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蔡氏家譜記載:蔡氏先祖自山西洪洞遷至大名境內(nèi),明代成化年間又移居今馬吉村西北,故稱蔡吉。清光緒年間,為防黃河水患,在村西北筑土堰崗子,蔡姓村民陸續(xù)移居村西北。為原村住址,故取名老街。 |
明成化年間,蔡氏自山西洪洞遷至大名,后又遷到馬吉村西北,自成一村,取村名蔡吉村。 |
據(jù)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馬氏家譜記載:馬氏先祖鐵鼎石(鐵鉉)為明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兵部尚書、山東布政使。明永樂元年(1403),燕王朱棣路過濟(jì)南,要鐵隨保,鐵寧死不從,而家滅九族。其子逃此地,故而幸免,甚為吉利。并改為馬姓,故取馬吉村。 |
明永樂年間,任氏自山西洪洞遷此王吉村附近建村。故名任吉村。 |
吉氏于明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遷居此地,為防黃水,筑寨建村,故稱吉寨。 |
據(jù)韓氏家譜記載:明永樂二年(1404),韓氏自山西洪洞遷于開州(今濮陽)東南天水屯定居,為防黃水,筑圍村寨,故名大寨。1995年經(jīng)上級批準(zhǔn)后與尹、程大寨分為三個行政村,因居北,故名后大寨。 |
據(jù)劉氏家譜記載:明代劉氏自山西洪洞遷往濮陽西關(guān)衛(wèi),后又遷徐鎮(zhèn)大寨,自成一村,故名劉大寨。 |
據(jù)梁氏家譜記載:元代,梁氏由山西榆次遷居開州大郎中,后又遷居大寨村旁定居,自成一村,以姓氏及鄰村故取名粱大寨。 |
據(jù)聶氏清同治五年(1866)家譜記載,聶氏始祖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75年)從滑縣牛召屯遷居本縣陳屯,后為防水患,移居大寨村西另建新村,故名。 |
據(jù)程氏家譜記載:明萬歷十八年(1590),程氏自澶州東南大程村(今濮陽習(xí)城鄉(xiāng)程寨)遷居大寨村,自成一村,取名程大寨。 |
據(jù)1952年尹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十九年(1388),尹氏自山西洪洞遷于開州(今濮陽)東南天水屯定居。因黃河泛濫,為保家財,筑圍村寨,故名尹大寨。 |
據(jù)明《嘉靖開州志》記載:長樂亭在長樂里曹家莊。相傳上古顓頊帝避暑勝地,顓頊在此觀天象制歷法,形成了“絕地天通”的宗教改革思路。長樂亭是金大定年間裴滿公所建,寓顓頊帝思澤長久,與民同樂之意。此地還有當(dāng)?shù)厝思李呿湹摹按簶s寺”,合稱“長樂春榮”是明清時代開州八大景之一,多提詠。故名長樂亭,簡稱長亭。 |
明永樂年間,劉氏自山西洪洞遷廉八勸村旁定居,后自成一村,也以“忠信、孝悌、禮儀、廉恥”八字。勸人為善,故名劉八勸。 |
原名崔樓,后因崔姓外遷,廉姓根據(jù)忠信、孝悌、禮義、廉恥這八字,以其勸人之意,于明代末改名廉八勸。 |
方氏遷此建村,因靠廉八勸,也因崇尚孝悌、忠信、禮儀、廉恥,故名方八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