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時期,為肅﹙息﹚慎屬地。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境域南部屬遼東郡,北部為東胡轄地。
秦、兩漢時期,境域大都屬遼東郡。
東漢、三國、西晉時期,境域南部屬玄菟郡,北部開原、昌圖屬扶余。
東晉時期,境域?qū)傩丝ぁ?/p>
南北朝時期,境域處于契丹領(lǐng)地。
隋朝時期,境域?qū)俑呔潲愝牭亍?/p>
唐朝時期,境域南部屬安東都護(hù)府,西北部屬松漠都督府,昌圖曾歸渤海鴨綠府、扶余府管轄,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即今鐵嶺城。
契丹神冊二年(917年),遼太祖在此地冶煉銀子,故將富州改為銀州,遼朝時期境域大部分屬東京道遼陽府。
金朝時期,境域南部屬東京路咸平府,西部屬北京路,東北部屬上京路會寧府。
元朝時期,境域西部屬中書省會昌路,其余屬開原路咸平府。
明朝時期,在銀州設(shè)鐵嶺衛(wèi),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徙鐵嶺衛(wèi)于沈陽、開原間古銀州之地,境域南部屬遼東都指揮使司鐵嶺衛(wèi),西部屬遼河套扶余衛(wèi),北部屬三萬衛(wèi),并封韓王朱松于鐵嶺開原。
清朝時期,清初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guān),先后在東北設(shè)奉天、吉林、黑龍江將軍,于奉天設(shè)奉天府。
康熙三年(1664年),廢衛(wèi)設(shè)縣,鐵嶺、開原縣屬奉天府轄地,時鐵嶺境域東北部(西豐)被封禁為大圍場,西部、北部為內(nèi)蒙古科爾沁部。
清朝的后期境域內(nèi)建置比較多,光緒三年(1877年),改昌圖廳為昌圖府。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廢奉天將軍,設(shè)置奉天巡撫,改為行省,鐵嶺境域?qū)贃|三省總督。
清朝末年,境域內(nèi)鐵嶺、開原、昌圖、康平、西豐五縣屬奉天省。
民國二年(1913年),實行省縣制,境域南部屬奉天省遼沈道,西部、北部為洮昌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張學(xué)良實行東北易幟,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5日,改奉天省為遼寧省,鐵嶺境域?qū)龠|寧省。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后,改遼寧省為奉天省,鐵嶺隸屬奉天省。
抗日戰(zhàn)爭中,楊靖宇率領(lǐng)東北抗聯(lián)第一軍在鐵嶺境內(nèi)創(chuàng)建了抗日根據(jù)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鐵嶺境域?qū)龠|西省。
1954年9月1日,遼東、遼西兩省合并為遼寧省,鐵嶺境域隸屬遼寧省。
1956年2月8日遼寧省設(shè)鐵嶺專員公署,轄鐵嶺、開原、西豐、昌圖、康平、法庫、新賓、清原縣。
1959年1月5日,鐵嶺專署撤銷,除新賓、清原縣劃歸撫順市外,其余各縣劃歸沈陽市領(lǐng)導(dǎo)。
1964年2月12日,沈陽專員公署成立,鐵嶺境域各縣為沈陽專員公署所轄。
1966年7月,沈陽專員公署遷入鐵嶺縣銀州鎮(zhèn)。
1968年12月26日,沈陽專區(qū)革命委員會改為鐵嶺專區(qū)革命委員會,轄鐵嶺、開原、昌圖、西豐、康平、法庫、新民、遼中、臺安、新賓、清原縣。
1970年7月25日,鐵嶺專區(qū)革命委員會改為鐵嶺地區(qū)革命委員會。
1978年9月20日,鐵嶺地區(qū)革命委員會改稱鐵嶺地區(qū)行政公署,轄鐵嶺、開原、西豐、昌圖、康平、法庫縣,新賓、清原縣劃歸撫順市,新民、遼中、臺安縣劃歸沈陽市。
1984年9月20日,省轄鐵嶺市成立,轄銀州、鐵法、清河區(qū),鐵嶺、開原、昌圖、西豐、康平、法庫縣。
1992年12月,康平、法庫縣劃歸沈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