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河天妃宮,又名“天妃靈慈宮”,俗稱“娘娘廟”,為我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跡。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移建于現址。據文獻記載,瀏河天妃宮同湄洲媽祖廟、泉州天后宮、天津天后宮一起被統稱為大陸元代“四大媽祖廟”。瀏河天妃宮因此成為江南地區(qū)最古老、最負盛名、最具獨特歷史價值的媽祖廟。據史料記載:當年鄭和七次下西洋都在這里祭拜媽祖,以祈求海上的平安,場面非常隆重。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從劉家港出海之前都要必先率船隊官兵把天妃宮修葺一新,在此進香祈求朝拜海神娘娘,祈佑出海平安,而每次平安歸航時又要至此朝拜謝神,并供奉船模,并將記載七次下西洋經過的《通番事跡碑》立于天妃宮內。有的史料還記載鄭
瀏河古鎮(zhèn)位于澛漕塘兩岸,左側為中心街,右側為河西街,總面積16.9公頃,核心范圍6.9公頃。古鎮(zhèn)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歷來為出海要津,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港”之稱。元明兩代,因海貿發(fā)達,商賈云集,又被譽為“六國碼頭”、“天下第一碼頭”。近代,經戰(zhàn)爭破壞,大批古建筑被毀,古鎮(zhèn)現存僅澛漕塘兩岸近80棟木結構樓宇,均為明清時代的古建筑。經過近幾年的整修,古鎮(zhèn)已逐步形成較完整格局,保護區(qū)內老瀏河、澛漕河與沿河民居形成了“丁”字型的走向,澛漕河上由北向南6座橋梁,將中心北街與河西街兩岸相連,縱橫有序、脈絡分明、雙向通達,盡顯“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古鎮(zhèn)上還新增了邢少蘭藝術館、老照片陳列室、瀏河歷史長廊、天妃宮、老浮橋等文化景觀。
留耕堂位于太倉市瀏河鎮(zhèn)新塘東塘街18號,年代為清代,為太倉市第二批市級控制保護建筑。
瀏河朱家廳位于太倉市瀏河鎮(zhèn)中心北街172—4號,年代為清代,為太倉市第二批市級控制保護建筑。
瀏河中津橋位于太倉市瀏河鎮(zhèn)河西街28-1號東魯漕河上,年代為清代,為太倉市第二批市級控制保護建筑。
瀏河永安橋位于太倉市瀏河鎮(zhèn)中心北街197號西魯漕河上,年代為清代,為太倉市第二批市級控制保護建筑。
瀏河節(jié)制閘位于太倉市瀏河鎮(zhèn)漁港路南端,年代為1958,為太倉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瀏河鄉(xiāng)政府位于太倉市瀏河鎮(zhèn)明德初級中學內,年代為民國,為太倉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人民銀行瀏河支行舊址位于太倉市瀏河鎮(zhèn)濱河街32號,年代為清末,為太倉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