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皋落鎮(zhèn)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皋落鎮(zhèn)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歷史上皋落村由古洛國,東山皋落氏和皋州州治,治所皋落村。

隋開皇十六年(596)庫城置東山縣,縣下設鎮(zhèn)。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屬仙游鄉(xiāng)民安都。

清(1644-1911)初“前因兵火之后屢年荒歉”,改屬仙游鄉(xiāng)昔陽都,恢復皋落古鎮(zhèn),成為以工商活動為主的基層行政區(qū)域單位。

民國三年(1914)4月17日樂平縣更名為昔陽縣,全縣分為一鎮(zhèn)三鄉(xiāng),皋落置皋川鄉(xiāng)。

民國七年改屬三區(qū),下轄境內340戶,15個自然村。

編為60鄰、12閭、1編村。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昔陽縣工委東遷皋落,成立昔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昔東中心縣委,全縣分6個區(qū),皋落置直屬區(qū),下轄西莊、西溝、東溝、木峪、青陽坡、葫蘆溝、沙地溝、磨蓋垴、草水溝、黃家溝、桃園溝、土寨溝、寨溝、小東溝等自然村。

1944年改屬三區(qū),駐地庫城。

1945年全縣分14個區(qū),改屬9區(qū)。

1946年6月,調整為8個區(qū),改屬5區(qū),駐地皋落村,西莊、西溝、東溝獨立分村。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7年屬皋落鄉(xiāng)管轄,駐皋落。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立村以前屬皋落統(tǒng)一。

清康熙年間建村。

雍正四年(1726年)立數牌,設數牌頭,屬皋落甲轄。

民國初年(1912年)西莊村恢復村級建制,屬皋川鄉(xiāng)。

六年(1917年)推行鄰、閭、編村制,編為1閭6鄰,屬皋落編村轄。

七年(1918年)編村改屬三區(qū),駐址皋落村。

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年)時期,皋落編村分設東西南北四個區(qū),西莊、西溝兩個自然村屬皋落西區(qū)。

1945年11月,昔東昔西合并為昔陽縣后,西莊、西溝兩個自然村劃為一個行政村,屬九區(qū)。

1946年6月改屬五區(qū),駐地皋落村。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7年屬皋落鄉(xiāng)管轄,駐皋落。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古代,本村在洛國、赤狄東山皋落氏部族治下,治所皋落村。

戰(zhàn)國先屬晉后屬趙。

秦屬沾縣。

西漢屬上艾縣。

東漢屬常山國。

三國屬魏。

隋開皇十六年庫城置東山縣,縣下設鎮(zhèn),屬鎮(zhèn)轄。

金屬皋州,州下設鎮(zhèn)。

元復樂平縣。

明屬仙游鄉(xiāng)民安都,鄉(xiāng)、都治所北界都、民安村。

清屬仙游鄉(xiāng)昔陽都,治所均在北界都。

民國屬皋川鄉(xiāng),七年實行區(qū)村制,屬三區(qū)。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昔東縣設6個行政區(qū),屬直屬區(qū),1941年并入第四區(qū)。

1945年11月,昔東昔西合并為昔陽縣,設14個區(qū),屬九區(qū)。

1946年6月,改屬五區(qū)。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7年屬皋落鄉(xiāng)管轄,駐皋落。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古代,本村在洛國、赤狄東山皋落氏部族治下,治所皋落村。

戰(zhàn)國先屬晉后屬趙。

秦屬沾縣。

西漢屬上艾縣。

東漢屬常山國。

三國屬魏。

隋開皇十六年本村置東山縣,縣下設鎮(zhèn),大業(yè)二年縣廢。

唐朝至五代屬樂平,北宋時屬平晉軍,太平興國四年改屬平定軍。

金興定四年皋落置皋州,州下設鎮(zhèn),屬鎮(zhèn)治。

元代時,中統(tǒng)元年廢皋州,改屬樂平縣。

明屬仙游鄉(xiāng)民安都,鄉(xiāng)駐地界都,都駐地民安。

清屬懷仁鄉(xiāng)黃巖都,鄉(xiāng)、都駐地黃巖。

并復以鎮(zhèn)治,是以工商活動為主的基層行政區(qū)域單位。

民國屬皋川鄉(xiāng),駐地皋落村。

七年實行區(qū)村制,屬三區(qū),駐地皋落村。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皋落置昔東縣,本村置三區(qū),并設區(qū)公所。

下轄庫城、簸箕洼、桃軀、鋪上、疙塔店、柳溝。

碧霞觀、后東峪、前東峪、水深、水峪、榆樹坪、前口莊、后口莊、白羊峪、梨園掌、寺垴等17個村或自然村。

1944年三區(qū)遷往皋落村,屬三區(qū)。

1945年11月,昔東昔西合并為昔陽縣,屬九區(qū),駐地皋落村。

1946年6月九區(qū)調整為五區(qū),屬五區(qū)。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7年屬庫城鄉(xiāng)管轄,駐庫城。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本村的地形地貌非常適合古人居住。

但何時有人居住無考。

據庫城村于隋開皇十六年(596-606年)置東山縣考,碧霞觀的人類居住情況應該比較活躍。

大南山、小南山、蘇家?guī)r、青洼、柴溝洼、西掌溝等地的住戶當屬山野匹夫,集中住戶并不多。

宋時建村,應為保治。

金屬皋州,州治皋落村。

元屬樂平縣。

明屬懷仁鄉(xiāng)水谷都,鄉(xiāng)址黃巖、都址水峪。

清屬懷仁鄉(xiāng)黃巖都。

民國屬皋川鄉(xiāng),鄉(xiāng)址皋落鎮(zhèn),七年實行區(qū)村治和編村制,先編入桃軀編村,后編入柳溝村。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昔東縣調整為6個區(qū),屬三區(qū),駐地庫城。

1944年仍屬三區(qū),駐地皋落。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5年屬東峪鄉(xiāng)管轄。

1956年-1957年屬庫城鄉(xiāng)管轄,駐庫城。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古代,本村在洛國、赤狄東山皋落氏部族治下。

戰(zhàn)國先屬晉后屬趙,晉都新絳,趙都邯鄲。

秦屬沾縣,縣治所西寨鄉(xiāng)。

西漢屬上艾縣,治所平定城。

東漢屬常山國,都城在河北元氏縣。

三國屬魏,都城洛陽。

隋開皇十六年庫城置東山縣,縣下設鎮(zhèn),屬鎮(zhèn)治。

金代皋落置皋州,州下設鎮(zhèn)。

元屬樂平縣,治所巴州一帶。

明屬仙游鄉(xiāng)民安都,鄉(xiāng)址北界都,都址民安村。

清屬懷仁鄉(xiāng)黃巖都,鄉(xiāng)都址黃巖村。

民國屬皋川鄉(xiāng),鄉(xiāng)址皋落村。

七年實行區(qū)村制,屬三區(qū),區(qū)址皋落村。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皋落置昔東縣,屬三區(qū),駐地庫城村。

1944年改屬四區(qū),駐地張家莊。

1945年11月昔東昔西合并為昔陽縣,屬七區(qū),駐地庫城村。

1946年改屬五區(qū),駐地皋落村。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5年屬張家莊鄉(xiāng)管轄。

1956年-1957年屬庫城鄉(xiāng)管轄,駐庫城。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本村屬閆莊鄉(xiāng)東莊川人類居住擇地而居的延伸帶,而羅家井、朱家莊,則是其集聚而居的分支別派,其炊煙先從何處冒起和立村遲早順序很難考證。

據可考的民居建筑風格與家譜族書的傳承以及一些不多的歷史資料證明,早先的時候,山溝莊是桃軀村的一個自然村,井巖是張家莊村的一個自然村。

明嘉靖(1522-1566)年間本村始建村,但不作為行政村,屬東莊村治下的自然村。

上由仙游鄉(xiāng)民安都轄。

清初東莊村改由仙游鄉(xiāng)昔陽都轄。

嘉慶(1796-1820)年間升為行政村。

民國初年(1912)全縣分1鎮(zhèn)3鄉(xiāng),屬皋川鄉(xiāng),駐地皋落村。

六年(1917)推行編村制,七年(1918)又改1鎮(zhèn)3鄉(xiāng)為四個區(qū),本村先置閭、鄰,復合車寺編村。

十九年(1930)村置村公所,與青巖底、朱家莊等自然村合編一村,屬皋落三區(qū)。

1940年昔東縣劃6個區(qū),屬直屬區(qū)。

1941年直屬區(qū)并入第四區(qū),駐地張家莊。

1945年解放后屬第九區(qū)。

1946年改屬五區(qū)。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5年屬東莊鄉(xiāng)管轄。

1956年-1957年屬陳村鄉(xiāng)管轄,駐陳村。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立村以前屬皋落里一統(tǒng)。

清康熙年間建村。

雍正四年(1726)置牌、設牌頭,屬皋落甲。

民國初年(1912)西溝村恢復村級建制,屬皋川鄉(xiāng)。

六年(1917)推行鄰、閭、編村,復屬皋落編村。

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時期,皋落編村分設東西南北四個區(qū),西溝、西莊兩個自然村屬皋落西區(qū)。

1945年11月昔東昔西合并為昔陽縣后,西溝合入西莊村,共建一個行政村。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7年屬皋落鄉(xiāng)管轄,駐皋落。

1958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59年-1960年屬西寨公社管轄,駐地西寨。

1961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古代,車寺村在洛國、赤狄東山皋落氏部族治下,治所皋落村。

戰(zhàn)國先屬晉后屬趙。

秦屬沾縣。

西漢屬上艾縣。

東漢屬常山國。

三國屬魏。

隋開皇16年庫城置東山縣,縣下設鎮(zhèn)。

金代皋落置州,州下設鎮(zhèn)。

元復樂平縣。

明屬仙游鄉(xiāng)民安都。

清屬仙游鄉(xiāng)昔陽都。

民國屬皋川鄉(xiāng),七年實行區(qū)村治,屬三區(qū)。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昔東縣設6個行政區(qū),屬直屬區(qū)。

1941年并入第四區(qū)。

1945年11月昔東昔西合并為昔陽縣。

設14個區(qū),屬9區(qū)。

1946年6月,改屬5區(qū)。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7年屬皋落鄉(xiāng)管轄,駐皋落。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本村屬皋落鎮(zhèn)近代史以來最大的移民村。

住戶多屬河北井陘、內丘、邢臺、贊皇縣逃荒而來。

抗戰(zhàn)前先屬皋落村,后屬南莊村。

解放后雖然建有自己的互助組,但仍在南莊村治下。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7年屬皋落鄉(xiāng)管轄,駐皋落。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本村何時有人居住,何時建村無考。

隋朝本村置東山縣,屬鎮(zhèn)轄。

唐屬樂平縣。

北宋屬平晉軍,太平興國屬平定軍。

金代皋落置皋州,由鎮(zhèn)將領保亊。

明屬懷仁鄉(xiāng)水谷都。

清屬懷仁鄉(xiāng)黃巖都。

民國屬皋川鄉(xiāng),七年實行區(qū)村和編村制,先并入東峪編村,后自編為村。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昔東縣調整為6個區(qū),屬三區(qū),駐地庫城村1944年仍屬三區(qū),駐地皋落村1945年11月昔東昔西合并為昔陽縣,屬九區(qū),駐地皋落村。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5年屬東峪鄉(xiāng)管轄。

1956年-1957年屬庫城鄉(xiāng)管轄,駐庫城。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古代,疙塔店村就是“古人穴居于野處”的地帶。

所以“數家臨水自成村”的村落形成很早。

但由于受地理條件的限制,他始終是一個小村。

而且有記載的獨姓氏住戶,居住200年以上的很少。

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存在下來,得益于兩個條件:一是邊陲要道。

二是軍防不斷。

即使某一時刻鼎盛興旺,也是外來人員瞅準了這里能夠財源滾滾,掙夠啦,撈足啦,一走了之,留下來長期居住的寥寥無幾。

主要原因是耕地、水源等自然資源不足所致。

所以在農耕生產成為決定性生產部門時,他們只有向“山上”發(fā)展,開墾了鋪上村廣闊的農田,鋪上村落開始形成。

確保了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長期立足,保障了洛國、赤狄東山皋落氏部族的要塞安定。

戰(zhàn)國先屬晉,后屬趙,晉都新絳,趙都邯鄲。

秦屬沾縣,治所西寨鄉(xiāng)。

西漢屬上艾縣,治所平定城。

東漢屬常山國,都城在河北元氏縣。

三國屬魏,都城洛陽。

隋開皇十六年庫城置東山縣,縣下置鎮(zhèn),屬鎮(zhèn)治。

金代皋落置皋州,州下置鎮(zhèn),屬鎮(zhèn)治。

元復樂平縣,治所巴州一帶。

明歸庫城里,上屬仙游鄉(xiāng)民安都。

清沿明制,上屬懷仁鄉(xiāng)黃巖都。

民國屬皋川鄉(xiāng),駐所皋落村。

七年實行區(qū)村和編村制,先編入庫城村,十九年自編為村。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皋落置昔東縣,屬三區(qū),駐地庫城村。

1945年11月昔東昔西合并為昔陽縣,屬九區(qū),駐地皋落村。

1946年改屬五區(qū),駐地皋落村。

1949年-1952年屬五區(qū)管轄,駐地皋落。

1953年-1957年屬庫城鄉(xiāng)管轄,駐庫城。

1958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

2002年8月全縣撤鄉(xiāng)并村,鋪上、疙塔店兩個行政村合并為鋪上村,下設3個村民小組,屬皋落鎮(zhèn)人民政府。

東峪溝立村以前屬皋落里一統(tǒng)。

清康熙年間建村。

雍正四年(1726年)置牌、設牌頭,屬皋落甲。

民國初年(1912年)東峪溝村恢復村級建制,屬皋川鄉(xiāng)。

六年(1917年)推行鄰、閭、編村,編為1閭8鄰,屬皋落編村。

七年(1918年)皋落編村改為三區(qū),駐地皋落村。

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年)時期,昔東縣抗日民主政府將全縣分為6個區(qū),屬皋落直屬區(qū)。

1940年以后,抗日形勢緊張,中共昔(陽)東(平定東、和順東)中心縣委,昔東縣委,昔東縣抗日政府轉移到該村,堅持抗戰(zhàn)近二年。

1944年直屬區(qū)改屬三區(qū),駐地庫城村。

1945年11月昔東昔西合并為昔陽縣后,東峪溝村恢復村級建制,屬九區(qū)。

1946年6月改屬五區(qū),駐地皋落村。

建國后,1953年7月五區(qū)下劃9個鄉(xiāng),屬五區(qū)皋落鄉(xiāng)。

1956年取消區(qū)級建制,小鄉(xiāng)并大鄉(xiāng),本村重新并入皋落村組建衛(wèi)國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

1958年8月,開始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分屬曙光人民公社和皋落人民公社。

村級組織衛(wèi)國社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管理區(qū)改為生產大隊,本村恢復獨立的生產大隊,屬皋落人民公社。

1982年-1983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皋落。

1984年屬皋落鎮(zhèn)管轄,駐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