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稱“臨汝”。
時因境內有臨、汝二水經流而得名。
臨水由崇仁河、宜黃河在境內匯流而成,全長3千米,環(huán)繞縣境西部,北流至黃崗口與南來的汝水匯合注入撫河。
《臨川縣志》(1993年版)記載:臨、汝二水流經境內,故稱“臨汝”。
夏商時,屬揚州。
西周、春秋屬吳。
戰(zhàn)國時,先后屬吳、越、楚三國。
秦漢,屬豫章郡南城縣地。
東漢永元八年(96),析南城西北境置臨汝縣。
三國時,為吳國領地,屬臨川郡。
隋開皇九年(589),臨川郡改名撫州。
臨汝縣因西豐、定川兩縣并入改名“臨川縣”。
大業(yè)三年(607),又改撫州為臨川郡,臨川縣屬之。
唐武德五年(622),復為撫州。
天寶元年(742),改撫州為臨川郡;乾元元年(758),臨川郡復改撫州郡。
五代后周顯德五年(958),析臨川縣歸政鄉(xiāng)置金溪場。
北宋淳化五年(994),析臨川縣歸德、順德、順政三鄉(xiāng)立金溪場為縣。
明正德七年(1512)析出臨川縣長壽、移風、遵化、安寧、延壽、祟德等六鄉(xiāng)設置東鄉(xiāng)縣。
1949年5月,劃出臨川縣的羊城、東外二鎮(zhèn)另設臨川市(縣級),1950年4月,臨川市改為城關區(qū)(鎮(zhèn)級),復并入臨川縣;1951年6月,撤銷城關區(qū)改設撫州市(鎮(zhèn)級),半年后又改撫州鎮(zhèn),均屬臨川縣。
1954年4月,撫州鎮(zhèn)從臨川縣劃出,升格為縣級鎮(zhèn)。
1969年1月,臨川縣李渡、長山、文港、前途、溫圳等五公社劃歸進賢縣,崇仁縣秋溪公社劃歸臨川縣。
1969年10月,撫州鎮(zhèn)改設撫州市(縣級)。
1987年8月,撤銷撫州市和臨川縣,設立縣級臨川市,并于1995年5月正式組建。
2000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臨川市,設立臨川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