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縣原名龍泉縣,相傳“有二龍戲于武陵瀧(草林沖),土石崩裂,后人因以為龍泉”。
夏商屬古揚州地域南境。
春秋戰(zhàn)國,先后屬吳、越、楚3國。
秦屬九江郡。
漢屬豫章郡廬陵縣。
東漢初平二年(191),立南部都尉置廬陵郡,屬揚州刺史部。
建安四年(199)孫策定廬陵郡,建縣名曰“遂興”,此為建縣之始。
三國時,屬吳國領(lǐng)地,嘉和四年(235)吳大帝改遂興為“新興”,隸屬廬陵郡。
南北朝沿襲晉制。
隋開皇十年(590)廢遂興等6縣,置安豐縣,遂興為其一。
次年改安豐為泰和縣。
唐襲隋制。
南唐保大元年(943),析泰和龍泉鄉(xiāng)什善鎮(zhèn)置龍泉場。
南唐李璟十八年(960)升場為縣,名“龍泉”縣,以場治為縣治,在水南十七都慈云寺(今泉江鎮(zhèn)小溪村境內(nèi))。
宋開寶八年(975)南唐國亡,歸宋管轄。
宣和三年(1121)改龍泉為“泉江”縣。
紹興元年(1131)復稱龍泉縣,隸屬江南西路吉州軍。
元元貞元年(1295)隸屬江西行中書省吉安路。
明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
清沿襲明制。
1912年冬,縣直屬省。
1914年,因與浙江、貴州兩省之龍泉縣同名,易名“遂川縣”至今。
1932年,江西劃為13個行政區(qū),遂川屬第10行政區(qū)。
1935年,全省縮為8個行政區(qū),遂川隸屬第3行政區(qū),直至1949年解放。
1949年至今,先后屬江西省贛西南區(qū)、吉安分區(qū)、吉安專區(qū)、井岡山專區(qū)、井岡山地區(qū)、吉安地區(qū)、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