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墓俗稱“閣老墳”,位于新鄭市城區(qū)北閣老墳村西北約300處。北依鄭韓故城,南臨梳妝臺(tái)。
從南向北依次有石牌坊,石牌坊向北約60米,建有拱形大門樓,高約8米,門前有1對石獅。大門內(nèi)為陵園,四周圍墻高2.3米、厚0.6米。進(jìn)大門北行56米處建有兩門樓。進(jìn)二門,中間修有甬道直通大殿。甬道兩旁對稱排列有石獅、石羊、石猴、石豬、石龜、石馬、石人等組成的石刻儀仗。石人高約2米,身著皂服,手持朝笏侍立,雕工精細(xì)。后邊是拜臺(tái),左右有廂房,最后是祀祠大殿。殿后60米,有上圓下方,高8米,周長95米的墓冢。冢四周有5棵柏樹,意為“五龍捧壽”�,F(xiàn)僅存墓冢。
高拱(1512~1578年),字肅卿,號(hào)中玄子,新鄭人,魁之孫,尚賢第三子,著有《高文襄公集》。明嘉靖七年(1528年)中舉,四十五年,進(jìn)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與機(jī)務(wù)。穆宗即位,進(jìn)少保兼太子太保。隆慶三年任內(nèi)閣兼吏部事。高拱慨然以天下為己任,選賢任能,大力改革吏治,力掃腐敗,整頓邊防,培養(yǎng)將才,抗擊外敵,為國多所建樹。隆慶六年(1572年)被逐去官歸里。萬歷六年(1578年)抑郁病死,享年67歲,葬于新鄭縣城北郊今閣老墳村北。高拱熟習(xí)政體,負(fù)經(jīng)濟(jì)之才,居首輔善于籌邊、課吏、用人,政績卓然。高拱墓對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史具有重要的價(jià)值。
第五批河南省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信息來源:鄭州市文物局
延伸閱讀: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