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西寧市各縣區(qū)情況介紹

西寧市各縣區(qū)情況介紹

城東區(qū)位于西寧市東部?偯娣e114.6平方千米。2003年底,總?cè)丝?14028人。以漢族為主,有回、藏、滿、土等27種民族,其中回族約占總?cè)丝诘?9%,其它少數(shù)民族占3%。

區(qū)人民政府駐東關大街街道,郵編:810000。代碼:630102。區(qū)號:0971。拼音:ChengdongQu。

自然條件

地處河谷地帶,湟水河自西向東流經(jīng)北境。年均溫4.9℃,年降水量379毫米。

西寧市城東區(qū)位于青海省省會西寧市東部,地處湟水河西寧段下游,東與平安縣接壤,南與湟中縣相連,西與城中區(qū)毗鄰,北與互助縣相接,是西寧市的東大門。下轄2個鎮(zhèn)、20個行政村、7個街道辦事處、44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全區(qū)總?cè)丝跒?2.55萬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10.62萬人(回族約8.9萬人),占總?cè)丝诘?4%。區(qū)域面積11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73米,年平均氣溫5.7℃,年平均日照2788.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社會發(fā)展

城東區(qū)是省會西寧的東大門,區(qū)位優(yōu)勢比較明顯,素有西寧旱碼頭之稱。西寧火車站、貨場、長途汽車站、海關均在區(qū)內(nèi),西寧飛機場距東區(qū)最近。東區(qū)交通便捷,109國道、南繞城路、互助路、西平高速公路穿越全境;服務設施齊全,金融、餐飲、旅店、運輸、醫(yī)療、旅游等服務設施完善。

數(shù)千年來,城東區(qū)各族人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艱苦奮斗,開拓建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呈現(xiàn)出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這種融合,是異彩紛呈的多種文化和淳樸好客的民俗民風的美好結合,亦為東區(qū)這個少數(shù)民族集聚區(qū)增添了更加神奇多彩的風情。區(qū)內(nèi)西寧市東區(qū)清真大寺、“馨廬”、“寧湖”、“九眼泉”等省級重點保護的民勝古跡和旅游景點,吸引著廣大中外游客。5月至10月的城東區(qū),涼爽宜人,綠影婆娑,天高云淡,游人如織,民歌遍野,是旅游避暑的黃金季節(jié)。今日城東區(qū)正以她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和淳樸好客的民俗、民風,迎接海內(nèi)外客商前來投資做客。

城東區(qū)是西寧市重要的工業(yè)聚集區(qū),以西寧(國家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為依托的工業(yè)企業(yè)星羅棋布。近年來,立足區(qū)位優(yōu)勢,開發(fā)了硼酸、硼砂、鋁型材、噴塑綱窗、農(nóng)用拖車、網(wǎng)圍欄、畜產(chǎn)品、清真系列食品等幾百個產(chǎn)品,近千個規(guī)格型號。區(qū)內(nèi)芒硝、石膏、硅石、鉀鹽、皮毛等礦產(chǎn)資源豐富,商業(yè)貿(mào)易繁榮活躍,小商品、小食品、畜產(chǎn)品、汽車、摩托車、建材裝飾、蔬菜、藥材、瓜果等市場,與省內(nèi)外大市場接軌聯(lián)網(wǎng),成為輻射全省的商品集散中心。

近幾年,全區(qū)上下緊緊圍繞經(jīng)濟建設這個中心,按照“第三產(chǎn)業(yè)主發(fā)展、地區(qū)工業(yè)強發(fā)展、城郊農(nóng)業(yè)精發(fā)展、民族團結促發(fā)展”的經(jīng)濟思路,牢固樹立“抓環(huán)境就是抓發(fā)展”、“抓項目就是抓發(fā)展”、“抓基礎就是抓發(fā)展”的意識,加快危舊房改造,完善城區(qū)基礎設施。積極協(xié)調(diào)配合全市重點工程,加快對清真巷、周家泉等片區(qū)的危舊房改造力度,加強小城建道路改造,以郁金香節(jié)、青洽會、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四創(chuàng)”活動等為契機,搞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儲備,引進工作,充實項目庫,抓好新建、續(xù)建項目落實,繼續(xù)保持固定資產(chǎn)投資的穩(wěn)定快速增長。全面落實該區(qū)“四創(chuàng)”活動各項目標任務,加大環(huán)境衛(wèi)生綜合整治力度,提高公民的公共環(huán)境意識,堅決根治“臟、亂、差”重塑東區(qū)形象。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市轄三、四區(qū),1953年設東關回族自治區(qū)。1954年改城東區(qū),1961年與城西區(qū)合并設立城區(qū),1963年建立縣一級城東區(qū)。

2000年,城東區(qū)轄7個街道、2個鎮(zhèn)。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總?cè)丝?70268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東關大街街道30150清真巷街道29483大眾街街道36223周家泉街道28218火車站街道34652八一路街道37524林家崖街道24460樂家灣鎮(zhèn)17177韻家口鎮(zhèn)32381

2001年底,城東區(qū)轄7個街道、2個鎮(zhèn),44個社區(qū)、20個村(牧)委會。

清真巷街道:轄7個社區(qū)(磨南、磨北、團結巷、勝利巷、南小街、清真巷)、1個村委會(友誼村)。

八一路街道:轄6個社區(qū)(學院、康東、康西、八一路、泰西、泰寧)。

東關大街街道:轄7個社區(qū)(東關、北關、花園、慈幼、五一、濱河、金牛)。

火車站街道:轄4個社區(qū)(互助西路南、互助西路北、褚家營、中莊)、1個村委會(王家莊)。

大眾街街道:轄6個社區(qū)(樹林巷、園山路、果洛路、共和路、富強巷、德令哈)、2個村委會(先進村、團結村)。

林家崖街道:轄5個社區(qū)(新村、一顆印、林家崖、車一、車二)、2個村委會(林家崖、路家莊)。

周家泉街道:轄4個社區(qū)(楊家巷、建國路、七一路、為民巷)、1個村委會(聯(lián)合村)。

樂家灣鎮(zhèn):轄1個社區(qū)(樂家灣)、6個村委會(曹家寨、上十里鋪、下十里鋪、樂家灣、楊溝灣、塔爾山)。

韻家口鎮(zhèn):轄4個社區(qū)(互助中路、紡織、東興、東盛)、7個村委會(褚家營、中莊、付家寨、小寨、韻家口、朱家莊、泮子山)。

2003年底,城東區(qū)轄7個街道、2個鎮(zhèn),44個社區(qū)、20個村(牧)委會。人口214028人。

清真巷街道:轄7個社區(qū)(磨南、磨北、團結巷、勝利巷、南小街、清真巷)、1個村委會(友誼村)。

八一路街道:轄6個社區(qū)(學院、康東、康西、八一路、泰西、泰寧)。

東關大街街道:轄7個社區(qū)(東關、北關、花園、慈幼、五一、濱河、金牛)。

火車站街道:轄4個社區(qū)(互助西路南、互助西路北、褚家營、中莊)、1個村委會(王家莊)。

大眾街街道:轄6個社區(qū)(樹林巷、園山路、果洛路、共和路、富強巷、德令哈)、2個村委會(先進村、團結村)。

林家崖街道:轄5個社區(qū)(新村、一顆印、林家崖、車一、車二)、2個村委會(林家崖、路家莊)。

周家泉街道:轄4個社區(qū)(楊家巷、建國路、七一路、為民巷)、1個村委會(聯(lián)合村)。

樂家灣鎮(zhèn):轄1個社區(qū)(樂家灣)、6個村委會(曹家寨、上十里鋪、下十里鋪、樂家灣、楊溝灣、塔爾山)。

韻家口鎮(zhèn):轄4個社區(qū)(互助中路、紡織、東興、東盛)、7個村委會(褚家營、中莊、付家寨、小寨、韻家口、朱家莊、泮子山)。

2007年2月15日,西寧市政府舉行樂家灣鎮(zhèn)移交西寧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東川工業(yè)園區(qū)管理簽字儀式:城東區(qū)樂家灣鎮(zhèn)(不含曹家寨村)正式委托西寧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東川工業(yè)園區(qū)管理委員會管理。

城中區(qū)是西寧市老城區(qū)的中心,古青唐城(建于公元1034年)的一部分,古為羌地。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漢軍西進湟水流域,漢將霍去病修建軍事?lián)c西平亭,是建制之始。唐代置鄯城,店鋪林立,各國商旅云集,僅于闐、回紇商人就有數(shù)百家之多,成為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鎮(zhèn)。安史之亂后,吐蕃奪取鄯城,成為唃廝啰政權的都城,由于城池四周山上林木參天,青翠蔥蘢,故吐蕃族稱為青唐城。公元1009年,宋軍攻破青唐城改名鄯州,公元1104年,宋軍再次占領青唐城,更名為“西寧州”。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原青唐城的北半部改建西寧衛(wèi)城。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寧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中區(qū)建制歷經(jīng)多次建立和撤銷。1956年8月組建城中區(qū),后撤銷建制,1963年又恢復城中區(qū)建制,同年年10月區(qū)劃變更,再次撤銷城中區(qū),組建城東區(qū)、城西區(qū)。1980年12月區(qū)劃調(diào)整,成立城中區(qū)人民政府,為縣級建制,政府機關駐東大街84號,1993年遷至北大街37號,青海省和西寧市黨政機關的所在地。2008年3月西寧市區(qū)劃調(diào)整,與城南新區(qū)合并,將總寨鎮(zhèn)入劃城中區(qū)管轄,2010年10月,南川西路街道辦事處移交城中區(qū)。2008年7月城中區(qū)委、區(qū)政府由北大街37號遷址城南新區(qū)總寨鎮(zhèn)新城大道166號。

【地理位置】城中區(qū)地處西寧市老城區(qū)中心,南北長約6千米,東西寬約4千米;東以城東區(qū)五一路、花園北街、樂都路、建新巷街為界與城東區(qū)相鄰;西以南川河為界,西關大街天橋,五四橋與城西區(qū)相接;北以城北區(qū)隔湟水河為界;南以總寨鎮(zhèn)與湟中縣接壤。呈現(xiàn)“一軸兩片”格局。是省、市黨政機關駐地,也是青海省和西寧市政治、文化、商貿(mào)中心,傳統(tǒng)商貿(mào)和新型現(xiàn)代商業(yè)服務網(wǎng)絡相融合,是具有商貿(mào)云集優(yōu)勢的城區(qū)。

【行政區(qū)劃、人口】轄區(qū)總面積151平方千米,全區(qū)轄1個鎮(zhèn)——總寨鎮(zhèn),7個街道辦事處——倉門街、飲馬街、南灘街、南川東路街、南川西路街、禮讓街、人民街街道辦事處,32個行政村、29個社區(qū)。2021年末全區(qū)常住人口32.58萬人。

【發(fā)展綜述】2021全年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235.67億元、增長0.2%,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9億元、增長7.6%,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37億元、增長12.5%,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63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萬元、增長6.3%,爭取省市各類專項補助資金6.61億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9.19個百分點。城中區(qū)榮獲青海省學前教育發(fā)展先進縣(區(qū))、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qū)榮譽稱號,蟬聯(lián)全省雙擁模范縣(區(qū))三連冠。堅持產(chǎn)業(yè)融合,促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構建起調(diào)強一產(chǎn)、調(diào)優(yōu)二產(chǎn)、繁榮三產(chǎn)的產(chǎn)業(yè)融合發(fā)展體系。投資13.43億元,實施5大類48項重點項目,實現(xiàn)項目帶動,強化發(fā)展支撐。圍繞片區(qū)開發(fā)、棚戶區(qū)改造,完成房屋征收41.59萬平方米、土地征收1330.56畝,為重點項目落地實施騰挪土地。新建續(xù)建老舊小區(qū)改造1萬余套。全區(qū)32個行政村全部成立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實現(xiàn)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1780余萬元。開源節(jié)流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地方政府債務指標控制在預警線以內(nèi),城中區(qū)獲評“全省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考評優(yōu)秀地區(qū)”。

城西區(qū)位于西寧市西部?偯娣e79平方千米??cè)丝跒?1萬(2004年)。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26種民族。區(qū)人民政府駐西關大街街道五四大街,郵編:810001。代碼:630104。區(qū)號:0971。拼音:ChengxiQu。地處湟水河谷地,南高北低。湟水河、南川河交匯。年均氣溫4.9℃,年降水量379毫米。

城西區(qū)轄6個街道、1個鎮(zhèn):西關大街街道、古城臺街道、虎臺街道、勝利路街道、南川西路街道、彭家寨鎮(zhèn)。

社會發(fā)展

城西區(qū)地處西寧中西部,全區(qū)現(xiàn)轄一個鎮(zhèn)、六個街道辦事處(涉農(nóng)2個),共18個行政村,30個社區(qū)居委會。區(qū)內(nèi)共有漢、回、藏、土、蒙等33個民族26.7萬人口,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2.1萬。

轄區(qū)有著科教領先、商貿(mào)發(fā)達、基礎完善、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氛圍濃厚和行政事業(yè)單位集中等區(qū)位比較優(yōu)勢。區(qū)內(nèi)集中了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鹽湖研究所、省高原醫(yī)學研究所、青海師范大學、青海醫(yī)學院等全省大部分科研院所,30余所中小學校合理分布于全區(qū)。新寧廣場、人民公園、文化公園、西郊樂園、西寧植物園等公共休閑娛樂場所云集。

經(jīng)濟發(fā)展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qū)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qū)人大和區(qū)政協(xié)的監(jiān)督支持下,按照區(qū)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準的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全區(qū)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繼續(xù)保持了平穩(wěn)、持續(xù)、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產(chǎn)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均超額完成年度計劃目標,實現(xiàn)了“十一五”開門紅,為全面完成“十一五”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全區(qū)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實現(xiàn)54.4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3%,完成年度計劃的100%。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919萬元,增長20.3%,超出年度計劃的5.3個百分點;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7781萬元,增長25.5%;全社會固定資產(chǎn)投資完成25.7億元,增長1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0.94億元,增長15.71%,超出年度計劃的0.71個百分點。全區(qū)結構調(diào)整成效明顯,產(chǎn)業(yè)結構更趨合理,“服務業(yè)活區(qū)”和“三產(chǎn)富區(qū)”戰(zhàn)略全面推進,非公有制經(jīng)濟超常規(guī)、跳躍式發(fā)展,第三產(chǎn)業(yè)已成為國民經(jīng)濟的重要支柱,人民生活水平持續(xù)提高。2006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155.67元,增長11.51%,成為全市第一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的區(qū)(縣),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49.76元,增長12.51%,超出年度計劃的0.51個百分點。

城市榮譽

科技、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旅游、社區(qū)建設等各項事業(yè)同步發(fā)展。近幾年來,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區(qū)”,榮獲“全國市容和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先進集體”、全國首批“兩基”教育達標區(qū)、“全國康復服務工作典型區(qū)”、國家級科技進步先進區(qū)、“全省社區(qū)建設示范城區(qū)”、“全省農(nóng)村基層組織創(chuàng)建工作先進區(qū)”、“全省社區(qū)建設示范城區(qū)”、“全省農(nóng)村基層組織創(chuàng)建工作先進區(qū)”、“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集體”、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全省農(nóng)村牧區(qū)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先進集體和省、市“雙擁模范區(qū)”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49年設一區(qū),1954年改城西區(qū),1956年設城西區(qū)人民委員會,1961年與城東區(qū)合并設立城區(qū),1963年建縣級城西區(qū)。

2000年,城西區(qū)轄6個街道、1個鎮(zhèn)。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總?cè)丝?25412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西關大街街道37844古城臺街道33245虎臺街道52036勝利路街道20196興海路街道29210南川西路街道37406彭家寨鎮(zhèn)15475

2001年底,城西區(qū)轄6個街道、1個鎮(zhèn),30個社區(qū)、15個村(牧)委會。

南川西路街道:轄6個社區(qū)(沈家寨、福祿巷、西臺、紅星、園樹、東臺)、5個村委會(賈小、紅星、新青、園樹、沈家寨)

虎臺街道:駐虎臺,轄6個社區(qū)(虎臺、冷湖路、醫(yī)財巷西、醫(yī)財巷東、新寧路西、海晏路)

西關大街街道:駐西關大街,轄3個社區(qū)(北氣象巷、南氣象巷、賈小)

興海路街道:駐興海路,轄5個社區(qū)(湟岸巷、尕寺巷、興勝巷、濱河路、中華巷)

古城臺街道:駐西關大街,轄5個社區(qū)(昆侖路東、昆侖路西、學院巷西、學院巷東、廣場東)

勝利路街道:駐勝利路,轄4個社區(qū)(公園巷、北商業(yè)巷、東交通巷、西交通巷)

彭家寨鎮(zhèn):駐西川南路,轄1個社區(qū)(西川南路)、10個村委會(西北園、彭家寨、劉家寨、陰山堂、漢莊、張家灣、楊家灣、晨光、火東、火西)

2003年底,城西區(qū)轄6個街道、1個鎮(zhèn),30個社區(qū)、18個村(牧)委會。人口212152人。

南川西路街道:轄6個社區(qū)(沈家寨、福祿巷、西臺、紅星、園樹、東臺)、5個村委會(賈小、紅星、新青、園樹、沈家寨)

虎臺街道:駐虎臺,轄6個社區(qū)(虎臺、冷湖路、醫(yī)財巷西、醫(yī)財巷東、新寧路西、海晏路)、3個村委會(楊家寨、蘇家河灣、殷家莊)。

西關大街街道:駐西關大街,轄3個社區(qū)(北氣象巷、南氣象巷、賈小)

興海路街道:駐興海路,轄5個社區(qū)(湟岸巷、尕寺巷、興勝巷、濱河路、中華巷)

古城臺街道:駐西關大街,轄5個社區(qū)(昆侖路東、昆侖路西、學院巷西、學院巷東、廣場東)

勝利路街道:駐勝利路,轄4個社區(qū)(公園巷、北商業(yè)巷、東交通巷、西交通巷)

彭家寨鎮(zhèn):駐西川南路,轄1個社區(qū)(西川南路)、10個村委會(西北園、彭家寨、劉家寨、陰山堂、漢莊、張家灣、楊家灣、晨光、火東、火西)

鄉(xiāng)鎮(zhèn)簡介

【西關大街街道(XiGuanDaJieJieDao)】位于區(qū)境東北部,南川河西岸。人口3.3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民族。面積2.3平方千米。轄園樹莊、賈小莊、西關大街南、西關大街北、勝利路東、黃河路6個居委會和新華印刷廠等11個家委會。1964年設紙房街街道辦事處,1974年更名為西關大街街道辦事處。

【勝利路街道(ShengLiLuJieDao)】位于區(qū)境東北部,湟水河南岸。人口2.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民族。面積0.9平方千米。轄五四大街北、勝利路中、勝利路西、交通巷中、交通巷北5個居委會和省一建等6個家委會。1978年設立勝利路街道辦事處。

【南川西路街道(NanChuaXiLuJieDao)】位于區(qū)境東南部。人口2.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民族。面積3.7平方千米。轄南川西路上、南川西路中、南川西路下、南川西路東、南川西路西、沈家寨6個居委會和海山軸承廠等7個家委會。1963年設尕莊辦事處,1974年改名為南川西路街道辦事處。

【古城臺街道(GuChengTaiJieDao)】位于區(qū)境東北部。人口3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民族。面積1.7平方千米。轄同仁路、古城臺、交通巷南、五四大街南、昆侖路東、昆侖路西6個居委會和水利廳等9個家委會。1963年設五四路辦事處,1964年設古城臺街道辦事處。

【虎臺街道(HuTaiJieDao)】位于區(qū)境東北部。人口3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民族。面積8.2平方千米。轄虎臺、新西、西川、鹽建、海晏路5個居民委員會和教育學院等10個家委會。1989年設立虎臺街道辦事處。

【沈家寨鄉(xiāng)(ShenJiaZhaiXiang)】位于區(qū)境西南部,距市中心2.5千米。人口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撒拉、藏等民族。面積32平方千米。轄沈家寨、南酉山、紅光、紅星、水磨、新青、元樹、賈小、晨光、殷家莊10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沈家寨鄉(xiāng),屬湟中縣管轄,1956年劃歸西寧市,1958年改為紅旗公社,1960年改為沈家寨公社,1984年設沈家寨鄉(xiāng),1986年撤銷郊區(qū)后劃歸城西區(qū)管轄。

【彭家寨鄉(xiāng)(PengJiaZhaiXiang)】位于區(qū)境西部,距區(qū)府駐地5千米。人口1.3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民族。面積22.7平方千米。轄楊家寨、蘇家河灣、劉家寨、西北園、彭家寨、火東、火西、漢莊、張家灣、楊家灣、陰山堂11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藥泉鄉(xiāng),屬湟中縣管轄,1956年劃歸西寧市設彭家寨鄉(xiāng),1958年改為東風公社,后又先后更名陰山公社、彭家寨公社,1984年改設彭家寨鄉(xiāng)。

城北區(qū)位于西寧市西北部?偯娣e138平方千米??cè)丝跒?9萬(2004年)。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滿、藏、蒙古等民族。區(qū)人民政府駐朝陽街道朝陽西路,郵編:810001。代碼:630105。區(qū)號:0971。拼音:ChengbeiQu。地處湟水谷地,地勢北高而東南低,由西向東平緩傾斜,北川河自北向南匯入湟水,湟水河貫境。年均氣溫4.9℃,年均降水量379毫米。

城北區(qū)轄3個街道、2個鎮(zhèn):朝陽街道、小橋大街街道、馬坊街道、大堡子鎮(zhèn)、廿里鋪鎮(zhèn)。

地理環(huán)境

城北區(qū)位于西寧市西北部,總面積137.7平方公里,人口25.3萬人,有漢、回、藏、蒙、土等30個民族。下轄大堡子鎮(zhèn)、二十里鋪鎮(zhèn)和小橋、朝陽、馬坊3個街道辦事處,38個行政村,23個社區(qū)居委會,是西寧市最大的新型市轄區(qū)。青藏鐵路、寧大鐵路橫穿區(qū)內(nèi)西、北兩川,寧大公路、寧湟公路、蘭西高速公路、海湖路立交橋使市區(qū)和郊縣相連。區(qū)內(nèi)有2O余條公交線路,移動通訊、數(shù)據(jù)交換、因特網(wǎng)絡覆蓋全區(qū),交通通訊便捷;具有淵源歷史的沈那遺址、北禪寺寧壽塔,利用神奇的丹霞地貌倚山而建的"土樓",突兀峭壁的"露天金剛",神奇的"九窟十八洞"引人入勝,更有那大墩嶺的哥特式建筑公園,令國內(nèi)外游客留連忘返。區(qū)內(nèi)大中專院校和農(nóng)牧科研院所相對集中,全省重點綜合高校青海大學座落區(qū)內(nèi),人才資源得天獨厚,擁有科技專業(yè)人才5000余人,醫(yī)療設施完善,布局合理。陶瓷、家具、建材、中藏藥等20余處大型封閉式專業(yè)市場規(guī)模宏大,設施配套。北山寺家俱石材裝飾材料市場、湟水河市場、北山國際小商品城、朝陽建材綜合市場等特色專業(yè)市場,構成了全省最大的物資集散區(qū),鋼材、木材、陶瓷、化肥等生產(chǎn)資料源源不斷地流向全省及西藏地區(qū)。

風土人情

城北區(qū)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各種人文景觀十三處,這里夏秋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地,燦爛的河湟文化給北區(qū)平添了無窮魅力。絲綢南路上一個聞名遐迎的明珠-北禪寺巍峨絢麗,具有4000年左右歷史的沈那遺址-河湟古羌族人的聚落村,利用神奇的丹霞地貌倚山而建的"土樓觀",距今有1900年的悠久歷史,以其中第二大懸空寺的神奇風采享譽國內(nèi)外,神奇的"九窟十八洞"引人入勝,更有那大墩嶺的哥特式建筑公園,令國內(nèi)外游客留連忘返,還有尚待開發(fā)"吳仲漢墓群"、"西杏園古人類遺址"、"花園臺遺址"充分體現(xiàn)出北區(qū)旅游文化深厚的底蘊。近年來,蓬勃興起的茶園文化,吸引了西寧及周邊的大量游客,給北區(qū)休閑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礎設施

城北區(qū)是西寧市的交通樞紐,青藏鐵路、寧大公路橫貫區(qū)內(nèi),寧大公路、寧湟公路、蘭西高速公路,海湖路立交橋與市區(qū)和郊縣相連,區(qū)內(nèi)有20余條公交路線。郵電通訊設施先進,移動通訊、數(shù)據(jù)交換、因特網(wǎng)絡全區(qū)覆蓋,交通通訊便捷。近年來,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完成了海湖路北段二期、朝陽互通立交橋、西湟一級公路、海湖路橋等省市重點工程的拆遷工作:投入8OOO萬元完成城市支干道路改擴建、實施了綠化、亮化工程,同時進一步加大村級道路硬化工程。目前,主要街道高樓鱗次櫛比,道路整潔干凈,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為客商投資提供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十一五"期間,城北區(qū)將進一步加強城鄉(xiāng)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huán)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人為本,圍繞薄弱環(huán)節(jié)重點突破,重點圍繞城市路網(wǎng)、水網(wǎng)、綠網(wǎng)、亮網(wǎng)、房地產(chǎn)開發(fā)等,集中力量繼續(xù)抓好交通、水利、電力、村容村貌、市政設施、園林綠化、信息網(wǎng)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的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體系。

工業(yè)經(jīng)濟

城北區(qū)是西寧市最大的工業(yè)聚集區(qū),區(qū)內(nèi)有工業(yè)企業(yè)245家,特種鋼材、工程機械、數(shù)控機床、硅鐵、手工藏毯、牛羊絨制品等蜚聲海內(nèi)外,已形成以冶金、機械為支柱,化工、建材、輕紡、制藥、電力等門類齊全的工業(yè)體系,產(chǎn)品已輻射到全國及海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同時,形成了以北山家具石材燈飾市場、湟水河市場、朝陽鋼材市場及北山國際小商品批發(fā)市場為骨干的生產(chǎn)資料、建材、家具市場體系,成為青海省內(nèi)最大的物流集散地。2005年,完成工業(yè)總產(chǎn)值896116萬元,完成工業(yè)增加值255293萬元,工業(yè)增加值占到西寧市總量的四分之一。十一五期間,北區(qū)將繼續(xù)立足區(qū)位優(yōu)勢,實施工業(yè)強區(qū)戰(zhàn)略,加快推進工業(yè)化進程。按照工業(yè)發(fā)展突出特色、突出優(yōu)勢、突出競爭力的要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經(jīng)濟結構調(diào)整為重點,加速推進新型工業(yè)化步伐,促進工業(y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依托生物園區(qū)、西鋼和北川工業(yè)經(jīng)濟帶的冶金、機械制造、生物保健、制藥、新型建材等優(yōu)勢產(chǎn)業(yè),積極發(fā)展配套服務,培育扶持一批勞動密集型、積極服務型、農(nóng)副產(chǎn)品深加工型中小企業(yè),延長產(chǎn)業(yè)鏈,完善產(chǎn)業(yè)體系,逐步形成以產(chǎn)業(yè)園區(qū)和集團大企業(yè)為載體,中小企業(yè)為基礎,特色產(chǎn)業(yè)為優(yōu)勢,大項目為支撐的發(fā)展格局。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城北區(qū)是全市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湟水河、北川河從區(qū)內(nèi)穿過,水利條件優(yōu)越,土地肥沃。全區(qū)農(nóng)作物播種面積39O95畝,經(jīng)濟作物占總播種面積的80%左右。近年來,北區(qū)大力調(diào)整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結構,發(fā)展設施農(nóng)業(yè),提高城郊畜牧業(yè)在農(nóng)村經(jīng)濟中的比重,努力增加農(nóng)業(yè)科技含量,增加名、特、優(yōu)產(chǎn)品生產(chǎn)發(fā)展。以蔬菜、花卉、苗木、中藏藥材為主的經(jīng)濟類作物和積極推進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進程,已形成了西寧市重要的"菜籃子"生產(chǎn)基地,花卉種植基地和高效農(nóng)業(yè)示范區(qū)。2005年,菜、菌、花卉、養(yǎng)殖等支柱產(chǎn)業(yè)產(chǎn)值達到1.46億元,占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的95.9%。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88元。

"十一五"期間,城北區(qū)將堅持"市場導向、凸顯特色、展示亮點、做強品牌、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抓好農(nóng)業(yè)內(nèi)部結構調(diào)整加快設施農(nóng)業(yè)建設步伐,鞏固發(fā)展無公害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進一步壯大蔬菜、花卉、食用菌、奶牛、苗木、農(nóng)副產(chǎn)品倉儲運輸加工等六大產(chǎn)業(yè)。

商貿(mào)物流

城北區(qū)陶瓷、家具、建材、中藏藥等10余處大型封閉式專業(yè)市場規(guī)模宏大,設施配套,現(xiàn)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建成了北山寺家俱石材裝飾材料市場、湟水河市場、北山國際小商品城、東鳳汽車青海煜展中心和朝陽建材綜合市場等特色專業(yè)市場。鋼材、陶瓷、木材、化肥等商品主要集中在北區(qū),是全市最大的倉儲集中區(qū);菘图页泻腿镄∩唐焚徫锍堑认碛休^高的知名度。集交易、運輸、倉儲以及配送、轉(zhuǎn)運中心和配套服務為一體的現(xiàn)代綜合物流基地朝陽物流園區(qū)正在規(guī)劃建設中。

科技文衛(wèi)

城北區(qū)形成以基礎教育為主,高等、職業(yè)、成人、學校教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教育格局。全區(qū)有各類學校5O余所,在校學生3萬余人,其中中小學21所。近年來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師資隊伍綜合素質(zhì)明顯增強。有各類科研機構及綜合服務機構5所,全區(qū)科學技術專業(yè)人員50OO余人。區(qū)內(nèi)省、市、區(qū)三級醫(yī)療網(wǎng)絡,星羅棋布,近年來,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有了十足和長遠的發(fā)展。轄區(qū)有醫(yī)療機構178家,其中市級醫(yī)院2家,區(qū)級醫(yī)院5家。先后設立了23家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疾病控制、預防和婦幼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區(qū)有醫(yī)藥衛(wèi)生人員1200余人,設置病床1000余張。"十一五"期間,該區(qū)將依托青海大學科研優(yōu)勢,努力在高原農(nóng)牧業(yè)、高原醫(yī)學、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鹽湖化工、水利水電等方面形成特色和優(yōu)勢,將廿里鋪地區(qū)建設成教、學、研為一體,工、農(nóng)、醫(yī)、經(jīng)四大學科為主干,立足青海,面向西部培養(yǎng)青海乃至西部地區(qū)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支持青海地區(qū)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全省高科技研究、科技創(chuàng)新和人才基地。

歷史沿革

1986年撤銷西寧郊區(qū)建置,由城西區(qū)析置城北區(qū),原郊區(qū)所轄鄉(xiāng)分別劃歸城東、城西、城北區(qū)。

2000年,城北區(qū)轄4個街道、2個鎮(zhèn)!「鶕(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總?cè)丝?10265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朝陽街道50656小橋街道57733馬坊街道20090三其街道27094大堡子鎮(zhèn)29449廿里鋪鎮(zhèn)25243

2001年底,城北區(qū)轄4個街道、2個鎮(zhèn),23個社區(qū)、38個村(牧)委會。

三其街道:駐柴達木路478號,轄4個社區(qū)(幸福、欣樂、新村、光明)

小橋街道:駐小橋大街39號,轄6個社區(qū)(新海橋、鹽莊、建設巷、毛勝寺、小橋大街、新世紀)、5個村委會(毛勝寺、陶家寨、陶新村、北杏園、小橋村)

朝陽街道:駐朝陽西路16號,轄5個社區(qū)(朝陽一、朝陽二、朝陽三、祁連路一、祁連路二)、5個村委會(寺臺子、朝陽、祁家城、北園、新民)

馬坊街道:駐柴達木路118號,轄4個社區(qū)(馬坊一、馬坊二、馬坊三、馬坊四)、3個村委會(鹽莊、馬坊、西杏園)

大堡子鎮(zhèn):駐柴達木路84號,轄2個社區(qū)(大堡子一、大堡子二)、14個村委會(宋家寨、大堡子、晉家灣、三其、陶北、朱南、朱北、陶南、嚴小、汪家寨、一其寨、關仲、巴浪、鮑家寨)

二十里鋪鎮(zhèn):駐寧大路81號,轄2個社區(qū)(寧大路一、寧大路二)、11個村委會(石頭磊、二十里鋪、莫家莊、花園臺、小寨、孫家寨、魏家莊、新村、九家灣、郭家塔、雙蘇堡)

2003年底,城北區(qū)轄4個街道、2個鎮(zhèn),23個社區(qū)、38個村(牧)委會。人口188860人。

三其街道:駐柴達木路478號,轄4個社區(qū)(幸福、欣樂、新村、光明)

小橋街道:駐小橋大街39號,轄6個社區(qū)(新海橋、鹽莊、建設巷、毛勝寺、小橋大街、新世紀)、5個村委會(毛勝寺、陶家寨、陶新村、北杏園、小橋村)

朝陽街道:駐朝陽西路16號,轄5個社區(qū)(朝陽一、朝陽二、朝陽三、祁連路一、祁連路二)、5個村委會(寺臺子、朝陽、祁家城、北園、新民)

馬坊街道:駐柴達木路118號,轄4個社區(qū)(馬坊一、馬坊二、馬坊三、馬坊四)、3個村委會(鹽莊、馬坊、西杏園)

大堡子鎮(zhèn):駐柴達木路84號,轄2個社區(qū)(大堡子一、大堡子二)、14個村委會(宋家寨、大堡子、晉家灣、三其、陶北、朱南、朱北、陶南、嚴小、汪家寨、一其寨、關仲、巴浪、鮑家寨)

二十里鋪鎮(zhèn):駐寧大路81號,轄2個社區(qū)(寧大路一、寧大路二)、11個村委會(石頭磊、二十里鋪、莫家莊、花園臺、小寨、孫家寨、魏家莊、新村、九家灣、郭家塔、雙蘇堡)

2004年7月,西寧市城北區(qū)區(qū)劃調(diào)整,街道辦事處由4個調(diào)整為3個:撤銷三其街道辦事處,并入馬坊街道辦事處。

鄉(xiāng)鎮(zhèn)簡介

【小橋街道(XiaoQiaoJieDao)】 位于區(qū)境東南部。人口3.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滿等民族。面積3.5平方千米。轄柴達木路、海西路、小橋大街、祁連路、建設巷南、建設巷中、建設巷北、毛勝寺南、毛勝寺中9個居委會和安裝公司等10個家委會。1949年屬西寧市六區(qū),1953年為郊區(qū)第七鄉(xiāng),1956年改為小橋街道辦事處,1960年改為小橋公社,1964年復設小橋街道辦事處(屬城西區(qū)),1986年劃歸城北區(qū)管轄。

【朝陽街道(ChaoYangJieDao)】 位于區(qū)境東南部。人口2.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滿、藏等民族。面積6平方千米。轄朝東一、朝東二、朝東三、朝西一、朝西二、祁連路一、祁連路二、祁連路三8個居委會和山川廠等10個家委會。原屬小橋辦事處管轄,1978年設朝陽街道辦事處(屬城西區(qū)),1986年劃歸城北區(qū)管轄。

【馬坊街道(MaFangJieDao)】 位于區(qū)境中南部。人口1.5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滿、土等民族。面積4平方千米。轄鹽莊、工程機械廠、馬坊東、馬坊中、馬坊西、西杏園、火車西站、九運公司8個居委會和馬坊面粉廠等3個家委會。原屬小橋街道辦事處管轄,1973年設立馬坊街道辦事處,隸屬城西區(qū)。1986年劃歸城北區(qū)。2004年7月,撤銷三其街道辦事處,并入馬坊街道辦事處。

【大堡子街道(DaBuZiJieDao)】 位于區(qū)境西部,距區(qū)府駐地15千米。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滿、回、藏等民族。面積4平方千米。轄大堡子第一、二、三3個居委會。1972年設立大堡子居民委員會,1979年設立大堡子街道辦事處(屬城西區(qū)),1986年劃歸城北區(qū)。

【廿里鋪街道(ErshiLiPuJieDao)】 位于區(qū)境中部,距市、區(qū)府駐地10千米。人口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滿、蒙古等民族。面積7.5平方千米。轄石頭磊、陶家寨、廿里鋪、莫家泉灣東、莫家泉灣西5個居委會和奶牛場等3個家委會。1974年設廿里鋪居委會,1979年設廿里鋪街道辦事處,劃歸城西區(qū),1986年劃歸城北區(qū)。

【三其街道(SanQiJieDao)】 位于區(qū)境西南部。距區(qū)府駐地12千米。人口2.7萬,以漢族為主,還有滿、回、蒙古等民族。面積2.4平方千米。轄三其一至八依序排列的8個居委會。原屬馬坊街道管轄,1977年設立三其街道辦事處。2004年7月,撤銷三其街道辦事處,并入馬坊街道辦事處。

【廿里鋪鄉(xiāng)(ErshiLiPuXiang)】 位于區(qū)境北部,距市府駐地10千米。人口1.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土、藏等民族。面積30平方千米。轄魏家莊、九家灣、郭家塔、雙蘇堡、花園臺、孫家寨、小寨、莫家莊、廿里鋪、新村、石頭磊、陶新、陶家寨、北新園14個村委會。解放前屬湟中縣永興鄉(xiāng)、德勝鄉(xiāng)和北豐鎮(zhèn)管轄,1949年永興鄉(xiāng)改中興鄉(xiāng)。1954年將中興鄉(xiāng)和北豐鎮(zhèn)合并改為莫家泉灣鄉(xiāng),德勝鄉(xiāng)改為朝陽鄉(xiāng),劃歸西寧市管轄。1958年歸屬后子河公社,1961年兩鄉(xiāng)合并成立廿里鋪公社,1984年改設廿里鋪鄉(xiāng),1986年劃歸城北區(qū)。

【馬坊鄉(xiāng)(MaFangXiang)】 位于區(qū)境東南部。人口1.8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民族。面積25平方千米。轄馬坊、西杏園、鹽莊、小橋、毛勝寺、祁家城、朝陽、寺臺子、北園、南園、新民11個村委會。1949年屬湟中縣三其鄉(xiāng),1956年劃歸西寧市,1961年成立馬坊公社,1984年改設馬坊鄉(xiāng),1986年劃歸城北區(qū)。

【大堡子鄉(xiāng)(DaBuZiXiang)】 位于區(qū)境西南部,湟水河北岸,距、區(qū)府駐地15千米。人口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等民族。面積45平方千米。轄大堡子、吳仲、巴浪、晉家灣、陶北、陶南、三其、乙其寨、汪家寨、宋家寨、鮑家寨、嚴小、朱南、朱北14個村委會。1949年屬湟中縣管轄,1956年劃歸西寧市,1958年屬東風公社,1961年成立大堡子公社,1984年設大堡子鄉(xiāng),1986年劃歸城北區(qū)。

湟中區(qū)位于西寧市西部?偯娣e2430平方千米??cè)丝?9萬(2007年)。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蒙古族等?h人民政府駐魯沙爾鎮(zhèn),距省會西寧25千米,郵編:811600。代碼:630122。區(qū)號:0971。拼音:HuangzhongXian。

地處湟水谷地及兩側(cè)山地,由灘地、丘陵中山和高山三種地形組成,除湟水河自西向東流徑縣境北部外,大南川、小南川、康纏川、云谷川等13條河流呈扇形匯集湟水河,唯群加河自北向南流入黃河。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均溫2.9℃,年降水量450-600毫米。

湟中區(qū)轄11個鎮(zhèn)、2個鄉(xiāng)、3個民族鄉(xiāng):田家寨鎮(zhèn)、總寨鎮(zhèn)、上新莊鎮(zhèn)、魯沙爾鎮(zhèn)、甘河灘鎮(zhèn)、共和鎮(zhèn)、多巴鎮(zhèn)、攔隆口鎮(zhèn)、上五莊鎮(zhèn)、李家山鎮(zhèn)、西堡鎮(zhèn)、群加藏族鄉(xiāng)、土門關鄉(xiāng)、漢東回族鄉(xiāng)、大才回族鄉(xiāng)、海子溝鄉(xiāng)。其中總寨鎮(zhèn)委托西寧市城南新區(qū)管理。

自然條件

位于中國青海省東部,湟水流域中上游。面積2700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42.75萬。有漢、回、藏、土、撒拉、蒙古等10個民族。1946年設縣。地形以山地為主,最高海拔4489米,湟水橫貫。屬高原涼溫半干旱氣候。年均溫2.8℃。年降水量527毫米。主要河流15條,徑流量7億多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1.37%。有白云巖、石英巖、石灰?guī)r、大理巖、砂金等礦產(chǎn),其中石英巖地質(zhì)儲量1.4億噸,石灰?guī)r9.5億噸。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為青海重要糧食產(chǎn)地。主產(chǎn)青稞、小麥、豌豆、蠶豆、油菜籽、馬鈴薯。畜牧業(yè)以綿羊、山羊和黃牛、馬、驢等為主。有包銀木碗、藏靴、馬褥子、藏毯、地毯、金塔牌青稞酒等名產(chǎn)。青藏鐵路過境。有塔爾寺、卡約文化遺址、大源鄉(xiāng)南朔山、大南川水庫公園等名勝古跡。是西藏喇嘛教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的故里。

礦產(chǎn):現(xiàn)已探明的主要礦產(chǎn)有金、銅、鎳、彩玉、石灰石、白云巖、大理石、硅石、石膏等16種,其中石灰石、硅石儲量大,品質(zhì)好,適宜規(guī)模開采。

農(nóng)牧林業(yè)

農(nóng)業(yè):湟中縣是青海省的農(nóng)業(yè)大縣,現(xiàn)有耕地87.5萬畝,占全省總耕地面積的七分之一,大田作物主要是宜涼耐旱的春小麥、蠶豆、豌豆、馬鈴薯、油菜。全縣2005年糧食總產(chǎn)量達133449噸,油料產(chǎn)量達43904噸。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8.20億元。每年可向社會提供蠶豆4萬噸,豌豆0.3萬噸,油菜籽4萬噸,馬鈴薯8萬噸,蔬菜4.2萬噸,其中,蠶豆品質(zhì)優(yōu)良,具有粒大、色鮮、無蟲蛀等優(yōu)點,是主要出口創(chuàng)匯產(chǎn)品,被確定為綠色農(nóng)業(yè)示范縣。

牧業(yè):湟中縣是青海省畜產(chǎn)品生產(chǎn)基地縣,有天然草場18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143萬畝。2005年,全縣畜牧業(yè)產(chǎn)值達到4.49億元,畜牧業(yè)增加值占農(nóng)業(yè)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畜牧業(yè)人均純收入達到557元,占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的26%;主要畜產(chǎn)品有豬肉、牛羊肉、羊毛、牛羊皮、牛奶等。豬、牛、羊存欄分別達到16.42萬頭、6.41萬頭和16.63萬只;肉類總年產(chǎn)量2.65萬噸左右,已建成養(yǎng)殖基地89處,初步建成了以千家萬戶為基礎的生豬養(yǎng)殖基地,黑白花牛為基礎的販運育肥基地,各類適度規(guī)模的養(yǎng)殖戶達到8856戶,畜牧業(yè)已成為振興我縣農(nóng)村經(jīng)濟,增加農(nóng)民收入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

林業(yè):有林業(yè)用地112萬畝,林區(qū)內(nèi)有冬蟲夏草、大黃、貝母等植物資源140多種,有白唇鹿、馬鹿、雕、藍雞、雪雞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的野生動物資源20多種。

工業(yè)經(jīng)濟

有各類工業(yè)企業(yè)4162家,固定資產(chǎn)約42億元,從業(yè)人員達2.38萬人。青海西寧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甘河工業(yè)園區(qū)已初具規(guī)模,成為青海省有色金屬加工基地。每年可向社會提供電解鋁10萬噸,電解鋅4萬噸,電解鉛5萬噸,硫酸6萬噸,磷酸二銨12萬噸,硅鐵3萬噸,水泥20萬噸,藏地毯12萬平方米、白酒5600噸、食用植物油5600噸等!笆濉币詠,工業(yè)總產(chǎn)值年均遞增30%,2005年全縣完成工業(yè)總產(chǎn)值31億元,上繳稅金3000萬元左右,工業(yè)增加值占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53.7%,工業(yè)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47%。

旅游觀光

湟中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是古代“絲綢之路”、“唐蕃古道”的重鎮(zhèn),這里山川秀美,景色明媚,交通便利。雄渾博大的自然景觀與奇異神秘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旅游條件得天獨厚。最負有盛名的則是位于湟中縣蓮花山坳中的塔爾寺,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寺中心主建筑大金瓦殿綠墻金瓦燦爛輝煌,與其它建筑構成一組漢藏藝術相結合、獨具風格的古建筑群。塔爾寺矗立有整齊劃一的8座如意寶塔,以贊頌釋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獨具特色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群加國家級森林公園、上五莊水峽、大源南朔山、上新莊藥水灘、蓮花山旅游風景區(qū)等自然景觀,有以塔爾寺為代表的藏傳佛教文化景觀,以“卡約文化”、“西羌文化”為主的早期古人類文化景觀和被譽為“高原明珠”、“世界冠軍之搖籃”的青海多巴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為主的新人文景觀。

基礎設施

湟中縣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塔高速公路、西湟一級公路、109國道、西久公路為骨架的全縣城鄉(xiāng)公路交通網(wǎng)絡,電話實現(xiàn)程控化,傳輸實現(xiàn)光纖、微波、數(shù)字化,移動通訊發(fā)展迅速,一個高效、立體、多功能現(xiàn)代通信網(wǎng)絡已經(jīng)形成;供電、供水設施日趨完善,甘河工業(yè)區(qū)已建成330KV變電站1座,110KV變電站3座,日供水能力8.3萬立方,縣城、甘河工業(yè)區(qū)及多巴鎮(zhèn)已通天然氣,天然氣供氣能力2.6億立方米/年。

歷史沿革

古為羌地,漢至清代隸屬臨羌、西都、湟水、鄯城、西寧等縣。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西寧縣更名為湟中縣(治魯沙爾鎮(zhèn))。

1949年建立湟中縣人民政府,省直轄,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改為省直轄,1978年劃歸海東地區(qū)。1999年12月5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9]142號)將海東地區(qū)的湟中縣、湟源縣劃歸西寧市管轄。

2000年,湟中縣轄2鎮(zhèn)、24鄉(xiāng)!「鶕(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總?cè)丝?48465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魯沙爾鎮(zhèn)35280多巴鎮(zhèn)42687丹麻鄉(xiāng)15164田家寨鄉(xiāng)14680什張家鄉(xiāng)7997群加藏族鄉(xiāng)2129土門關鄉(xiāng)14705升平鄉(xiāng)4402總寨鄉(xiāng)33838上新莊鄉(xiāng)20226馬場藏族鄉(xiāng)10003西堡鄉(xiāng)21787大源鄉(xiāng)11341甘河灘鄉(xiāng)11708坡家鄉(xiāng)8672漢東回族鄉(xiāng)16713大才回族鄉(xiāng)22842維新鄉(xiāng)10095共和鄉(xiāng)15278盤道鄉(xiāng)4809攔隆口鄉(xiāng)29811拉沙鄉(xiāng)13506上五莊回族鄉(xiāng)31394四營鄉(xiāng)10800李家山鄉(xiāng)24316海子溝鄉(xiāng)14282

2001年1月1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7號文批復:撤銷上五莊回族鄉(xiāng),設立上五莊鎮(zhèn);撤銷總寨和升平2鄉(xiāng),其中將總寨鄉(xiāng)的18個村(王斌堡、張家莊、清河、清水河、總南、總北、謝家寨、杜家莊、泉爾灣、新莊、王家山、逯家寨、新安、星家、元堡子、享堂、塘馬坊、陳家窯)和升平鄉(xiāng)的5個村(莫家溝、上細溝、下細溝、上野牛溝、下野牛溝)合并設立總寨鎮(zhèn);撤銷坡家和甘河灘2鄉(xiāng),與大才鄉(xiāng)的黃二村合并設立甘河灘鎮(zhèn);撤銷攔隆口、四營和拉沙3鄉(xiāng),其中將攔隆口鄉(xiāng)的25個村(攔隆口、扎什營、新村、巴達、班仲營、端巴營、西岔、上魯爾加、下魯爾加、白楊口、東拉科、南門、上莊、前莊、中莊、尼隆臺、卡陽、白崖、尼隆口、橋西、千東、千西、上寺、鐵家營、上營)、四營鄉(xiāng)的11個村(伯什營、麻子營、白崖、攔一、攔二、尼麻隆、圖巴營、合爾營、后河爾、上紅土溝、下紅土溝)和拉沙鄉(xiāng)的7個村(紅林、邦隆、南門、占嶺頂、-、峽口、民族)合并設立攔隆口鎮(zhèn);撤銷上新莊鄉(xiāng)和馬場藏族鄉(xiāng)、合并設立上新莊鎮(zhèn);撤銷田家寨和什張家2鄉(xiāng),合并設立田家寨鎮(zhèn);撤銷共和、維新和盤道3鄉(xiāng),合并設立共和鎮(zhèn);撤銷李家山鄉(xiāng),與四營鄉(xiāng)的塔爾溝村合并設立李家山鎮(zhèn)。將湟中縣總寨鄉(xiāng)的4個村(徐家寨、東村、西村、陳家灘)并入魯沙爾鎮(zhèn);拉沙鄉(xiāng)的8個村(北溝、中村、楊家臺、年家莊、尕爾加、目爾加、洛爾洞、拉卡山)和攔隆口鄉(xiāng)的8個村(合爾營、奔巴口、丹麻寺、油房臺、玉拉、幸福、沙窩爾、初哇)并入多巴鎮(zhèn);升平鄉(xiāng)的4個村(上阿卡、下阿卡、秋子溝、牙加)并入土門關鄉(xiāng)。

2001年底,湟中縣轄10個鎮(zhèn)、5個鄉(xiāng)、3個民族鄉(xiāng),2個居委會、413個村(牧)委會。

魯沙爾鎮(zhèn):駐魯沙爾,轄1個居委會(魯沙爾),20個村(牧)委會(趙家莊、昴藏、孔家、水灘、和平、河灘、團結、東山、西山、塔爾灣、清泉一、清泉二、南門、海馬泉、紅崖溝、新村、徐家寨、東村、西村、陳家灘)。

多巴鎮(zhèn):駐多巴,轄1個居委會(多巴),44個村(牧)委會(多巴一、多巴二、多巴三、多巴四、燕爾溝、雙寨、甘河門、黑嘴爾、石板溝、羊圈、尚什家、馬申茂、扎麻隆、加拉山、國寺營、銀格達、王家莊、城東、城中、城西、康城、新墩、大崖溝、小寨、指揮莊、豐勝、大掌、韋家莊、北溝、中村、楊家臺、年家莊、尕爾加、洛爾洞、拉卡山、合爾營、奔巴口、丹麻寺、油房臺、玉拉、幸福、沙窩爾、初哇、目爾加)。

總寨鎮(zhèn):駐總北,轄23個村(牧)委會(王斌堡、張家莊、清河、清水河、王家山、逯家寨、新安、星家、元堡子、總南、總北、謝家寨、杜家莊、泉爾灣、新莊、享堂、塘馬坊、陳家窯、莫家溝、上細溝、下細溝、上野牛溝、下野牛溝)。

上新莊鎮(zhèn):駐上新莊,轄33個村(牧)委會(華山、地廣、陽坡臺、上新莊、河灘、申北、申南、水草溝、上峽門、下峽門、東溝窯灘、東溝窯灣、紅牙合、馬家灘、西莊、東臺、東溝灘、班馬坡、劉小莊、黑城、騸駘、靜房、白路、上臺、下臺、白石頭、海馬溝、祁家莊、馬場、加牙、新城、周德、班。。

田家寨鎮(zhèn):駐田家寨,轄27個村(牧)委會(謝家臺、毛家臺、泅爾河、田家寨、毛家寨一、毛家寨二、河灣、新村、李家臺、梁家、甘家、井家、喇家、大卡陽、小卡陽、謝家、石溝、公牙、窯洞、上營、下營、群塔爾、陽坡、鴿堂、流水溝、黃蒿臺、拉尕)。

甘河灘鎮(zhèn):駐甘河灘,轄18個村(牧)委會(上營、下營、李九、卡躍、前躍、黃夫灣、東灣、上河灣、下河灣、黃二、上中溝、下中溝、元山爾、頁溝、坡東、坡西、隆士干、甘河)。

共和鎮(zhèn):駐前營,轄30個村(牧)委會(轉(zhuǎn)嘴、蘇爾吉、花勒城、上直溝、前營、后營、木場、石城、王家山、南村、北村、山甲、大草溝、上馬申、下馬申、河灣、后街、新莊、莊郎腦、尖達、萱麻灣、押必、尕莊、東岔、西岔、盤道、東臺、西臺、蔥灣、新灣)。

攔隆口鎮(zhèn):駐攔隆口,轄42個村(牧)委會(攔隆口、扎什營、新村、巴達、班仲營、端巴營、西岔、上魯爾加、下魯爾加、白楊口、東拉科、南門、上莊、前莊、中莊、尼隆臺、卡陽、白崖、尼隆口、橋西、千東、千西、上寺、鐵家營、伯什營、麻子營、下白崖、攔一、攔二、尼麻隆、圖巴營、合爾營、后河爾、上紅土溝、下紅土溝、紅林、幫隆、南門、占嶺頂、-、峽口、民族)。

李家山鎮(zhèn):駐李家山,轄32個村(牧)委會(崖頭、董家灣、柳樹莊、王家堡、上坪、下坪、卡約、河灣、新添堡、下西河、包家莊、漢水溝、毛爾茨溝、上西河、崗岔、吉家、甘家、李家山、大路、馬圖溝、金躍、恰羅、陽坡、陰坡、峽口、馬營、勺馬營、下油房、新莊、陳家莊、納家、塔爾溝)。

上五莊鎮(zhèn):駐幫巴,轄21個村(牧)委會(合爾蓋、癿納、馬場、友愛、幫巴、華科、納卜藏、包勒、甫崖、拉爾寧一、拉爾寧二、拉爾寧三、大寺溝一、大寺溝二、黃草溝、業(yè)宏、拉目臺、小寺溝、拉寺目、峽口、北莊)。

西堡鄉(xiāng):駐西堡,轄19個村(牧)委會(佐署、堡子、東花園、西花園、羊圈、寺爾寨、新平、東堡、包家溝、張李窯、青山、西堡、條子溝、羊圈溝、豐臺溝、葛家寨一、葛家寨二、東西旗、西兩旗)。

大源鄉(xiāng):駐地窯,轄13個村(牧)委會(青石坡、朱家莊、阿家莊、上重臺、下重臺、白土莊、甘河沿、地窯、陽坡、陰坡、石嘴一、石嘴二、吊莊)。

海子溝鄉(xiāng):駐海南莊,轄21個村(牧)委會(大有山、薛姓莊、雇家?guī)X、古城溝、海南莊、溝腦、王家莊、楊庫托、萬家坪、景家莊、總堡、甘溝、陶家、普通、阿灘、東溝腦、中莊、東溝、水灘、黑溝、松家構)。

土門關鄉(xiāng):駐土門關,轄15個村(牧)委會(壩溝、壩溝門、年壩、林馬、后溝、上山莊、下山莊、加汝爾、紅嶺、王溝、賈爾藏、關躍、青峰、土門關、業(yè)隆)。

丹麻鄉(xiāng):駐丹麻,轄17個村(牧)委會(坪臺、丹麻、永豐、李家莊、安寧溝、尕院、上營、下營、臺口子、沙爾灣、上洛麻、下洛麻、鮑家、馬場溝、陽坡、陰坡、卜家臺)。

漢東回族鄉(xiāng):駐漢東,轄14個村(牧)委會(李家莊、上扎扎、下扎扎、下麻爾、拉布爾、漢東、前窯、后窯、楊家灘、上田、下田、羊毛、半截溝、冰溝)。

大才回族鄉(xiāng):駐孫家窯,轄19個村(牧)委會(馬場、大才、上白崖、下白崖、小溝爾、扎子、上后溝、下后溝、曲渠、大磨石溝、小磨石溝、占林、立欠、前溝、中溝、上錯隆、陰坡、孫家窯、甘家)。

群加藏族鄉(xiāng):駐土康,轄5個村(牧)委會(上圈、下圈、唐陽、土康、來路)。

2003年底,湟中縣轄10個鎮(zhèn)、5個鄉(xiāng)、3個民族鄉(xiāng),11個社區(qū)居委會、418個村(牧)委會。人口457885人。

魯沙爾鎮(zhèn):駐魯沙爾,轄2個社區(qū)居委會(魯沙爾一、魯沙爾二),20個村(牧)委會(趙家莊、昴藏、孔家、水灘、和平、河灘、團結、東山、西山、塔爾灣、清泉一、清泉二、南門、海馬泉、紅崖溝、新村、徐家寨、東村、西村、陳家灘)。

多巴鎮(zhèn):駐多巴,轄1個社區(qū)居委會(多巴),44個村(牧)委會(多巴一、多巴二、多巴三、多巴四、燕爾溝、雙寨、甘河門、黑嘴爾、石板溝、羊圈、尚什家、馬申茂、扎麻隆、加拉山、國寺營、銀格達、王家莊、城東、城中、城西、康城、新墩、大崖溝、小寨、指揮莊、豐勝、大掌、韋家莊、北溝、中村、楊家臺、年家莊、尕爾加、洛爾洞、拉卡山、合爾營、奔巴口、丹麻寺、油房臺、玉拉、幸福、沙窩爾、初哇、目爾加)。

總寨鎮(zhèn):駐總北,轄1個社區(qū)居委會(總寨)、23個村(牧)委會(王斌堡、張家莊、清河、清水河、王家山、逯家寨、新安、星家、元堡子、總南、總北、謝家寨、杜家莊、泉爾灣、新莊、享堂、塘馬坊、陳家窯、莫家溝、上細溝、下細溝、上野牛溝、下野牛溝)。

上新莊鎮(zhèn):駐上新莊,轄1個社區(qū)居委會(上新莊)、33個村(牧)委會(華山、地廣、陽坡臺、上新莊、河灘、申北、申南、水草溝、上峽門、下峽門、東溝窯灘、東溝窯灣、紅牙合、馬家灘、西莊、東臺、東溝灘、班馬坡、劉小莊、黑城、騸駘、靜房、白路、上臺、下臺、白石頭、海馬溝、祁家莊、馬場、加牙、新城、周德、班。。

田家寨鎮(zhèn):駐田家寨,轄1個社區(qū)居委會(田家寨)、27個村(牧)委會(謝家臺、毛家臺、泅爾河、田家寨、毛家寨一、毛家寨二、河灣、新村、李家臺、梁家、甘家、井家、喇家、大卡陽、小卡陽、謝家、石溝、公牙、窯洞、上營、下營、群塔爾、陽坡、鴿堂、流水溝、黃蒿臺、拉尕)。

甘河灘鎮(zhèn):駐甘河灘,轄1個社區(qū)居委會(甘河灘)、18個村(牧)委會(上營、下營、李九、卡躍、前躍、黃夫灣、東灣、上河灣、下河灣、黃二、上中溝、下中溝、元山爾、頁溝、坡東、坡西、隆士干、甘河)。

共和鎮(zhèn):駐前營,轄1個社區(qū)居委會()、30個村(牧)委會(轉(zhuǎn)嘴、蘇爾吉、花勒城、上直溝、前營、后營、木場、石城、王家山、南村、北村、山甲、大草溝、上馬申、下馬申、河灣、后街、新莊、莊郎腦、尖達、萱麻灣、押必、尕莊、東岔、西岔、盤道、東臺、西臺、蔥灣、新灣)。

攔隆口鎮(zhèn):駐攔隆口,轄1個社區(qū)居委會(攔隆口)、43個村(牧)委會(攔隆口、扎什營、新村、巴達、班仲營、端巴營、西岔、上魯爾加、下魯爾加、白楊口、東拉科、南門、上莊、前莊、中莊、尼隆臺、卡陽、白崖、尼隆口、橋西、千東、千西、上寺、鐵家營、伯什營、麻子營、下白崖、攔一、攔二、尼麻隆、圖巴營、合爾營、后河爾、上紅土溝、下紅土溝、紅林、幫隆、南門、占嶺頂、-、峽口、民族、上營)。

李家山鎮(zhèn):駐李家山,轄1個社區(qū)居委會(?)、32個村(牧)委會(崖頭、董家灣、柳樹莊、王家堡、上坪、下坪、卡約、河灣、新添堡、下西河、包家莊、漢水溝、毛爾茨溝、上西河、崗岔、吉家、甘家、李家山、大路、馬圖溝、金躍、恰羅、陽坡、陰坡、峽口、馬營、勺馬營、下油房、新莊、陳家莊、納家、塔爾溝)。(注:原出處缺少李家山鎮(zhèn)資料,此處村委會為2001年名錄)

上五莊鎮(zhèn):駐幫巴,轄1個社區(qū)居委會()、21個村(牧)委會(合爾蓋、癿納、馬場、友愛、幫巴、華科、納卜藏、包勒、甫崖、拉爾寧一、拉爾寧二、拉爾寧三、大寺溝一、大寺溝二、黃草溝、業(yè)宏、拉目臺、小寺溝、拉寺目、峽口、北莊)。

西堡鄉(xiāng):駐西堡,轄19個村(牧)委會(佐署、堡子、東花園、西花園、羊圈、寺爾寨、新平、東堡、包家溝、張李窯、青山、西堡、條子溝、羊圈溝、豐臺溝、葛家寨一、葛家寨二、東西旗、西兩旗)。

大源鄉(xiāng):駐地窯,轄13個村(牧)委會(青石坡、朱家莊、阿家莊、上重臺、下重臺、白土莊、甘河沿、地窯、陽坡、陰坡、石嘴一、石嘴二、吊莊)。

海子溝鄉(xiāng):駐海南莊,轄21個村(牧)委會(大有山、薛姓莊、雇家?guī)X、古城溝、海南莊、溝腦、王家莊、楊庫托、萬家坪、景家莊、總堡、甘溝、陶家、普通、阿灘、東溝腦、中莊、東溝、水灘、黑溝、松家構)。

土門關鄉(xiāng):駐土門關,轄19個村(牧)委會(壩溝、壩溝門、年壩、林馬、后溝、上山莊、下山莊、加汝爾、紅嶺、王溝、賈爾藏、關躍、青峰、土門關、業(yè)隆、上阿卡、下阿卡、牙加、秋子溝)。

丹麻鄉(xiāng):駐丹麻,轄17個村(牧)委會(坪臺、丹麻、永豐、李家莊、安寧溝、尕院、上營、下營、臺口子、沙爾灣、上洛麻、下洛麻、鮑家、馬場溝、陽坡、陰坡、卜家臺)。

漢東回族鄉(xiāng):駐漢東,轄14個村(牧)委會(李家莊、上扎扎、下扎扎、下麻爾、拉布爾、漢東、前窯、后窯、楊家灘、上田、下田、羊毛、半截溝、冰溝)。

大才回族鄉(xiāng):駐孫家窯,轄19個村(牧)委會(馬場、大才、上白崖、下白崖、小溝爾、扎子、上后溝、下后溝、曲渠、大磨石溝、小磨石溝、占林、立欠、前溝、中溝、上錯隆、陰坡、孫家窯、甘家)。

群加藏族鄉(xiāng):駐土康,轄5個村(牧)委會(上圈、下圈、唐陽、土康、來路)。

2005年,西寧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湟中縣總寨鎮(zhèn)委托城南新區(qū)管理。12月31日,湟中縣總寨鎮(zhèn)委托城南新區(qū)管理簽字儀式在城南新區(qū)管委會舉行。湟中縣轄10個鎮(zhèn)、5個鄉(xiāng)、3個民族鄉(xiāng):田家寨鎮(zhèn)、總寨鎮(zhèn)、上新莊鎮(zhèn)、魯沙爾鎮(zhèn)、甘河灘鎮(zhèn)、共和鎮(zhèn)、多巴鎮(zhèn)、攔隆口鎮(zhèn)、上五莊鎮(zhèn)、李家山鎮(zhèn)、丹麻鄉(xiāng)、群加藏族鄉(xiāng)、土門關鄉(xiāng)、西堡鄉(xiāng)、大源鄉(xiāng)、漢東回族鄉(xiāng)、大才回族鄉(xiāng)、海子溝鄉(xiāng);其中總寨鎮(zhèn)委托西寧市城南新區(qū)管理。

2006年8月,湟中縣:撤銷西堡鄉(xiāng),設立西堡鎮(zhèn);撤銷大源鄉(xiāng),并入魯沙爾鎮(zhèn);撤銷丹麻鄉(xiāng),并入田家寨鎮(zhèn)。

鄉(xiāng)鎮(zhèn)簡介

【魯沙爾鎮(zhèn)(LuShaErZhen)】 位于縣境中部。人口2.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shù)民族。面積為36.4平方千米。轄東山、西山、和平、團結、塔爾灣、清泉一、清泉二、河灘、海馬泉、水灘、昂藏、趙家莊、紅崖溝、南門、新村、孔家16個村委會。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西寧縣移治魯沙爾后為縣治,1949年沿舊制建文化鄉(xiāng),1956年為縣轄鎮(zhèn),1958年并入東方紅公社,1960年分設魯沙爾公社,1984年恢復魯沙爾鎮(zhèn)。2006年,撤銷大源鄉(xiāng),并入魯沙爾鎮(zhèn)。

【多巴鎮(zhèn)(DuoBaZhen)】 位于縣境西北部,湟水河中上游,距縣府駐地25千米。人口4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shù)民族。面積為90.6平方千米。轄多巴一村、多巴二村、多巴三村、多巴四村、大掌、小寨、韋家莊、雙寨、甘河門、大崖溝、新墩、康成、通海城東、通海城中、通海城西、王家莊、銀格達、豐勝、國寺營、石板溝、加拉山、扎麻隆、尚什家、馬申茂、羊圈、指揮莊、燕爾溝、黑嘴28個村委會。民國時置多巴鎮(zhèn),1949年沿舊制建多巴鄉(xiāng),1956年劃歸西寧市,1958年為西寧市東風公社,1962年復歸湟中縣,1984年改設多巴鎮(zhèn)。

【總寨鄉(xiāng)(ZongZhaiXiang)】 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13千米。人口3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shù)民族。面積92.5平方千米。轄總寨北村、總寨南村、陳家灘、享堂、老幼堡東村、老幼堡西村、徐家寨、王斌堡、清河、張家莊、清水河、杜家莊、泉爾灣、塘馬坊、謝家寨、新莊、王家山,逯家寨、元堡子、星家莊、新安莊、陳家窯22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總寨鄉(xiāng),1956年劃歸西寧市,1958年為紅旗公社,1959年改總寨公社,1960年復歸湟中縣,1984年復設總寨鄉(xiāng)。

【西堡鄉(xiāng)(XiBuXiang)】 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9千米。人口2.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土等少數(shù)民族。面積95.2平方千米。轄西堡、條子溝、佐署、堡子、東花園、西花園、羊圈、寺爾寨、鮑家溝、張李窯、青山、新平、東堡、東兩旗、西兩旗、葛一村、葛二村、豐臺溝、羊圈溝19個村委會。民國時置西山堡鄉(xiāng),1949年沿舊制設葛家鄉(xiāng),1953年改西堡鄉(xiāng),1958年并入“七一”公社,1961年分設西堡公社,1984年改設西堡鄉(xiāng)。2006年,撤銷西堡鄉(xiāng),設立西堡鎮(zhèn)。

【上新莊鄉(xiāng)(ShangXingZhu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12千米。人口1.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族等?偯娣e146.4平方千米。轄申北、申南、河灘、水草溝、黑城、上新莊、陽坡臺、地廣、華山、騸馬臺、劉小莊、班麻坡、東臺、西莊、馬家灘、東溝灘、紅牙合、窯灘、窯灣、上硤門、下硤門21個村委會。1949年建上新莊鄉(xiāng),1958年為上游公社,1961年更名為上新莊公社,1984年復設上新莊鄉(xiāng)。

【大源鄉(xiāng)(DaYuanXiang)】 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5千米。人口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族等?偯娣e125.9平方千米。轄吊莊、青石坡、下重臺、白土莊、地窯、拉爾干陽坡、拉爾干陰坡、石嘴一村、石嘴二村、甘河沿、阿家莊、上重臺、朱家莊13個村委會。1949年建大源鄉(xiāng),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設大源鄉(xiāng)。2006年,撤銷大源鄉(xiāng),并入魯沙爾鎮(zhèn)。

【甘河灘鄉(xiāng)(GanHe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6千米。人口1.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土族等?偯娣e36.6平方千米。轄前躍、東灣、黃鼠灣一村、卡躍、班沙爾上營、班沙爾下營、上河灣、下河灣、李九9個村委會。原屬大才鄉(xiāng)、漢東鄉(xiāng)、西堡鄉(xiāng)轄地,1980年原大才公社的黃鼠灣、漢東公社的東灣、西堡公社的上營、下營、卡躍、前窯、李九、上河灣、下河灣9個大隊與縣農(nóng)牧場合并,設立甘河灘公社。1984年改設甘河灘鄉(xiāng)。

【坡家鄉(xiāng)(PoJia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9千米。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回族等。總面積37.5平方千米。轄元山爾、上中溝、下中溝、隆士干、坡西、坡東、頁溝、甘河8個村委會。1953年建元山鄉(xiāng),1956年并入漢東鄉(xiāng),1958年屬“七一”公社,1962年分設坡家公社,1984年改設坡家鄉(xiāng)。

【維新鄉(xiāng)(WeiXinXiang)】 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15千米。人口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土族等?偯娣e47平方千米。轄新莊、后街、河灣、大草溝、上馬申、下馬申、尕莊、押必、萱麻灣、莊廓腦、尖達11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維新鄉(xiāng),1958并入“七一”公社,1959年分設維新公社,1984年改設維新鄉(xiāng)。

【共和鄉(xiāng)(GongHeXiang)】 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25千米。人口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回族等?偯娣e59.4平方千米。轄鸞巴前營、鸞巴后營、木場、上直溝、化勒城、徐爾吉、石城、山甲、轉(zhuǎn)嘴、王家山、徐木什南村、蘇木什北村12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轉(zhuǎn)嘴鄉(xiāng),1958年并入“七一”公社,1960年分設共和公社,1984年改設共和鄉(xiāng)。

【盤道鄉(xiāng)(PanDaoXiang)】 位于縣境西端,距縣府駐地30千米。人口0.5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土族等?偯娣e163.9平方千米。轄盤道、西臺、東臺、新灣、蔥灣、西岔、東岔7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維新鄉(xiāng),1958年并入“七一”公社,1962年分設盤道公社,1984年改設盤道鄉(xiāng)。

【攔隆口鄉(xiāng)(LanLongXiang)】 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44千米。人口2.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土族等?偯娣e48.6平方千米。轄攔隆口、沙窩、幸福莊、初哇、扎什營、玉拉、新村、巴達、班仲營、端巴營、西岔、上魯爾加、下魯爾加、白揚口、東拉科、南門、西拉科上莊、西拉科中莊、西拉科前莊、尼隆臺、卡陽、白崖、尼隆口、橋西、千戶營東、千戶營西、鐵家營、上寺、上營、合爾營、奔巴口、丹麻寺、油房臺33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達千鄉(xiāng),1956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復歸湟中縣,1965年將上寺公社和拉目臺公社合并成立攔隆口公社,1984年改設攔隆口鄉(xiāng)。

【拉沙鄉(xiāng)(LaShaXiang)】 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40千米。人口1.4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蒙古族等?偯娣e為68.3平方千米。轄奔巴中村、紅林、邦隆、南門、占嶺頂、尕爾加、目爾加、楊家臺、年家莊、洛爾洞、北溝、-、峽口、民族、拉卡山15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達千鄉(xiāng),1951年設拉沙鄉(xiāng),1958年并入上五莊公社,1963年分設拉沙公社,1984年改設拉沙鄉(xiāng)。

【四營鄉(xiāng)(SiYingXiang)】 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50千米。人口1.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土族等。總面積60.6平方千米。轄佰什營、白崖、攔隆一村、攔隆二村、尼麻隆、圖巴營、合爾營、麻子營、塔爾溝、后河爾、上紅土溝、下紅土溝12個村委會。1951年設四營鄉(xiāng),1956年與金娥鄉(xiāng)合并,1958年并入上五莊公社,1963年分設四營公社,1984年改設四營鄉(xiāng)。

【李家山鄉(xiāng)(LiJiaShanXiang)】 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55千米。人口2.4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族等?偯娣e141.6平方千米。轄李家山、崖頭、董家灣、柳樹莊、王家堡、卡約、毛爾茨溝、漢水溝、峽口、陳家莊、鮑家莊、下坪、上坪、下西河、新添堡、河灣、上西河、崗岔、納家、吉家、甘家、馬營、下油房、新莊、勺麻營、大路、賈爾吉陽坡、賈爾吉陰坡、恰羅、金躍、馬圈溝31個村委會。1949沿制設云谷鄉(xiāng)、金娥鄉(xiāng),1956年改為李家山鄉(xiāng)、云谷鄉(xiāng),1958年并入金星公社,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復歸湟中縣,1965年將云谷公社并入李家山公社,1984年改設李家山鄉(xiāng)。

【海子溝鄉(xiāng)(HaiZiGouXiang)】 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40千米。人口1.5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族等?偯娣e104.2平方千米。轄東溝、阿灘、普通、陶家、甘溝、總堡、水灘、楊庫托、萬家坪、景家莊、中莊、王家莊、薛姓莊、大有山、顧家?guī)X、松家溝、黑溝、海南莊、古城溝、東溝腦、溝腦21個村委會。1949年屬三其鄉(xiāng),1951年分建海子溝鄉(xiāng),1958年為海子溝公社。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復歸湟中縣,1984年改設海子溝鄉(xiāng)。

【升平鄉(xiāng)(ShengPing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16千米。人口0.5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族、藏族。總面積49.8平方千米。轄下細溝、上阿卡、莫家溝、上細溝、上野牛溝、下野牛溝、下阿卡、秋子溝、牙加9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升平鄉(xiāng),1958年并入紅旗公社,1961年分設升平公社,1984年改設升平鄉(xiāng)。

【土門關鄉(xiāng)(TuMenGuan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15千米。人口1.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族等。總面積87.4平方千米。轄土門關、青峰、壩溝門、年壩、林馬、加汝爾、后溝、下山莊、上山莊、王溝、紅嶺、賈爾藏、關躍、業(yè)隆、溝臺15個村委會。民國時為土門關鎮(zhèn),1949年改設土門關鄉(xiāng),1958年并入小南川公社,1961年分設土門關公社,1984年復設土門關鄉(xiāng)。

【田家寨鄉(xiāng)[TianJiaZhaiXiang)】 位于縣境東端,距縣府駐地35千米。人口1.5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族。總面積123.4平方千米,轄田家寨、小卡陽、甘家、井家、公牙、喇家、謝家、石溝、梁家、李家臺、新村、河灣、毛家寨一村、毛家寨二村、毛家臺、泗洱河、謝家臺、大卡陽18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田家寨鄉(xiāng),1958年并入小南川公社,1961年分設田家寨公社,1984年復設田家寨鄉(xiāng)。2001年,撤銷田家寨和什張家2鄉(xiāng),合并設立田家寨鎮(zhèn)。2006年,撤銷丹麻鄉(xiāng),并入田家寨鎮(zhèn)。

【什張家鄉(xiāng)(ShiZhangJia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43千米。人口0.8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族、土族。總面積77平方千米。轄什張家下營、拉尕、什張家上營、窯洞、群塔爾、過堂子、什張家陽坡、流水溝、黃蒿臺9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屬土門關鄉(xiāng),1956年設什張家鄉(xiāng),1958年為小南川公社,1984年復設什張家鄉(xiāng)。2001年,撤銷田家寨和什張家2鄉(xiāng),合并設立田家寨鎮(zhèn)。

【丹麻鄉(xiāng)(DanMa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42千米。人口1.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滿族?偯娣e124平方千米。轄丹麻、尕院、馬場溝、鮑家、上洛麻、下洛麻、臺口子、沙爾灣、平臺、卜家臺、鎖爾加下營、鎖爾加上營、永豐、李家莊、楊家圈陽坡、安寧溝、楊家圈陰坡17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為永豐鄉(xiāng),1958年并入小南川公社,1961年分設丹麻公社,1984年改設丹麻鄉(xiāng)。2006年,撤銷丹麻鄉(xiāng),并入田家寨鎮(zhèn)。

【馬場藏族鄉(xiāng)(MaChangZangZuXiang)】 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6千米。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藏族占總?cè)丝诘?9.9%。面積80.5平方千米。轄加牙、新城、周德、班隆、馬場、七家莊、下臺、上臺、海馬溝、白路爾、靜房、白石頭12個村委會。1949年屬上新莊鄉(xiāng),1958年屬上游公社,1963年分設馬廠公社,1965年并入上新莊公社,1984年分設馬場藏族鄉(xiāng)。

【漢東回族鄉(xiāng)(HanDongHuiZu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18千米。人口1.6萬,以漢族為主,回族占總?cè)丝诘?9%。面積36.2平方千米,轄漢東、后窯、李家莊、下扎扎、拉布爾、楊家灘、上田家莊、下田家莊、半截溝、羊毛、冰溝、下麻爾、前窯、上扎扎14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田家莊鄉(xiāng),1953年改漢東鄉(xiāng),1958年為“七一”公社(后改漢東公社),1984年改設漢東回族鄉(xiāng)。

【大才回族鄉(xiāng)(DaCaiHuiZu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20千米。人口2.2萬,以回族為主,占全鄉(xiāng)總?cè)丝诘?3.2%。面積72平方千米,轄孫家窯、上白崖、甘家、黃鼠灣二村、孫家窯陽坡、上錯隆、立欠、前溝、小磨石溝、上后溝、占林、大磨石溝、上后溝、中溝、渠曲、大才、下白崖、小溝、扎子、大才馬場20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朔屏鄉(xiāng)、大才鄉(xiāng),1958年并入“七一”公社,1963年分設大才公社,1984年改設大才回族鄉(xiāng)。

【上五莊回族鄉(xiāng)(ShangWuZhuangHuiZuXiang)】 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55千米。人口2.9萬,以回族為主,占總?cè)丝诘?6.6%。面積560.5平方千米。轄友愛、邦巴、華科、納卜藏、北莊、包勒、拉寺目、峽口、甫崖、拉爾寧一村、拉爾寧二村、拉爾寧三村、黃草溝、大寺溝一村、大寺溝二村、拉目臺、小寺溝、業(yè)宏、合爾蓋、白納、馬場21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上五莊鄉(xiāng),1958年改為東風公社,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復歸湟中縣,1984年改設上五莊回族鄉(xiāng)。

【群加藏族鄉(xiāng)(QunJiaZangZu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78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cè)丝诘?3.6%。面積93.3平方千米。轄唐陽、土康、來路、下圈、上圈5個村委會。民國時期屬土門關鎮(zhèn),1951年設群加鄉(xiāng),1958年并入上游公社,1961年分設群家公社,1984年改設群加藏族鄉(xiāng)。

大通縣地處青海省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北部,屬省會西寧市轄縣,全縣總面積3090平方公里,轄22個鄉(xiāng)、6個鎮(zhèn),41萬人,人口密度129人/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物產(chǎn)資源豐富。可利用草場234萬畝;林地面積1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6.4%,位居全省第一。野生植物眾多,藥用植物有160多種,赤芍、青艽、茵陳、大黃等遠銷北京、上海等地。沙棘林面積12萬畝,白樺林面積6萬畝,開發(fā)生產(chǎn)的沙棘油、沙棘汁、白樺汁等產(chǎn)品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能。土特產(chǎn)品種繁多,蠶豆、蕨菜、活牦牛等暢銷國際市場。珍禽異獸有白唇鹿、麝、棕熊、紫、猞猁、藍馬雞等20多種。已探明的礦種達31種,其中煤、石英石、白云石、石灰石、方解石、長石、高嶺土、粘土等儲量可觀。水資源豐富,黃河的三級支流北川河貫穿全縣,較大的河流還有寶?理想的旅游暑勝地。

大通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日照時間長,年降雨量為450--800毫米,年均氣溫4.7°C,夏季涼爽宜人,自然景觀獨特,是青海省重要的旅游風景區(qū)之一,發(fā)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自然風景旅游事業(yè)具有良好的前景。

區(qū)位優(yōu)勢

交通便利。縣城距西寧僅35公里,距西寧曹家堡飛機場不到50公里。227國道線(即寧張公路)貫穿全境,縣內(nèi)公路連通28個鄉(xiāng)鎮(zhèn),寧大鐵路通達縣城,此外,各大廠礦有專用支線七條,能滿足運輸需要。

郵電通訊發(fā)達。電話號碼升至七位,20000門程控直撥電話已與西寧市聯(lián)網(wǎng),可與國內(nèi)外直撥,無線移動電話和無線尋呼已開通四年,電報發(fā)已進入全國自動轉(zhuǎn)報網(wǎng),實現(xiàn)了市話交換程控化、長途轉(zhuǎn)輸數(shù)據(jù)化、無線尋呼自動化。

地區(qū)電能充足?h內(nèi)建有青海最大的火力發(fā)電廠─橋頭發(fā)電廠,目前裝機容量已達68萬千瓦?h內(nèi)還有小型水電站,加上西北最大的水電廠──龍羊峽電廠直接輸送,為大通的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

大通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和全國500家糧食大縣之一,F(xiàn)有耕地面積79萬畝,盛產(chǎn)小麥、蠶豆、油菜、青稞等,其中蠶豆、油菜是地方優(yōu)勢特色作物。以粒大勻稱、籽實飽滿、爭澤光亮、營養(yǎng)豐富而享有盛譽的大通蠶豆,年出口量占全省出口量的40%以上;用油菜籽生產(chǎn)的信用植物油──青油、色拉油、因色清味香暢銷省內(nèi)外。家庭養(yǎng)殖和草原放牧互補的農(nóng)區(qū)畜牧業(yè)也有很大發(fā)展,為市場提供了充足的肉、蛋、奶、禽。

大通縣是青海省重點工業(yè)區(qū)之一。青海鋁業(yè)公司、長青鋁業(yè)公司、蘇青氯酸鹽公司、橋頭發(fā)電廠、青海重型機床廠、青海黎明化工廠、大通礦務局、青海第一、第二水泥廠等中央、省屬大中型企業(yè)坐落在大通境內(nèi),使大通成為全省煤炭、電力、冶金、機械制造、化工、建材、輕工等產(chǎn)品的重要生產(chǎn)基地。地方工業(yè)蓬勃發(fā)展,全縣已形成硅酸鹽、煤炭、冶金、化工、機械、飲料食品、糧油等為主的工業(yè)體系,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

商業(yè)貿(mào)易活躍,市場繁榮。全縣有較大的集貿(mào)市場22處,商業(yè)網(wǎng)點近百個。已有10萬居民的橋頭鎮(zhèn),建有公園3個,自來水廠1個,文化廣場一處,還有較好的文化、衛(wèi)生、金融、廣播、電視、體育等基礎設施和服務條件。

大通縣是國務院批準開放的內(nèi)陸城市西寧市的市轄縣,享有國務院賦予的同沿海開發(fā)放城市相同的優(yōu)惠政策。

鄉(xiāng)鎮(zhèn)簡介

【橋頭鎮(zhèn)(QiaoTouZhen)】 位于縣境東南部,縣府駐地。人口6.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其中回族占總?cè)丝诘?6.2%,藏族占3.2%。面積33.6平方千米。轄胡基溝、向陽堡、紅河限、暗門灘、元樹爾、小煤洞、大煤洞7個村委會和人民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橋東、牦牛山、園林北路、園林南路7個居委會。1952年建橋頭鄉(xiāng),1956年設橋頭鎮(zhèn)。1958年改為五星人民公社,次年更名為橋頭公社。1965年復設橋頭鎮(zhèn)。

【城關鎮(zhèn)(ChengGuanZhen)】 1957年前縣府駐地。位于縣境中南部,距縣府駐地18千米。人口2.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土、藏等少數(shù)民族,其中回族占總?cè)丝诘?9.8%,土族占13.9%。面積43.6平方千米。轄東門、下毛佰勝、上毛佰勝、好來、城關、西門、西關、龍曲、塔哇、貝寺、張家莊、大莊、陽坡莊、柳樹莊、李家磨、上寺咀、下寺咀、鐵家莊、林家臺、沙巴圖20個村委會和城關1個居委會。清雍正三年(1725年)設佰勝堡,民國廿六年(1937年)設佰勝鎮(zhèn)。1951年設城關鎮(zhèn),1952年改城關鄉(xiāng),1956年復設城關鎮(zhèn)。1958年并入互助公社,1959年改城關公社。1984年改為城關鎮(zhèn)。

【新城鄉(xiāng)(XinCheng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5千米。人口1.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蒙古等民族。其中回族占總?cè)丝诘?6.4%。面積59.2平方千米。轄新城、上關、后莊、南關、古城、上廟、下廟、窯莊、后子溝9個村委會。民國廿五年(1936年)設永安鄉(xiāng),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新城鄉(xiāng),1951年改第五區(qū)第一鄉(xiāng),1952年復設新城鄉(xiāng),1956年劃歸西寧市管轄,1960年又劃歸大通縣設新城公社,1984年改為新城鄉(xiāng)。

【黃家寨鄉(xiāng)(HuangJiaZhai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10千米。人口2.5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土、藏、蒙古等民族。面積29.7平方千米。轄黃家寨東村、黃家寨西村、東柳、下陶家寨、上陶家寨、楊家寨、許家寨、上趙家磨、下趙家磨9個村委會。民國廿五年(1936)設黃家鄉(xiāng),次年改永和鄉(xiāng),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又改為黃家寨鄉(xiāng)。1951年改第五區(qū)第三鄉(xiāng),1952年又復稱黃家寨鄉(xiāng)。1956年劃歸西寧市,1958年為七.一三人民公社,1960年又劃歸大通縣管轄,1963年設黃家寨公社,1984年復改黃家寨鄉(xiāng)。

【清平鄉(xiāng)(QingPing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15千米。人口1.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蒙古、藏、土等民族,其中蒙古族占總?cè)丝诘?.1%。面積38.1平方千米。轄平東、阿家、索家、上柴家堡、下柴家堡、大哈門、興太、陳家、寺爾莊、平地莊、臺臺11個村委會。1956年設清平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景陽公社,1961年析置清平公社,1966年合并為黃家寨公社,1984年改設為清平鄉(xiāng)。

【長寧鄉(xiāng)(ChangNing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14千米。人口1.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土、藏等民族,回族占總?cè)丝?6.3%。面積27.2平方千米。轄長寧、王家莊、新寨、下嚴、甘溝門、宋家莊、韓家山7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長寧鄉(xiāng),1950年仍設長寧鄉(xiāng)劃歸西寧市,1963年又復歸大通縣設長寧公社。1966年合并為后子河公社,1984年改為長寧鄉(xiāng)。

【后子河鄉(xiāng)(HouZiHe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19千米。人口1.5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土、藏等民族,其中回族占總?cè)丝诘?%。面積44平方千米。轄東村、西村、尕莊、陳家莊、戴家莊、上孫家寨、中咀山、黑溝、紅崖、康家、田家、殷家、汪家、雙廟、河灘15個村委會。1949年建后子河鄉(xiāng),1956年劃歸西寧市管轄,1958年為七.一三公社,1959年改為后子河公社,1963年又復歸大通縣,1984年改為后子河鄉(xiāng)。

【景陽鄉(xiāng)(JingYang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30千米。人口1.4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土、藏、蒙古等民族。面積54平方千米。轄后山、甘樹灣、蘇家堡、山城、土關、什家、大寺、小寺、寺溝、大寨、小寨11個村委會。1954年建蘇家堡鄉(xiāng),1956年改為景陽鄉(xiāng),1958年為景陽公社,1984年改為景陽鄉(xiāng)。

【崗沖鄉(xiāng)(GangChong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32千米。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蒙古等民族。其中回族占總?cè)丝诘?6.4%。面積52.4平方千米。轄上崗沖、下崗沖、中嶺、哈門、龍泉、泉頭、蘭沖、金沖8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硤門鄉(xiāng),1951年設第三區(qū)第三鄉(xiāng),1954年改山城鄉(xiāng),1956年改設硤門回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景陽公社,1961年設硤門公社,1981年改為崗沖鄉(xiāng)。

【元朔鄉(xiāng)(YuanShuo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7千米。人口2.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土、蒙等民族。面積52.8平方千米。轄上鮑堡、鮑家寨東村、鮑家寨西村、水泉灣、毛家寨、老營莊、賀家寨、新添堡、毛家溝、大灣10個村委會。民國廿六年(1937年)設元朔鄉(xiāng),1951年改第五區(qū)第四鄉(xiāng),1952年復設元朔鄉(xiāng),1956年劃歸西寧市管轄,1960年又復歸大通縣設元朔公社,1984年改為元朔鄉(xiāng)。

【石山鄉(xiāng)(ShiShanXia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15千米。人口0.7萬,全是回族。總面積27.4平方千米。轄紅埡豁、雜戶、冰溝、鏵尖、石坂灘、西坡、上豐積、下豐積、小溝9個村委會。1952年建石山鄉(xiāng),1956年設石山回族鄉(xiāng),1958年改為幸福公社,次年又更名為石山公社,1984年復設石山回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石山鄉(xiāng)。

【朔北藏族鄉(xiāng)(ShuoBeiZangZu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5千米。人口1.1萬,以漢族為主,其中藏族占40%。面積43.7平方千米。轄阿家堡、永豐、菜子口、藥匠臺、小龍院、馬場、代同莊、下吉哇、李家堡9個村委會。民國廿六年(1937年)設朔北鄉(xiāng),1951年改第四區(qū)第二鄉(xiāng),1952年復改朔北鄉(xiāng),1958年改為紅光公社,次年又更名朔北公社,1984年改為朔北藏族鄉(xiāng)。2006年8月,撤銷窎溝鄉(xiāng),并入朔北藏族鄉(xiāng)。

【窎溝鄉(xiāng)(DiaoGou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11千米。人口0.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土等民族,其中藏族占總?cè)丝诘?0.4%。面積40.3平方千米。轄鄭家溝、拉浪臺、舊拉浪、麻家莊、白崖溝、八寺崖、花科莊、東至溝、邊麻溝9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窎溝鄉(xiāng),1951年改第六區(qū)第一鄉(xiāng),1952年復設窎溝鄉(xiāng),1956年合并為朔北公社,1958年改紅光公社,1963年設窎溝公社,1984年改設窎溝鄉(xiāng)。2006年8月,撤銷窎溝鄉(xiāng),并入朔北藏族鄉(xiāng)。

【東峽鄉(xiāng)(DongXiaXiang)】 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17千米。人口1.5萬?偯娣e94.4平方千米。轄多隆、元墩子、劉家莊、衙門莊、康樂、老虎溝、爾麻、杏花莊、仙米、田家溝、克麻爾、南灘、麻其13個村委會。民國廿六年(1937年)設多隆鄉(xiāng),1951年改第六區(qū)第三鄉(xiāng),1952年改為多隆上、下鄉(xiāng),1956年設多隆藏族鄉(xiāng),1958年改為東風公社,次年更名東峽公社,1984年改為東峽鄉(xiāng)。

【向化藏族鄉(xiāng)(XiangHuaZangZuXiang)】 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23千米。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其中藏族占總?cè)丝诘?6.6%。面積172平方千米。轄上灘、下灘、三角城、將軍溝、達隆、驛卡、麻莊、流水口、立樹爾9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向化鄉(xiāng),1951年改第六區(qū)第四鄉(xiāng),1952年改為向化鄉(xiāng),1956年設向化藏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東風公社,后易名向化公社,1984年復設向化藏族鄉(xiāng)。

【樺林鄉(xiāng)(HuaLinXiang)】 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14千米。人口1.4萬,以回族為主,占總?cè)丝诘?6.4%,還有漢、藏、土等民族。面積208.8平方千米。轄勝利、瓜拉大莊、樺林莊、興隆、關巴、臺子、賁哇溝、阿家溝、呂順、西溝、七棵樹、東莊、峽口、俄博溝14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樺林鄉(xiāng),1951年改第六區(qū)第七鄉(xiāng),1952年改設樺林鄉(xiāng),1956年設樺林回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東風公社,后改為東峽公社,1961年由東峽公社析置樺林公社,1984年復設樺林回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樺林鄉(xiāng)。

【塔爾鄉(xiāng)(TaEr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8千米。人口1.8萬,以回族為主,占總?cè)丝诘?9.8?偯娣e35.2平方千米。轄河州莊、涼州莊、塔爾灣、下舊莊、上舊莊、石家莊、韭菜溝、泉溝、賁坑灘、中莊10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塔爾鄉(xiāng),1951年改第三區(qū)第六鄉(xiāng),1952年復設塔爾鄉(xiāng),1956年設塔爾回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解放公社,1961年改為塔爾公社,1984年設塔爾回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塔爾鄉(xiāng)。

【藥草鄉(xiāng)(YaoCao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12千米。人口0.8萬,以回族為主,還有藏族和漢族;刈逭伎?cè)丝诘?7.8%。面積41.6平方千米。轄半溝、塔爾溝、王莊、格達莊、藥草灘東莊、藥草灘西莊6個村委會。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設藥草鄉(xiāng),1951年改第三區(qū)第七鄉(xiāng),1952年復設藥草鄉(xiāng),1956年設藥草回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解放公社,后更名藥草公社,1984年設藥草回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藥草鄉(xiāng)。

【新莊鄉(xiāng)(XinZhuang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14千米。人口1.3萬,以回族為主,還有漢、蒙古、土等民族;刈逭伎?cè)丝诘?4.4%。面積54.4平方千米。轄上山、下山、李家山、申哇、硤門、新莊、臺其莊、吉倉、中灘、尕莊、紅石崖、蘭龍12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新莊鄉(xiāng),1951年改第三區(qū)第四鄉(xiāng),1952年復設新莊鄉(xiāng),1956年設新莊回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解放公社,后更名新莊公社,1984年復設新莊回族鄉(xiāng),1985年又改為新莊鄉(xiāng)。

【寶庫鄉(xiāng)(BaoKuXiang)】 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28千米。人口1萬,以土族為主,還有漢、蒙古、藏等民族,土族占總?cè)丝诘?0.9%。面積1174.8平方千米。轄祁漢溝、水草灘、哈家嘴、油房莊、張家灘、納塄溝、五間房、寺堂、孔家梁、俄博圖10個村委會和巴彥1個牧委會。1952年建寶庫鄉(xiāng),1956年改設寶庫土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入解放公社,1961年析置寶庫公社,1984年改為寶庫土族蒙古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寶庫鄉(xiāng)。

【西山鄉(xiāng)(XiShan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29千米。人口0.7萬,以土族為主,還有漢族和藏族,土族占總?cè)丝诘?3.1%。面積43.2平方千米。轄生地乙卡、西北岔、古樓馬坊、沙尕圖、多蘭、西山、官巴、東山8個村委會。1981年建西山公社,1984年設西山土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西山鄉(xiāng)。2006年8月,撤銷西山鄉(xiāng),并入青山鄉(xiāng)。

【青山鄉(xiāng)(QingShan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30千米。人口0.8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土、藏、蒙古等民族,其中土族占總?cè)丝诘?5.6%,藏族占19%。面積103.9平方千米。轄佐士圖、龍臥、聶家溝、利順、賀家莊、青山、沙岱、紅泉8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古婁鄉(xiāng)、祁家鄉(xiāng),1951年改第三區(qū)第一、二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先鋒公社,次年改為青山公社,1984年設青山土族鄉(xiāng),1985年改青山鄉(xiāng)。2006年8月,撤銷西山鄉(xiāng),并入青山鄉(xiāng)。

【青林鄉(xiāng)(QingLinXiang)】 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33千米。人口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土、藏、蒙古族,其中土族占總?cè)丝诘?3.3%。面積295.6平方千米。轄中莊、生地、毛合灣、柳林灘、棉格勒、下陽山、上陽山、麻哈、泉家灣、白土埡豁、雪里合、臥馬12個村委會。民國廿六年(1937年)設多洛上、下鄉(xiāng),1951年改第二區(qū)第一、二鄉(xiāng),1952年復設多洛上、下鄉(xiāng),1953年分設青林鄉(xiāng),1956年并入多林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紅旗公社,次年改為多林公社,1978年改為青林公社,1984年設青林土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青林鄉(xiāng)。

【多林鄉(xiāng)(DuoLinXiang)】 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22千米。人口0.9萬,以土族為主,還有漢、藏、蒙古族,土族占總?cè)丝诘?5.1%。面積46.8平方千米。轄石頭灘、下寬、上寬、下浪加、上浪加、口子莊、馬場莊、哈州、吳什莊、藏龍莊10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多洛下鄉(xiāng),1951年改第二區(qū)第二鄉(xiāng),1956年設多林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紅旗公社,后改為多林公社,1984年設多林土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多林鄉(xiāng)。

【遜讓鄉(xiāng)(XunRangXiang)】 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26千米。人口1.1萬,以土族為主,占總?cè)丝诘?2.9%。還有漢、藏、蒙古等民族,面積128平方千米。轄麻什藏、谷古家、遜布溝、莊頭、八里莊、武勝溝、蘭家、安寧灘、遜布、尕漏、塘坊、上后拉、后拉13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遜讓鄉(xiāng),1951年改第二區(qū)第三鄉(xiāng),1952年建遜讓上、下鄉(xiāng),1956年設遜讓土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紅旗公社,后改為多林公社,1961年析置遜讓公社,1984年復設遜讓土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遜讓鄉(xiāng)。

【極樂鄉(xiāng)(JiLeXiang)】 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17千米。人口1萬,以回族為主,占總?cè)丝诘?5.8%。還有漢、土、藏等民族,面積54.6平方千米。轄極拉口、上和衷、下和衷、陽坡莊、宗陽溝、深溝、極拉上莊、極拉下莊、極拉后莊、崖灣村、岔水壩11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極樂上鄉(xiāng)、極樂下鄉(xiāng),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合并設極樂鄉(xiāng),1950年復設極樂上、下鄉(xiāng),1951年改第二區(qū)第四、五鄉(xiāng),1956年改設極樂回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互助公社,后更名城關公社,1961年析置極樂公社,1984年設極樂回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極樂鄉(xiāng)。

【斜溝鄉(xiāng)(XieGouXiang)】 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16千米。人口0.7萬,以回族為主,占總?cè)丝诘?5.5%。還有漢、土、藏族?偯娣e47.8平方千米。轄小業(yè)壩、大業(yè)壩、業(yè)壩臺、河灘莊、斜溝、上窯洞莊、下窯洞莊7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雪溝鄉(xiāng),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稱斜溝鄉(xiāng),1951年改第二區(qū)第六鄉(xiāng),1950年設斜溝回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互助公社,之后先后易名城關公社、斜溝公社、極樂公社,1984年設斜溝回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斜溝鄉(xiāng)。

【良教鄉(xiāng)(LiangJiao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7.5千米。人口1.5萬,以回族為主,占總?cè)丝诘?9.9%。面積42.8平方千米。轄石莊、上治泉、下治泉、橋爾溝、下甘溝、煤洞溝、白崖、上甘溝、松林、沙布、前躍、良教溝12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良教鄉(xiāng),1951年改第二區(qū)第七鄉(xiāng),1956年改設良教回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五星公社,次年改橋頭公社,1963年分設良教公社,1984年設良教回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良教鄉(xiāng)。

key 湟源縣地處青藏高原東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是青海省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與西部牧業(yè)區(qū)的結合部,寧格鐵路、109國道、青新公路穿境而過,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稱。位于東經(jīng)100°54ˊ至101°25ˊ,北緯36°20ˊ至36°53ˊ之間。東西寬41公里,南北長62公里,總面積1509平方公里。海拔在2470-4898米之間。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0℃,無霜期27-71天。湟源歷史悠久,古為羌人居地,西漢始置臨羌縣。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早在唐宋時期即成為“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成為享譽漢藏地區(qū)的茶馬互市集散地,被譽“小北京”。

區(qū)劃人口

全縣設10鄉(xiāng)1鎮(zhèn),147個行政村、297個自然村、726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13個居委會。到1999年末全縣總?cè)丝跒?32484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105933人。有漢、藏、回、蒙等13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cè)丝诘?8.42%,藏族占8.86%,回族占1.56%,蒙古族占0.93%,土族、撒拉族、東鄉(xiāng)族、滿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瑤族、朝鮮族等其它少數(shù)民族占0.23%。

自然資源

全縣總面積為226.35萬畝,其中可供農(nóng)業(yè)用地41.98萬畝,可供林業(yè)用地62.93萬畝,其中水澆地為5.35萬畝,淺山地9.94萬畝,腦山地14.46萬畝,人均耕地2.78畝,F(xiàn)有林地面積54.8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27.5萬畝。

湟源縣盛產(chǎn)小麥、青稞、洋芋、蠶豆、油籽及蔬菜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享有盛名的馬牙蠶豆不僅暢銷國內(nèi),還遠銷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qū)。已探明的礦產(chǎn)資源有巖金、銅、鐵、煤、石英石、石灰石、花崗巖等,儲量可觀,開發(fā)潛力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有水獺、赤狐、石貂、鹿、石羊、猞猁、雪雞等動物40多種,盛產(chǎn)羌活、黃芪、柴胡、貝母等30多種藥材。

旅游資源

湟源縣境內(nèi)名勝古跡、旅游景點眾多,是旅游避署勝地。日月山位于縣城西南40公里處,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路至此山的美麗動人故事,反映進藏和親情景的日月山二亭彩陶壁畫,使國內(nèi)外游客流連忘返。扎藏寺,距縣城15公里,相傳東漢末年就有漢僧在此活動,建有僧舍,公元1637年正式建成扎藏寺,這里林木茂密,風景秀麗,寺院兩冀的兩座山脈酷似兩條巨龍,寺院建在兩山之間的莫爾吉溝口,尤如二龍戲珠,氣勢壯觀。城隍廟,在縣城西北角,建于清乾隆年間,全廟建筑屬傳統(tǒng)式飛檐大屋頂,繪畫雕刻,瑰麗無比,是西北地區(qū)保護最完整的城隍廟,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黑溝,距縣城10公里距省會40公里,8公里長的山溝成"丫"字型,那潺潺的流水聲,百鳥秋蟬的歌唱聲醉人心扉,那綠樹白樺,叢叢灌木,紅花綠草,險峰絕壁,疑是置身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風景區(qū)。為了早日開發(fā)潛在的旅游資源,湟源縣制定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招商引資,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使資源優(yōu)勢早日變成經(jīng)濟優(yōu)勢。

基礎設施

縣鄉(xiāng)村公路縱橫交錯,全縣14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xiàn)了村村通公路,其中,黑色化路面達28公里;新修縣城街道5條,環(huán)城路1條;國際國內(nèi)程控電話裝機容量8000門;農(nóng)村戶通電率100%,建成兩大水利灌渠,興修梯田17.3萬畝,水利控制面積15.8萬畝;建成人畜飲水工程98項,解決了117個村8.13萬人和4.11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農(nóng)村80%的農(nóng)戶吃上了自來水。

教科文衛(wèi)

全縣現(xiàn)有普通中學11所,小學175所,教職工1680名,在校學生22978名,小學生入學率達99.9%,初等教育16、18周歲完成率分別99.8%和89.9%。有職業(yè)技術學校1所,農(nóng)業(yè)技術學校1所;文體主要設施有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檔案館、科技中心、新華書店、體育場、職工俱樂部、電影院等;全縣有電視臺1座,鄉(xiāng)村地面衛(wèi)星接收站36座,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達6000余戶,占城鎮(zhèn)用戶的95%以上;農(nóng)村有線閉路電視的村52個,城鄉(xiāng)電視普及率達到92%以上;全縣有科技協(xié)會13個,會員1670人,研究會4?抂嵩?48人,縣級學會9個,會員659人;全縣有綜合醫(yī)院1所,中醫(yī)院1所,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11所,每萬人擁有衛(wèi)生技術人員25人,每萬人擁有病床18張;1999年人口出生率為13.26‰,自然增第率為7.55‰。

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工業(yè)、農(nóng)業(yè)是湟源縣的主要經(jīng)濟支柱。1999年全縣國民生產(chǎn)總值達到2.24億元(現(xiàn)價),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達到3.16億元,其中: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9199.88萬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0元;地方財政收入1354.6萬元。全縣已形成建工建材、食品釀造、金屬冶煉、塑料制品、毛紡地毯制造、畜產(chǎn)品制造、水利發(fā)電等七大行業(yè)格局。主要產(chǎn)品有水泥、硅鐵、碳化硅、塑料制品、皮革制品、陳醋、毛毯等。全縣有鄉(xiāng)及鄉(xiāng)以上工業(yè)企業(yè)60家,固定資產(chǎn)原值1.38億元。湟源縣是全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試點縣,也是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森林覆蓋率達24.7%,全縣牲畜存欄21.8頭(只),年畜牲業(yè)總收入達3000萬元以上,畜牧業(yè)已成為農(nóng)民增收的重要產(chǎn)業(yè)之一。

鄉(xiāng)鎮(zhèn)簡介

【城關鎮(zhèn)(ChengGuangZhen)】 縣府駐地,位于縣境東北部,湟水河北岸。人口2.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蒙古、土族等。總面積為4.4平方千米。轄西關街、火車站、舊寺臺、西大街、南小路、城臺、大什字、小什字、東城壕、西城壕、萬豐、萬安、東中沙等13個居委會。清雍正五年(1727年)修筑丹噶爾城(今湟源縣城),1913年丹噶爾城更名為縣城街,設東西大街,后改名為中山大街。1938年縣城街更名為湟陽鎮(zhèn),1949年改設城關區(qū),1953年改為城關鎮(zhèn)。1958年與東峽鄉(xiāng)合并成立東風公社,1961年分設城關鎮(zhèn)。

【大華鎮(zhèn)(DahuaZhen)】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5千米。人口1.3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土族等?偯娣e170.7平方千米。轄池漢、拉拉寇、何家莊、大華、黃茂、巴漢、莫布拉、石崖莊、三條溝、窯洞、新勝、莫布拉腦、拉卓奈13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達華鄉(xiāng),1958年設達華公社,1984年復設達華鄉(xiāng)。2001年,改設大華鎮(zhèn)。

【東峽鄉(xiāng)(DongXiaXiang)】 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5千米。人口0.5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土族?偯娣e85.5平方千米。轄石崖莊、蘭占巴、新民、灰條溝、灰條溝口、響河、下脖項、腦頭山、大黑溝9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東峽鄉(xiāng),1958年與城關鎮(zhèn)合并成立東風公社,1961年分設東峽公社,1965年并入城郊公社,1972年分設東峽公社,1984年改設東峽鄉(xiāng)。

【和平鄉(xiāng)(HePing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8千米。人口1.4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族、回族?偯娣e151.7平方千米。轄蒙古道、茶漢素、和平、茶曲、尕莊、大高陵、小高陵、白水、加牙麻、馬家灣、馬場臺、隆和、草溝、上拉霧臺、下拉霧臺、董家腦、馬場灣、曲布炭18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高陵鄉(xiāng),1958年改為和平公社,1984年改設和平鄉(xiāng)。

【城郊鄉(xiāng)(ChengJiaoXiang)】 位于縣境東北部,城關鎮(zhèn)以東。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蒙古等。總面積84.1平方千米。轄國光、萬豐、光華、涌興、納隆口、河拉臺、董家主、尕莊、泉爾灣、劉家臺、炭窯、北山、山岔、柏樹堂、拉爾貫15個村委會。解放前屬湟陽鎮(zhèn)轄地,1949年改設城關區(qū),1953年改為城關鎮(zhèn),1958年與東峽鄉(xiāng)合并成立東風公社,1961年分設城郊公社,1984年改設城郊鄉(xiāng)。2006年,撤銷城郊鄉(xiāng),分別并入城關鎮(zhèn)、東峽鄉(xiāng)、和平鄉(xiāng)。

【申中鄉(xiāng)(ShenZhongXiang)】 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10千米。人口1.5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土等。總面積120.8平方千米。轄李達、窯莊、星泉、卡路、廟溝、大路、口子、俊家莊、廟溝腦、前溝、后溝、菲菜溝、大山根、莫布拉、河拉、申中16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申中鄉(xiāng),1958年改設紅旗公社,1959年改申中公社,1984年復設申中鄉(xiāng)。2006年,撤銷塔灣鄉(xiāng),并入申中鄉(xiāng)。

【波航鄉(xiāng)(BoHang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7千米。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蒙古族?偯娣e73.6平方千米。轄納隆、波航、甘溝、胡思洞、上泉、上臺、下臺、麻尼、西岔、浪灣、石崖灣、南岔、泉爾灣13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屬池漢鄉(xiāng),1956年設波航鄉(xiāng),1958年改為旭日公社,1984年復設波航鄉(xiāng)。

【寺寨鄉(xiāng)(SiZhaiXiang)】 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30千米。人口0.7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土、蒙古?偯娣e142.3平方千米。轄陽坡灣、簸箕灣、烽火、馬脊嶺、小寺、上寨、下寨、西扎灣、長嶺、五嶺、鏵尖、烏圖、草原13個村委會。解放前為小寺鄉(xiāng),1949年由塔灣鄉(xiāng)所轄,1956年設立寺寨鄉(xiāng),1958年歸屬長風(塔灣)公社,1961年分設寺寨公社,1984年設寺寨鄉(xiāng)。

【塔灣鄉(xiāng)(TaWanXiang)】 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15千米。人口0.7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蒙古、藏、土族等。總面積75平方千米。轄阿家圖、塔灣、河南、崖根、紅土灣、后莊、石嘴、巴燕吉蓋、托思胡、牙麻岔、納隆溝、賽爾等12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塔灣鄉(xiāng),1958年改設長風公社,1961年改為塔灣公社,1984年改設塔灣鄉(xiāng)。2006年,撤銷塔灣鄉(xiāng),并入申中鄉(xiāng)。

【巴燕鄉(xiāng)(BaYanXiang)】 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17千米。人口1.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蒙古、藏、土族等?偯娣e118.9平方千米。轄下寺、上胡旦度、下胡旦度、扎漢、新寺、上浪灣、下浪灣、石門爾、莫合爾、福海、元山、巴燕、巴燕峽、居士浪、西嶺臺15個村委會。解放前為巴燕鄉(xiāng),1949年為福海鄉(xiāng),1952年改稱巴燕鄉(xiāng),1958年改設沸海公社,1984年復設巴燕鄉(xiāng)。

【日月藏族鄉(xiāng)(RiYueZangZuXiang)】 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28千米。人口1.3萬,以漢族為主,藏族占總?cè)丝诘?0.3%。面積481.9平方千米。轄山根、藥水、大石頭、克素爾、尕莊、大茶石浪、小茶石浪、免爾干、寺灘、東科爾、乙細、上若藥、下若藥、莫多吉、哈城、本坑、日月山、免爾臺、雪隆、池漢素、若藥堂、前濰、尕恰莫多23個村委會。解放前屬哈城鄉(xiāng)轄地,1949年設山根鄉(xiāng),1958年與哈城鄉(xiāng)合并成立日月公社,1984年改設日月鄉(xiāng),1985年設日月藏族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