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猗縣三管鎮(zhèn)東姚村西北角有一座高大雄偉的清代建筑,因為它雕飾繁復,人們習慣叫它“花碑樓”。碑的主人叫紫微,這座碑樓又被稱為“紫微碑樓”。它坐東面西,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
碑樓整體保存完整,周圍有磚砌的鏤空花墻,花墻邊長為5米,碑樓邊長為2.8米,這個碑樓看起來并不高大,僅8米高。樓頂四層密檐式造型,飛檐翹角,四角掛有四個鐵鈴,刮風時,鐵鈴會發(fā)出叮當、叮當?shù)捻懧。碑樓頂端還有兩層小型碑樓造型,四周用銀線拉著,時光已過百余年,但銀線至今完好。檐脊上蹲著各種飛禽走獸。樓身四面方形結(jié)構(gòu),均布鏤空雕磚,正面是碑主人的碑記,碑高2.2米,寬0.8米。兩側(cè)有石刻的對聯(lián)“氣概莊嚴度量宏闊,居心忠厚作事端方”概括了主人為人胸懷寬廣、忠厚仁慈、品行正直的特質(zhì)。橫批是“璞玉”意為未經(jīng)雕琢的玉,比喻人品純真質(zhì)樸。碑正中刻的是“皇清”二字,是對清朝的尊稱。下面是“鄉(xiāng)飲介賓國學生帝室樊公德行碑”,“鄉(xiāng)飲介賓”是一種怎樣的稱謂?《辭源》“鄉(xiāng)飲賓”“清制,每歲由各州縣遴選年高有聲望的士紳,一人為賓,次為介(賓)、又次為眾賓,詳報督、撫,舉行鄉(xiāng)飲酒禮。”新舉賓、介、姓名籍貫,造冊報部(禮部),稱為鄉(xiāng)飲耆賓。倘鄉(xiāng)飲后,間有過犯,則詳報褫革,咨部除名,并將原舉薦者議處。這樣說來,鄉(xiāng)飲酒禮是封建社會為教化鄉(xiāng)里而推行的一種制度。鄉(xiāng)飲介賓不是什么官職,更不算什么功名。國學生又稱國子生,亦是指在國子監(jiān)肄業(yè)的學生,但一般為官員子弟。清初時,國子監(jiān)實行積分法,為其后考職之制,分等錄用。清后期,設置同文館、京師大學堂等新式學校,畢業(yè)考試合格的,分別授予進士、舉人等出身,給予相應官職。這里的國學生估計只是一個虛名。
二
石碑記載了主人的生平事跡,原文為:“清咸豐元年,歲次辛亥十二月辛丑,帝室樊公卒。邑人欲勒石以表德。乞文于余。余曰,帝室公樂善人也,存心慈祥,行事忠厚,自鄉(xiāng)黨以至殊方,莫不知其姓字,而樂道其事。余愛據(jù)其實以敘,公諱紫微,字帝室,三歲失恃,與父局間有日不舉火之苦。八歲知讀書,以貧不得卒其業(yè),遂棄之。九歲即有志孝養(yǎng),而以勤苦自勵,始適沃,繼適秦,奈命運屯蹇,貧乏如故。延至二十余歲,頗有積金,至歸化城購駝為業(yè)。涉山水,冒雪霜,艱苦備嘗,而后家業(yè)熾昌。昔鄒公有以駝著者,公其流亞歟,當其豐亨已據(jù)。自奉儉而事父極豐,常以不得養(yǎng)母為恨,訓子孫務使各執(zhí)一藝,蓋深得南陽郡鄧公之家法焉,然不徒此也。堂侄輩家徒壁立,公自出囊貲使之亦業(yè),其業(yè)不數(shù)年俱有盈余。至于提攜親戚轉(zhuǎn)貧為富,又足見公之推恩有序也。且公得財雖艱而用財不吝,近而鄰里借貸并不計息,欠歲更樂于賬施遠,而南蠻北貊焚券安故友之心,散財延窮人之命,兼之建廟宇助軍餉,修橋路捐貲,俱無難色。彼世之私所有而甘為守錢虜者,聞公之風亦可少愧矣。嗚呼,公始于貧,終于富,立志不凡,而持己待人胥凖諸厚道,殆所謂質(zhì)美未學之善人歟,宜乎壽逾古稀,桂子蘭孫續(xù)列黌宮。歐陽公云,為善無不報不其然乎,不其然乎。是為序!
碑文記載的是,碑樓主人姓樊名紫微字帝室,自小家境貧寒,三歲喪母,與父生活,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八歲上學,因交不起學費中途輟學。為了生計,他先后到山西、陜西打拼。因缺乏資金一直翻不了身。直到二十歲左右,湊錢拉起駝幫,跋山涉水,經(jīng)雨歷雪,幾經(jīng)奮斗,終與當?shù)刂剮褪最I鄒公齊名,逐漸有了積蓄,家業(yè)熾昌。
樊紫微致富后,自己依然節(jié)儉,對父親卻極盡孝養(yǎng),常以不得孝敬母親而愧疚。他教子嚴格,要求子女務必學成一門技藝,自食其力。但對親友卻極力資助,堂侄家貧,親戚清苦,他一一解囊相助,使其脫貧致富。
樊紫微胸懷寬廣,樂善好施。無論南方的窮人,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每逢災年,他都要予以賑濟。特別是遇到地方建廟,軍隊缺餉,政府修橋補路,他一概積極參與,踴躍捐資。所以州府縣鄉(xiāng)沒有人不知道大善人樊紫微的。
清咸豐元年十二月,樊紫微病故,遠朋近友成千上萬人自發(fā)捐款,為樊公立了這座功德碑。
三
石碑左邊是撰寫、書寫碑文的人,也都是有官職、有身份的人物,皆來自官場和鄉(xiāng)間。其中撰文是“歲進士候儒學教諭白珩”,校正的是“授文林郎吏部揀選知縣乙亥科舉人禹都賈茂”,審閱的是“賜進士出身現(xiàn)任湖北襄陽府正堂加三級記錄十次樊椿”,書丹的是“古桑泉儒學生邦檀”,從以上人物可以看出鄉(xiāng)賢紫微德高望重,名冠桑梓。下面是立碑時的后代,兒子有:寄岳、崧岳、泰岳;孫子有:賦海、星海、蘇海、滄海、學海、振海、觀海、淵海;曾孫有攀鱗、附翼。立碑時間為:龍飛咸豐六年歲次丙辰重陽月穀旦立。
碑的背后對聯(lián)為:“推食解衣恩滋夏雨,懷仁慕義眾醉春暉。”意思是,主人解開自己的衣服給大家穿,推開自己的飯給大家吃,為人仁義,他的恩德讓大家仿佛陶醉在春天的陽光下。橫批為“渾金”,意為未曾冶煉的金塊,在前后橫批字牌兩側(cè)各有一對類似門神的磚雕,煞是威武,仿佛護佑這座碑樓。碑樓里東西和正面墻上刻的全是建碑樓時捐款名單,大約有1700多人,多為山西、陜西的官員、舉人、生員等。從碑文和捐款人數(shù)就可以看出:樊紫微是東姚村古代的鄉(xiāng)賢,功德碑是東姚村善舉懿德的標志。
古碑樓用自己的身軀訴說著古代鄉(xiāng)賢的善行義舉,也激勵著我們當代人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世世代代傳承下來。
時代:清代
地址:臨猗縣三管鎮(zhèn)東姚莊村。
保護范圍:
東自基座東向東32米,南自基座南向南6米,西自基座西向西40米,北自基座北向北4米。
建設控制地帶:
自保護范圍圈起,向東延伸77米,向南延伸93米,向西延伸66米,向北延伸81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