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潮南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潮南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峽山古稱“合山”,因地處龜山、蛇山而得名,取“兩山相合”之意而得名。明朝萬歷年間,大理寺卿周光鎬于峽山建“明農山房”隱居,但見山巒草木碧綠如玉,遂鐫刻“玉峽”二字于石上,故峽山又稱“玉峽”。 [詳細]
  因處沙灘地帶,靠挖井取水灌溉作物,故明、清稱隆井都,后改稱井都,故名。 [詳細]
  司馬浦創(chuàng)寨于元朝末年,先民為宋末元初為避戰(zhàn)禍輾轉南下的中原居民,因祖先有人曾任司馬官司職,加上此處為江河沖積富裕之地(稱“浦”)而命名。 [詳細]
  古時稱“城前",昔年是大南山延伸丘陵下的一片海灘,經開墾成良田,故名“成田”。成田之稱始于南宋咸淳年間(1265年~1274年),已有700多年歷史。 [詳細]
  因普寧市橋柱村有一姓陳村民到此開設小食店,人稱陳店,村后來改稱為陳店,鎮(zhèn)以駐地名。 [詳細]
  兩英,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已成圩集,圩東原有一小丘,竹林茂密,風吹竹搖,聲如鴉啼,故名烏鴉圩,后雅稱鷹圩,因先在溪北設老圩,后在溪南設新圩,合稱兩鷹圩,又“鷹”與“英”同音,后俗成今名。鎮(zhèn)以駐地名。 [詳細]
  鎮(zhèn)區(qū)相傳為虱母仙建城,是當時出入大南山的門戶,故稱山門城,后人為留念虱母仙,改稱仙城。 [詳細]
  創(chuàng)于唐,因靠山面海,蘆葦叢生,取名蘆葦崗,又“蘆”與“臚”潮音相同,后改稱臚崗。鎮(zhèn)以村名。 [詳細]
  鎮(zhèn)內有一巖石外形似船,原稱石船,1961年為留念大反動時期反動原址“紅場”改為今名。 [詳細]
  因西北有雷嶺峰,故名。 [詳細]
  沙隴鎮(zhèn)和田心鎮(zhèn)合并,稱隴田鎮(zhèn)。 [詳細]
  以地處潮陽市之南得名。 [詳細]
說明:數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