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隆元年(960),境域分屬水南鄉(xiāng)和水北鄉(xiāng),為龍泉縣治(今遂川縣)地,1943年1月1日,水南、水北合并,設(shè)泉江鎮(zhèn)。 958年,泉江人民公社成立;1981年,泉江人民公社改為泉江鎮(zhèn);1995年6月,瑤廈鄉(xiāng)并入泉江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原瑤廈鄉(xiāng)政府處。 2001年12月,上坑鄉(xiāng)、盆珠鄉(xiāng)并入泉江鎮(zhèn)。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雩溪、瀘溪鄉(xiāng)、和萬石鄉(xiāng)的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雩田區(qū)江背、田心、塘背、雩溪、彭汾、任溪、加莊、窗溪鄉(xiāng)及雩田鎮(zhèn);1954年稱第八區(qū);1956年撤區(qū),上述鄉(xiāng)鎮(zhèn)并為雩田、田心、加莊鄉(xiāng)。 1958年三鄉(xiāng)合并成立雩田人民公社,析窗溪入和平公社;1961年重置雩田區(qū),分為雩田、田心、加莊公社;1967年撤區(qū),加莊并入雩田公社;1978年田心并入雩田公社,1984年5月政社分開稱雩田鄉(xiāng),2001年撤銷雩田鄉(xiāng)改社雩田鎮(zhèn),2003年撤銷橫嶺鄉(xiāng)并入雩田鎮(zhèn),地名沿用至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碧洲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碧洲區(qū)碧洲,碧洲鄉(xiāng)。 1954年改名第九區(qū),1956年撤區(qū),1958年成立碧洲人民公社,1984年5月,撤社改鄉(xiāng),成立碧洲鄉(xiāng),1994年撤鄉(xiāng)改鎮(zhèn),成立碧洲鎮(zhèn)。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草林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草林區(qū)草林、溪下、悠富、錫溪、楠木鄉(xiāng)和草林鎮(zhèn);1954年改名第二區(qū);1956年撤區(qū),六鄉(xiāng)鎮(zhèn)合并為草林鄉(xiāng);1958年成立草林人民公社;1961年重設(shè)草林區(qū),劃分為草林、楠木公社;1967年撤區(qū),兩社合并為草林公社。 1984年5月政社分開,稱草林鄉(xiāng),1993年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 |
1949年十月設(shè)堆前鄉(xiāng)人民政府,同時又是堆前區(qū)公社所在地,1950年屬堆前區(qū),1954年,屬第六區(qū)。 1956年,撤區(qū)。 1958年,與西溪鄉(xiāng)合并成立堆前公社。 1959年冬,分為堆前、西溪2公社。 1961年,屬草林區(qū);從堆前公社析出七坪公社。 1965年,七坪并入堆前公社。 1967年,撤區(qū)。 1969年,西溪并入堆前公社。 1972年,西溪公社劃出,改名堆子前公社。 1984年5月,改稱堆子前鄉(xiāng)。 1993年,撤鄉(xiāng)設(shè)遂川縣堆子前鎮(zhèn)。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左安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左安區(qū)左安、豐城、太坪、白云、圓溪鄉(xiāng)和左安鎮(zhèn);1954年改稱第三區(qū);1956年撤區(qū),六鄉(xiāng)(鎮(zhèn))合為左安鄉(xiāng)。 1958年成立左安人民公社;1961年重置左安區(qū),公左安、白云兩個公社;1967年撤區(qū),兩社并為左安公社。 1984年5月,此社分開稱左安鄉(xiāng)。 2001年改為左安鎮(zhèn)。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屬左安區(qū);1952年為湯湖區(qū)水口、高坪、茅坪、桃源鄉(xiāng);1954年改稱第十區(qū);1956年撤區(qū),并四鄉(xiāng)為高坪鄉(xiāng)。 1958年成立高坪人民公社;1960年6月并入湯湖公社;同年11月分開復(fù)稱高坪公社;1961年重置左安區(qū);1967年撤區(qū)仍高坪公社。 1984年5月,政社分開稱高坪鄉(xiāng)。 2001年撤鄉(xiāng)改為高坪鎮(zhèn)。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太平、汾江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大汾區(qū)寨溪、江夏、石鹿、草汾、順謀、石花、安福、文溪鄉(xiāng)和大汾鎮(zhèn),1954年稱第4區(qū),1956年撤區(qū),10鄉(xiāng)鎮(zhèn)并為石鹿鄉(xiāng)、大汾鄉(xiāng),1958年合并稱大汾人民公社,1961年重置大汾區(qū)分為石花、大汾、江夏公社,1967年撤區(qū)三社合并為大汾公社,1972年分大汾、石花公社,1978年復(fù)并稱大汾公社,1984年5月政社分開稱大汾鄉(xiāng),1993年稱大汾鎮(zhèn),2003年元月滁洲鄉(xiāng)并入沿稱大汾鎮(zhèn),政府駐地在大汾圩鎮(zhèn)圩塔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衙前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衙前區(qū)沿橋、塅尾、溪口、雙鏡、衙前、石盤鄉(xiāng);1954年稱第七區(qū);1956年撤區(qū)、六鄉(xiāng)并為衙前鄉(xiāng);1958年成立衙前人民公社;1960年新江、雙橋公社并入;1961年重設(shè)衙前區(qū),三社分開;1964年稱新江區(qū),橋頭公社并入;1967年撤區(qū);1972年橋頭公社劃出,沿稱原名。 1984年5月政社分開稱衙前鄉(xiāng)。 2001年改稱遂川縣衙前鎮(zhèn)。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禾源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分屬草林區(qū)禾源、黃背、黃溪、三溪、谷團、嚴塘鄉(xiāng)。 1954年,改名第二區(qū),谷團并人禾源鄉(xiāng)。 1956年,撤區(qū),5鄉(xiāng)合并為禾源鄉(xiāng)。 1958年,成立禾源公社。 1961年,重置草林區(qū),劃分為禾源、谷團2公社。 1966年,2社合并仍稱原名。 1967年,撒區(qū),又稱禾源公社。 1985年5月,政社分開稱禾源鄉(xiāng)。 2001年12月,撒鄉(xiāng)設(shè)禾源鎮(zhèn),地名沿用至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三益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左安區(qū)白土、湯湖、璜石鄉(xiāng);1952年屬湯湖區(qū),增劃良洞、青茶兩鄉(xiāng);1954年改名第十區(qū);1956年撤區(qū),合五鄉(xiāng)為湯湖鄉(xiāng)。 1958年成立湯湖人民公社;1960年6月高坪公社并入,同年11月分開;1961年屬左安區(qū);1967年撤區(qū),仍稱湯湖公社。 1984年5月政社分開稱湯湖鄉(xiāng)。 2001年撤鄉(xiāng)改為湯湖鎮(zhèn)。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稱笙溪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碧洲區(qū)枚溪、江頭、江側(cè)鄉(xiāng)。 1954年,改稱第九區(qū)。 1956年,撤區(qū),3鄉(xiāng)合并各取首字稱枚江鄉(xiāng)。 1958年,成立枚江公社。 1961年,屬雩田區(qū)。 1967年,撤區(qū),仍稱枚江公社。 1984年5月,政社分開改稱枚江鄉(xiāng)。 2016年經(jīng)省政府批準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地名沿用至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鵬摶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城區(qū)和草林區(qū)一部分的達溪、建設(shè)、嶺上、南溪、洋湖、嚴塘鄉(xiāng)。 1954年,改名第二區(qū)。 1956年,撤區(qū),洋湖、嶺上、南溪、達溪并入建設(shè)鄉(xiāng)。 1958年,成立建設(shè)公社。 1961年,屬泉江區(qū),改稱珠田公社。 1962年,分為珠田、達溪公社。 1967年,撤區(qū)。 1969年,合并為珠田公社。 1984年5月,政社分開稱珠田鄉(xiāng)。 2021年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裕塘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城區(qū)。 1952年,屬碧洲區(qū),10月,南康縣巾石鄉(xiāng)并入。 1956年,撤區(qū),6鄉(xiāng)合并為巾石、沙田鄉(xiāng)。 1958年,2鄉(xiāng)合并成金沙公社。 1961年,屬泉江區(qū),分為巾石、沙田2公社。 1967年,撤區(qū),2社合并成立金沙公社。 1984年5月,政社分開稱巾石鄉(xiāng)。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大坑,堆前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堆前去大坑、赤坑、板坑、車田鄉(xiāng);1954年屬第十一區(qū),1956年撤區(qū),四鄉(xiāng)合并為大坑鄉(xiāng),1958年成立大坑人民公社。 1961年屬泉江區(qū),劃分為大坑、長隆兩個公社;1967年撤區(qū);1969年大坑、長隆、上坑合并為大坑公社;1972年上坑公社劃出,稱大坑公社。 1984年5月政社分開稱大坑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