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福全街道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福全街道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處福全鎮(zhèn)交通三角地區(qū)的黃金之地而得名。
由勞家坂、秀才溇、大勞墳頭等小自然村組成,取名大生村,含義不詳。
村內北岸有一小山包名為徐山,故取名。
2013年行政村規(guī)模調整時,調整尹家坂村行政區(qū)劃并成立小任家坂居委會。
傳說中迪埠原稱直埠。吳越春秋時,西施奉命自越赴吳,在容山整容后,即從直埠下船駛吳。越中父老夾岸相送,念其年輕姑娘重任在肩,前程難測,故更直埠名為“迪埠”,以祝吉祥。洪家墩中土地廟,為清同治年間重修,村中有河,河末端處以石壩攔筑,僅通船只,內有深潭。即曰“洪家墩”。2003年5月行政村規(guī)模調整,迪埠村與洪家墩兩個自然村合并,取名新迪埠村,以示前程錦繡,更加吉祥。
相傳古越美女西施,去吳國時路過本地在“美女照鏡”石前照鏡理容,因而得名容山。
村因西南有山狀如覆船,而諧音名之曰“福全山”。
龍尾山村由龍尾山與山南洲兩個自然村組成,位于福全鎮(zhèn)西南部屃石湖中。龍尾山與山南洲兩個村落突入湖水,將浩淼湖面分成南北兩湖,南曰屃石湖,北曰容山湖。村落成為湖山鎖鑰,吞云吐霧;興波蛟龍,翻江作浪。因有傳說曰:錢镠王以劃槳斬蛟龍,龍尾留在屃石湖畔,而龍頭一直飛向諸暨,故取名龍尾山村。
信誠、趙建、欣華三個村合并而來,沿用最大自然村“信誠”之名。1949年解放后要組織低級社,有農戶自愿參加低級社,為了發(fā)展壯大,大家以誠信誠意在社里做好農業(yè)發(fā)展,故取名。
1955年互助合作社成立時取名,含義不詳,后一直沿用。
原名“新建村”,因重名,且此地以趙氏為大姓,故更名“趙建村”。
村西南、東北有兩山相夾,故名峽山村。
原稱峽山港口,因是黨領導農民翻身得解放,渴望富裕起來的村民,遂于1956年改村名為富強村。
2003年行政村規(guī)模調整,由原陳家葑一村、陳家葑二村、陳家葑三村、坂里金村四村合并稱為五洋村,村內以陳、金氏為大姓。
2003年5月行政村規(guī)模調整,由對旗山二村和韓家橋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因對旗山村十分古老,《嘉慶山陰縣志》分境圖中,標有“戴于山”者,即是村西那座標高為47.16米的“對以山”。山雖不高,卻很有名。古人已山為村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