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康縣轄鎮(zhèn),自治州府、縣府駐地。早為卓克基土司屬地。1953年設馬爾康街公所,1956年建馬爾康鎮(zhèn),1984年本真鄉(xiāng)并入。位于縣境南部,面積364平方公里,人口2.2萬。國道317線過境。轄莫拉、阿底、查北、俄爾雅、本真、英波洛、鄧加、本真牧場、莫拉菜農(nóng)、查北菜農(nóng)10個村委會和團結(jié)、崇列、金珠、馬江4個居委會。有林業(yè)、木材加工、運輸為主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青棵、玉米、馬鈴薯。境內(nèi)有州制藥廠……。 |
因原松崗土司官寨位于峽口而得名,松崗,嘉絨藏語,意為峽口上的官寨。清乾隆八年(1743年),置長官司,轄木足、腳木足、白灣、木爾宗、上四大壩、下四大壩(今日部、草登、康山3鄉(xiāng)部分地區(qū))和6個(自蘇希圣襲土司后改為4個)壟巴。1952年,設松崗區(qū)。1956年,設白灣區(qū),松崗區(qū)更名木足鄉(xiāng),屬白灣區(qū)。1958年,析置本真區(qū)。1965年12月,改為松崗公社。1984年,公社改松崗鄉(xiāng)。2001年3月,鄉(xiāng)改松……。 |
馬爾康縣轄鄉(xiāng)。1956年置沙爾鄉(xiāng),1966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為沙爾宗公社,1984年置沙爾宗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28公里。面積357平方公里,人口0.2萬。林區(qū)專用公路過境。轄沙爾宗,從恩、哈休、尕博、尼市口、黑爾丫、米亞足7個村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青棵、玉米、馬鈴薯。境內(nèi)有104伐木場。.……。 |
梭磨嘉絨藏語意為“崗哨多”,因轄地寬廣而得名。1953年,設梭磨鄉(xiāng)。1956年,馬塘鄉(xiāng)并入,屬卓克基區(qū)。1966年,鄉(xiāng)改梭磨公社。1984年,公社改梭磨鄉(xiāng)。馬爾康縣轄鄉(xiāng)。1961年成立卓克基公社,1984年析建梭磨鄉(xiāng)。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32公里,面積1 079平方公里,人口0.2萬。國道317線過境。轄木爾溪、馬塘、色爾米、古爾溝、毛木初、砍竹、代修7個村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青棵、豆類。.……。 |
白灣,嘉絨藏語為“巖石間”,因境內(nèi)多山巖而故名。1949年,屬松崗土司。1953年,設白灣行政委員會。1956年,設白灣鄉(xiāng),屬松崗區(qū)。1958年,白灣鄉(xiāng)高爾達、地拉秋(原稱松崗樓若)劃歸黨壩鄉(xiāng)。1959年,撤松崗區(qū),設白灣區(qū),屬之。1966年,設白灣公社。1984年,公社改白灣鄉(xiāng)。馬爾康縣轄鄉(xiāng)。1956年置白灣鄉(xiāng),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250平方公……。 |
黨壩是藏文誦經(jīng)時的祈禱之詞,含義為“堅實的證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授黨壩長官司職。1953年,設黨壩區(qū)級人民政府。1956年,設黨壩鄉(xiāng)。1958年,白灣鄉(xiāng)高爾達、地拉秋2村劃歸黨壩鄉(xiāng)。1966年,鄉(xiāng)改黨壩公社。1984年,公社改黨壩鄉(xiāng)。馬爾康縣轄鄉(xiāng)。1953年建立黨壩區(qū),1956年置黨壩鄉(xiāng),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33公里。面積312平方公里,人口0.3……。 |
木爾宗藏譯為“有野牛的地方”,因早年有許多野牛出沒而得名。木爾宗鄉(xiāng)原屬松崗土司壟巴。1953年,設木爾宗行政委員會。1956年,改木爾宗鄉(xiāng)。1966年,鄉(xiāng)改木爾宗公社。1984年,公社改木爾宗鄉(xiāng)。馬爾康縣轄鄉(xiāng)。1956年建木爾宗鄉(xiāng),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47公里。面積205平方公里,人口0.1萬。國道317線過境。轄木爾多、斯米、斯鳥、騰古、板登龍5個村委會。農(nóng)業(yè)……。 |
嘉絨系藏語音譯而來,嘉絨藏語意為“山溝溝里的河壩”。1953年,設腳木足行政委員會。1956年,設腳木足鄉(xiāng),屬松崗區(qū)。1958年,劃歸白灣區(qū)。1966年,鄉(xiāng)改腳木足公社。1984年,公社改腳木足鄉(xiāng)。馬爾康縣轄鄉(xiāng)。1956年置腳木足鄉(xiāng),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19公里。面積394平方公里,人口0.3萬。轄沙市、大壩口、帕爾巴、石江咀、神山、白莎、蒲志、孔龍、大西木爾巴、……。 |
“龍爾甲”嘉絨語意為“八個山梁子”,因境內(nèi)多山而得名。1949年,屬卓克基土司的半個壟巴,稱下茶堡。1953年,設龍爾甲行政委員會,屬卓克基區(qū),后劃歸草登區(qū)。1956年,劃歸茶堡區(qū),設龍爾甲鄉(xiāng)。1966年,鄉(xiāng)改龍爾甲公社。1984年,公社改龍爾甲鄉(xiāng)。馬爾康縣轄鄉(xiāng)。1956年置龍爾甲鄉(xiāng),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41公里。面積332平方公里,人口0.2萬。林區(qū)專用公路穿……。 |
大藏鄉(xiāng)因轄內(nèi)大藏寺而得名,嘉絨藏語意為“夠了”。1949年,屬卓克基土司的半個壟巴,稱上茶堡。1953年,設大藏行政委員會。1956年,下五寨劃歸沙爾宗鄉(xiāng),上五寨合并為大藏鄉(xiāng)。1966年,大藏鄉(xiāng)改大藏公社。1984年,大藏公社改大藏鄉(xiāng)。馬爾康縣轄鄉(xiāng)。1953年置大藏鄉(xiāng),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22公里。面積420平方公里,人口0.1萬。林區(qū)專用公路過境。轄青平、卡爾古……。 |
康山鄉(xiāng)因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地對面的寺廟“康山寺”而得名。1949年,屬卓克基、松崗2土司。1956年,設達維鄉(xiāng)人民政府。1963年,巴郎、射江2寨劃歸日部鄉(xiāng)。1966年,改達維公社。1981年,更名康山公社。1984年,公社改康山鄉(xiāng)。馬爾康縣轄鄉(xiāng)。1956年置達維鄉(xiāng),1966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康山公社,1984年置康山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56公里。面積629平方公里,人口0.2萬。林區(qū)專用道穿……。 |
馬爾康縣轄鄉(xiāng)。1956年置草登鄉(xiāng),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50公里。面積541平方公里,人口0.3萬。林區(qū)專用公路過境。轄代基、沙佐、斯尼、周車、澤灣、斯拉爾底、科拉機、寶巖、珠林、尕秋里10個村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青棵、豆類、玉米。寶巖村高山內(nèi)有“溫泉”,為沐浴游覽活動場所。.……。 |
“日部”,嘉絨藏語意為“山坡上的官寨”,因官寨處于日部梁上得名。1949年,屬卓克基、松崗2土司。1955年,設日部鄉(xiāng)。1959年,木郎河一帶的柯椏、達爾腳、木郎3寨合并為柯椏牛里鄉(xiāng),駐牛里,中熱、居里日崗、果爾桑、若古合并為日部鄉(xiāng),駐日部梁子金官寨。1962年,柯椏牛里鄉(xiāng)劃歸日部鄉(xiāng),達維鄉(xiāng)(后更名康山鄉(xiāng))巴拉、射江2村劃歸日部鄉(xiāng)。1966年,日部鄉(xiāng)改日部公社。1984年,日部公社改日部鄉(xiāng)。馬爾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