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果屯鎮(zhèn) | 隸屬:南樂縣 |
區(qū)劃代碼:410923104 | 代碼前6位:410923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J |
長途區(qū)號:0393 | 郵政編碼:457000 |
轄區(qū)面積:約5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3.23萬人 |
人口密度:58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0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北街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相該地古有一張姓老翁,常植桃、杏、李等果樹,年年碩果累累。張翁樂善好施,分贈鄰里共享,張翁去世后,后人褒其功德,以張果名村,故名張果屯。處張果屯北街,…[詳細] |
唐王莊村 | ~202 | 村莊 | 村子原名王家莊,1922-1933年間,莊在本縣城內(nèi)高小就學(xué)者達20人,因南樂縣“王家莊”村名較多,通知學(xué)生時常發(fā)生差錯。南樂縣教育局根據(jù)當(dāng)時唐姓居多…[詳細] |
朱莊村 | ~203 | 村莊 | 明永樂七年(1409年),魏氏自山西遷此,以姓氏取名,“行”即“街”與“村”同,因定居者皆魏氏,故名魏行![詳細] |
位行村 | ~204 | 村莊 | 明永樂七年(1409年),魏氏自山西遷此,以姓氏取名,“行”即“街”與“村”同,因定居者皆魏氏,故名魏行![詳細] |
馮行村 | ~205 | 村莊 | 成村于清朝前期,初名苗梁行,“行”即街意,與“村”同,以苗、梁姓居多而得名,1946年因馮氏形成大族,改名馮行![詳細] |
辛行村 | ~206 | 村莊 | 相辛行成村于明代初年,系姓氏命名!靶小奔础敖帧币。又因辛氏居多,故名辛行。…[詳細] |
小屯村 | ~207 | 村莊 | 相傳明永樂年間,此地僅有8戶人家,因此地北有大屯,人又少、村又小,故名小屯![詳細] |
西吉干村 | ~208 | 村莊 | 相傳西漢末年,王莽追趕劉秀路過此地,適值天已昏黑、人困馬乏,劉秀欲在此休息,不料王莽追兵已至,劉秀遂躍馬揚鞭急急趕路,擺托了王莽的追兵。村民為紀(jì)念此事…[詳細] |
東吉干村 | ~209 | 村莊 | 傳原名鐵爐莊,明代以前以“吉祥”為意取名吉干。1960年以寨墻為界分為東西二村,位東,故名東吉干。…[詳細] |
端莊村 | ~210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端木氏自南樂縣城內(nèi)遷居于此地,以姓氏取名端家莊。1945年,稱為端莊![詳細] |
后孫黑村 | ~211 | 村莊 | 孫黑原名張胡莊,相傳西漢末年,王莽追趕劉秀,路過此地,適值天已昏黑,人困馬乏,劉秀欲在此休息一會,不料王莽追兵已至,劉秀躍馬揚鞭,急急趕路,擺脫了王莽…[詳細] |
張行村 | ~212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張氏自山西遷此,自成村落,以姓氏稱張行!靶小奔唇、村![詳細] |
王劉行村 | ~213 | 村莊 | 1956年康王行和夏劉行合并為一個行政村,因此村王劉二姓居多,取名王劉行!靶小奔础敖帧币猓c村相同,故名王劉行。因村委會駐于王劉行村而得名。…[詳細] |
煙之東村 | ~214 | 村莊 | 傳村西有一古煙墩(烽火臺),后人于“煙墩”之東定居成村,故以方位取名煙之東![詳細] |
申馬莊村 | ~215 | 村莊 | 明代,申姓、馬姓在此立村,故村名申馬莊![詳細] |
趙莊村 | ~216 | 村莊 | 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趙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年久成村,以姓氏取名趙家莊。1945年,改稱趙莊![詳細] |
孫莊村 | ~217 | 村莊 | 明正統(tǒng)年間,孫氏自南樂縣北墳遷此,以姓氏取名孫家莊。1945年,稱孫莊![詳細] |
趙胡行村 | ~218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趙氏、胡氏由山東來武(萊蕪)縣遷此,日久成村,各自只有一條街,便以姓氏取名為趙行、胡行。行是指只有一條街的小村莊。后來趙行、胡行并成一村,…[詳細] |
西韓森固村 | ~219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早在五代時期,本村就形成村落。宋代取名韓森固,因韓氏早居,此地又林深舍固而得名。1943年因村大人多,派糧困難,東西分為二村,因位于西,故稱西韓森固![詳細] |
東韓森固村 | ~220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早在五代時期,本村就形成村落。宋代取名韓森固,因韓氏早居,此地又林深舍固而得名。1943年村大人多,派糧困難,東西分為二村,位東,稱東韓森固。…[詳細] |
南街村 | ~221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相該地古有一張姓老翁,常植桃、杏、李等果樹,年年碩果累累。張翁樂善好施,分贈鄰里共享,張翁去世后,后人褒其功德,以張果名村,故名張果屯。處張果屯南街,…[詳細] |
丁莊村 | ~222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明末清初,丁氏自南樂縣韓森固遷居于此,定居成村,以姓氏取名丁家莊,1945年改稱丁莊![詳細] |
東魏莊村 | ~223 | 村莊 | 明永樂二年(1404年),魏氏遷此,以姓氏取名魏家莊。1945年改稱魏莊。1981年地名普查時為與楊村鄉(xiāng)魏莊相區(qū)別,改稱東魏莊![詳細] |
蘇莊村 | ~224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蘇氏由山西平陽府洪洞縣遷居樂土,后村落遂成,以姓氏取名蘇家莊。1945年,稱為“蘇莊”![詳細] |
王落集村 | ~225 | 村莊 | 相元代此地為一集市,元末明初,陳氏為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友諒之裔。據(jù)其后代夜觀星落,疑為不詳,后陳友諒果滅于朱元璋之手,陳氏子孫為避滅門之禍,遂改姓王。為紀(jì)…[詳細] |
后王落村 | ~226 | 村莊 | 相先祖為元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友諒部屬。據(jù)其后代夜觀星落,疑為不詳,后陳友諒果滅于朱元璋之手,為紀(jì)念陳友諒,其把陳友諒之?dāng)》Q“王落”,并改村名為王落。因位…[詳細] |
前王落村 | ~227 | 村莊 | 先祖為元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友諒部屬。據(jù)其后代夜觀星落,疑為不詳,后陳友諒果滅于朱元璋之手,為紀(jì)念陳友諒,其把陳友諒之?dāng)》Q“王落”,并改村名為王落。因位于…[詳細] |
郭小陳村 | ~228 | 村莊 | 據(jù)周小陳村《周氏家譜》記載:明永樂年間,這里已成村落,稱小陳。1945年后以姓氏分成四個村后,郭姓居多,稱郭小陳![詳細] |
周小陳村 | ~229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這里已成村落,稱小陳。1945年后,以姓氏分成四個村,因周姓居多,故稱周小陳![詳細] |
張小陳村 | ~230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這里已成村落,稱小陳。1945年后,以姓氏分成四個村,因張姓居多,故稱張小陳![詳細] |
地名由來:
傳該地古有張姓老翁,常植桃、杏、李等果樹,年年碩果累累。張翁樂善好施,分贈鄰里共享,張翁去世后,后人褒其功德,以張果命村名,稱張果屯。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河南省愛衛(wèi)辦命名張果屯鎮(zhèn)為2021年度河南省健康鄉(xiāng)鎮(zhèn)。
2020年7月,全國愛衛(wèi)會命名張果屯鎮(zhèn)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縣城)。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張果屯鎮(zhèn)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zhèn)稱號。
基本介紹:
張果屯鎮(zhèn)位王縣東偏南,南與清豐縣接界,北與韓張鎮(zhèn)、谷金樓鄉(xiāng)為鄰,東靠千口鄉(xiāng),西與楊村鄉(xiāng)相連。面積55平方公里,轄趙胡行,唐王莊、朱莊、魏行,馮行、辛行、小屯、西吉干、東吉干、端莊、后孫黑、張行、王劉行、煙之東、申馬莊、趙莊(含黃落店)、孫莊、丁莊、東魏莊、蘇莊、王落集、后王落、前王落、郭小陳、周小陳、張小陣和張果屯北街、南街、東韓森固、西韓森固,30個行政村
張果屯鎮(zhèn)土地除南中部沙區(qū)外,大都宜于小麥、玉米、谷子、棉花、紅薯及豆類生長。制粉業(yè)發(fā)達,歷史源遠流長,其主要產(chǎn)品粉條、粉皮、粉面等暢銷省內(nèi)外。
張果屯村西有啞驢寺遺址,其處舊有扳倒井。王落有唐代墓群。
歷史沿革:
古為漢東武陽縣地。
唐代分屬武圣縣、朝城縣。
明代改鄉(xiāng)為里。
清代為東六社。
1929年建張果屯鄉(xiāng),屬一區(qū),區(qū)公所駐韓張。
1949年屬第二區(qū)。
1956年改設(shè)張果屯鄉(xiāng)。
1958年改稱張果屯公社。
1984年復(fù)為鄉(xiāng)。
2013年改置張果屯鎮(zhèn)。
區(qū)劃: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張果屯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