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建筑建成于1910年代,現(xiàn)由政府管理使用,是一幢平面呈“L”字型的二層樓房,正面臨海,面闊五間,建筑為殖民地外廊式風格的磚木結(jié)構(gòu),墻體為灰色水刷石,正面楣式回廊,建筑整體莊重大氣,其側(cè)面室外樓梯直通二樓,較有特色。曾作為洋行寫字樓,樓下專供外國人學習“--語”(閩南話),也作為娛樂場所。該建筑的歷史脈絡大致為:1928年,其首先被英政府購得并有意轉(zhuǎn)讓給新加坡殖民地當局,1929年當局廉價購得該處房產(chǎn);新加坡在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后作為英國直轄殖民地存續(xù),稱該樓為“SingaporeMess”即“新加坡樓”,曾是英屬馬來殖民政府官員任職前,官方指定的閩南話培訓機構(gòu)場所;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獨立國家。中新建交后,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及夫人訪問廈門時還到該樓參觀。該建筑體現(xiàn)了英帝國與東南亞殖民地之間的關(guān)系,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南面至鼓聲路,西面至文物本體外墻,北面至院落圍墻,東面至相鄰建筑圍墻,東南角沿鼓聲路外延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