛唐為來化縣,后復(fù)名盛唐。 吳、南唐及后周建制末變,仍屬壽州。 宋開寶四年(971),置六安縣,屬淮西路壽州。 元初為六安軍。 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為六安縣。 明洪武四年(1371),省縣入州,屬中都臨豪府。 清順治二年(1645),屬江南省。 1912年廢除六安州,恢復(fù)六安縣。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屬皖北行政區(qū)六安專區(qū)。 1952年4月,改屬安徽省六安專區(qū)。 1979年,屬六安地區(qū)。 1999年,設(shè)立金安區(qū)。 |
裕安是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 在堯、舜時期,這里為東方偃性部落所居,其首領(lǐng)皋陶佐舜、禹治天下。 建六國,春秋為楚地。 公元前221年,始置六縣,楚漢相爭之際淮南王英布建都于此。 公元前121年,劉慶立為六安王,建六安國。 唐為盛唐縣,宋為六安縣,元、明、清為六安州,民國為六安縣。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安徽省政府曾一度遷駐于此。 1999年,六安市分設(shè)裕安、金安區(qū)。 |
1998年12月,設(shè)立葉集改革發(fā)展試驗區(qū)。 2015年10月15日,設(shè)立六安市葉集區(qū)(由功能區(qū)轉(zhuǎn)為行政區(qū))。 2016年1月5日,省委省政府宣布成立六安市轄葉集區(qū)。 |
隋開皇十九年(599),設(shè)霍邱縣,屬淮南郡。 唐初置蓼州,尋改壽州。 唐神功元年(697),霍邱改為武昌縣。 景云元年(710),復(fù)為霍邱縣,從此霍邱縣名基本穩(wěn)定不變,但隸屬關(guān)系仍經(jīng)常更迭。 五代十國屬壽州。 北宋屬淮南西路壽春府。 元代屬河南江北行中(尚)書省(又稱河南行省)安豐路總管府。 明代直隸南京鳳陽府壽州。 清初屬江南省(康熙年間成立安徽省)鳳潁六泗道(道員駐鳳陽府)。 1912年8月,屬安徽省第四區(qū)(駐阜陽)。 1932年6月,縣蘇維埃代表會決議改霍邱縣為紅城縣。 1949年,撤銷霍固縣,以原霍邱縣區(qū)域恢復(fù)霍邱縣。 1971年3月,六安專區(qū)改名六安地區(qū),霍邱縣仍屬之。 2015年,設(shè)立六安市葉集區(qū)。 原霍邱縣的葉集鎮(zhèn)、三元鎮(zhèn)、孫崗鄉(xiāng)劃歸葉集區(qū)管轄。 2021年12月,撤銷霍邱縣臨淮崗鄉(xiāng)、馮瓴鄉(xiāng),設(shè)立臨淮崗鎮(zhèn)、馮瓴鎮(zhèn)。 |
舒地古為東夷偃姓所建群舒方國居住區(qū),古稱舒國。 漢高祖四年(前203),置舒縣,翌年別置龍舒縣。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置舒城縣,屬廬州廬州郡。 民國初期屬安慶府,后屬六安行政督察公署。 1947年9月8日,組建舒城縣民主政府,1949年5月1日,成立舒城縣人民政府。 1968年5月13日,成立舒城縣革命委員會。 1979年11月27日,改稱舒城縣人民政府。 1999年9月2日,撤六安地區(qū)成立地級六安市,舒城縣屬六安市。 |
1932年10月,在紅軍第四次反“圍剿”中,國民黨軍衛(wèi)立煌部進(jìn)占金家寨,國民黨政府為加強(qiáng)對鄂豫皖邊區(qū)的統(tǒng)治,劃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部分邊區(qū),始設(shè)縣治,稱“立煌縣”。 1947年9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劉伯承、鄧小平所部三縱八旅攻克立煌縣城,建立民主政權(quán),更名為金寨縣。 |
霍山歷史悠久,春秋時期隸屬楚國,曰“潛”;楚漢相爭時,改潛為衡山國;南北朝時期,梁置霍州;隋開皇初年始稱霍山縣;唐以后曾一度改名為開化縣、武昌縣、盛唐縣;宋時廢縣設(shè)鎮(zhèn),為故埠鎮(zhèn),屬六安州;明弘治年間復(fù)置霍山縣,沿襲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