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是白銀蒙古族鄉(xiāng)境內的彩色丘陵。祁連山,裕固語叫天山。古時《山海經》《水經注》中稱作昆侖山。祁連山形成于距今2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最高海拔5564米,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山體為砂巖、礫巖、火山巖和泥巖,隨著風吹、日曬、雨淋和漫長的地質構造過程,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丹霞地貌,面積之廣闊,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舉世罕見,全國一流。
登上觀景臺,就會看到一片色彩斑斕的山脈展現在眼前,群山之間,紅、黃、藍、白、黑、橙、青,色彩繽紛,嘆為觀止。滿目山巒,是色彩的堆涌,是壯美的組合,像一幅幅壯麗的天然圖畫,呈現于天地之間,四時不同,景色迥異:晨昏之間,造型奇特。數十公里的綿延群山,連同遠處的雪峰,構成天下絕景。
這一片五彩繽紛的彩色丘陵,相傳跟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有關!痘茨献•天文訓》說:“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意思是說,遠古時期,共工和顓頊這兩個部族的英雄之間為了爭帝,發(fā)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zhàn)爭,直打的天昏地暗,山裂地陷,日月星辰移位,把西天的天柱撞斷了,西天開了一個窟窿,導致天傾斜而洪水漶漫。女媧娘娘補天來到西昆侖,從四面八方采集來五彩石,用神力碾成粉末,用昆侖山的玉液瓊漿調和,然后開始補天穹的窟窿。
西天有個叫契瓜(穴字頭,雙瓜)的妖魔,蛇身獅首,兇惡猙獰,出沒于祁連山下的弱水中,也就是今天的黑河,以吃人為生,擾得弱水兩岸的百姓不得安生,他聽到美麗善良的女媧來補天后,覬覦女媧的美色,邪念頓塵,化作一個青年男子前去幫忙,女媧娘娘識破他的詭計,正色勸他用心修行,爭取早日得到成仙。契瓜(穴字頭,雙瓜)惱羞成怒,想和女媧正面交鋒,法力又不及,便暗地里破壞女媧補天,一夜之間,施展妖術,把五彩石粉末吹散到滿山遍野。女媧一覺醒來,看到朝陽映照下的祁連山五彩紛呈,分外耀眼,大吃一驚,一細看,才發(fā)現五彩粉末不見了,她立刻想到了惡魔契瓜(穴字頭,雙瓜)所為,女媧略施法力,五彩粉末又聚攏在一起,但一部分附著在了山頭上,把山染成了燦爛的樣子。為了防止惡魔繼續(xù)搗亂,她安排兩個侍女輪流值班,侍女一個叫朝霞,一個晚霞,按女媧娘娘的吩咐,盡職盡責,晝夜不離,幫助女媧順利補好了天上的窟窿。但朝霞和晚霞因勞累過度,香消玉殞,長眠祁連。她們死后,化作霞光,早晚相映,為祁連山染上了神奇的霞披,就是我們今天要見到的彩色丘陵。
其實,祁連山彩色五陵的形成是自然界長期演化的過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祁連山的各類巖石經過種種風化和侵蝕,巖石的化學成份不同,在光線照射下,呈現不同的色澤,鐵質巖呈紅色,錳質巖呈黑色,泥質巖呈灰色,菱質巖成棕色,火山巖呈橙黃色,礫質巖呈青色,依次類推,山體呈現出不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