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岑河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岑河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東晉義熙年間,岑河已形成集鎮(zhèn),當時有一條河從長江荊江段北岸邊起源,經岑河集鎮(zhèn)流出貫穿全鎮(zhèn),成為岑河人民的命脈渠,它承擔全體人民的生產、生活用水。但它卻把岑河集鎮(zhèn)當中分開,分成河東、河西,為了便于兩岸人民來往,當時就建了三座大橋,人們主要來往于南橋。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曾描述故鄉(xiāng)岑河南橋的兩名名詩:“臘月江上暖,南橋新柳枝”,后來人們習慣地把南橋作為岑河集鎮(zhèn)的代名詞,沿用至今。
因村內一條連通郝穴等下游大河上的一個攔水垱,早年由村內姓陳和龍的兩大家族合力筑成,以便天旱時攔水和村民進集鎮(zhèn)方便,稱為陳龍垱,故此得名。
現流經村內的化港河,把現沙口與對河的荊農村隔開,為方便兩岸人的交流走動,有一個欄河垱,但為水道暢通要留一個便于商船從郝穴至沙市碼頭的通道口。由于口子寬,且當地土質偏沙,漲水時,河口越來越大。兩岸群眾極不方便要經常把河垱加固,又因土質偏沙,難度較大,人們厭惡的叫此地為沙口。
民國時期,此地有一個自然村名穆家垸,以穆氏家族居住為主,且人丁興旺,在當地頗有名氣。后取穆的諧音叫木垸。
“定向”指諧音“定湘”,宗教紀念地—定湘寺。
“白瀆”指湖泊名,名稱。
解放前四面湖泊繞境,南有穆家垸,西北是半園黎湖,東是青碧湖,因其位于黎湖的西半邊沿,故稱西黎湖,人們習慣稱西湖。
解放前四面湖泊繞境,南有穆家垸,西北是半園黎湖,東是青碧湖,因其位于黎湖的東半邊沿,故為東黎湖,人們習慣稱東湖。
此地靠近沙市至漢口的水路要道,來往商船必經之地,并在此地歇息待行,而形成衣、食、住、行俱全的商業(yè)場地,加之村內張姓多,清朝有一名人張可前,曾官至清順治年代的兵部待郎,為紀念他而得名張家場,簡稱為張場。
解放前在王家臺的東南方這片土地上,生長著一顆野生的“桂花樹”,每到開花時節(jié)在很遠就能聞到陣陣清香,常常引來很多人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