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六安市各縣市區(qū)歷史沿革

六安市各縣市區(qū)歷史沿革

秦朝屬九江郡。

漢代先后屬九江郡、衡山國、六安國、六安郡、廬江郡。

三國時期屬曹魏,為廬江郡治。

西晉時屬廬江郡。

南北朝時期劉宋時屬南豫州新蔡郡。

隋開皇元年(581),屬廬州。

唐開元二十七年(739),改霍山為盛唐縣,移治騶虞城,屬淮南道壽州。

后梁改盛唐為潛山縣。

后唐復(fù)名盛唐縣。

后晉天福元年(936),改盛唐為來化縣,后復(fù)名盛唐。

吳、南唐及后周建制末變,仍屬壽州。

宋開寶四年(971),置六安縣,屬淮西路壽州。

元初為六安軍。

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為六安縣。

明洪武四年(1371),省縣入州,屬中都臨豪府。

清順治二年(1645),屬江南省。

1912年廢除六安州,恢復(fù)六安縣。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屬皖北行政區(qū)六安專區(qū)。

1952年4月,改屬安徽省六安專區(qū)。

1979年,屬六安地區(qū)。

1999年,設(shè)立金安區(qū)。

裕安是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

在堯、舜時期,這里為東方偃性部落所居,其首領(lǐng)皋陶佐舜、禹治天下。

建六國,春秋為楚地。

公元前221年,始置六縣,楚漢相爭之際淮南王英布建都于此。

公元前121年,劉慶立為六安王,建六安國。

唐為盛唐縣,宋為六安縣,元、明、清為六安州,民國為六安縣。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安徽省政府曾一度遷駐于此。

1999年,六安市分設(shè)裕安、金安區(qū)。

1998年12月,設(shè)立葉集改革發(fā)展試驗區(qū)。

2015年10月15日,設(shè)立六安市葉集區(qū)(由功能區(qū)轉(zhuǎn)為行政區(qū))。

2016年1月5日,省委省政府宣布成立六安市轄葉集區(qū)。

隋開皇十九年(599),設(shè)霍邱縣,屬淮南郡。

唐初置蓼州,尋改壽州。

唐神功元年(697),霍邱改為武昌縣。

景云元年(710),復(fù)為霍邱縣,從此霍邱縣名基本穩(wěn)定不變,但隸屬關(guān)系仍經(jīng)常更迭。

五代十國屬壽州。

北宋屬淮南西路壽春府。

元代屬河南江北行中(尚)書省(又稱河南行省)安豐路總管府。

明代直隸南京鳳陽府壽州。

清初屬江南省(康熙年間成立安徽省)鳳潁六泗道(道員駐鳳陽府)。

1912年8月,屬安徽省第四區(qū)(駐阜陽)。

1932年6月,縣蘇維埃代表會決議改霍邱縣為紅城縣。

1949年,撤銷霍固縣,以原霍邱縣區(qū)域恢復(fù)霍邱縣。

1971年3月,六安專區(qū)改名六安地區(qū),霍邱縣仍屬之。

2015年,設(shè)立六安市葉集區(qū)。

原霍邱縣的葉集鎮(zhèn)、三元鎮(zhèn)、孫崗鄉(xiāng)劃歸葉集區(qū)管轄。

2021年12月,撤銷霍邱縣臨淮崗鄉(xiāng)、馮瓴鄉(xiāng),設(shè)立臨淮崗鎮(zhèn)、馮瓴鎮(zhèn)。

舒地古為東夷偃姓所建群舒方國居住區(qū),古稱舒國。

漢高祖四年(前203),置舒縣,翌年別置龍舒縣。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置舒城縣,屬廬州廬州郡。

民國初期屬安慶府,后屬六安行政督察公署。

1947年9月8日,組建舒城縣民主政府,1949年5月1日,成立舒城縣人民政府。

1968年5月13日,成立舒城縣革命委員會。

1979年11月27日,改稱舒城縣人民政府。

1999年9月2日,撤六安地區(qū)成立地級六安市,舒城縣屬六安市。

1932年10月,在紅軍第四次反“圍剿”中,國民黨軍衛(wèi)立煌部進(jìn)占金家寨,國民黨政府為加強(qiáng)對鄂豫皖邊區(qū)的統(tǒng)治,劃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部分邊區(qū),始設(shè)縣治,稱“立煌縣”。

1947年9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劉伯承、鄧小平所部三縱八旅攻克立煌縣城,建立民主政權(quán),更名為金寨縣。

霍山歷史悠久,春秋時期隸屬楚國,曰“潛”;楚漢相爭時,改潛為衡山國;南北朝時期,梁置霍州;隋開皇初年始稱霍山縣;唐以后曾一度改名為開化縣、武昌縣、盛唐縣;宋時廢縣設(shè)鎮(zhèn),為故埠鎮(zhèn),屬六安州;明弘治年間復(fù)置霍山縣,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