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黑龍江 > 哈爾濱市 > 五常市 > 牛家滿族鎮(zhèn) > 牛家村

黑龍江哈爾濱市五常市牛家滿族鎮(zhèn)牛家村概況

[移動版]

牛家村[Niújiācūn]位于牛家鎮(zhèn)政府所在地西2公里處。東與政新村交界,西鄰鑲黃旗村,南鄰新友村,北鄰政富村。東經(jīng)126°43′09″;北緯45°21′14″。共有955戶,戶籍人口3 830人,其中滿族1 458人。全村幅員15.796平方公里,現(xiàn)有耕地20 565畝,全部為旱田。

清•乾隆時期,此地有一處以牛姓人家命名的牛家窩棚,偽滿時期,此地為仁厚村牛家區(qū),不遠處還有一個政昌村為愛良村冮家區(qū),解放后兩區(qū)合并為牛家區(qū)。農(nóng)業(yè)合作化時期,牛家村為興家管理區(qū),政昌村為興民管理區(qū)。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改為大隊。1984年牛家大隊改為牛家村。2001年8月,村級行政區(qū)劃調(diào)時政昌同牛家兩村合并,定村名為牛家村。合并后轄牛家窩棚屯、孫家屯、玄家崗屯、和家窩棚屯、對關家屯、劉家窩棚屯、冮家窩棚屯、后瓦盆窯屯、前瓦盆窯屯、東陳家崗屯、西陳家崗屯11個自然屯。村委會設在牛家村小學院內(nèi)。

傳說,在很早以前的一個年三十晚上,人們發(fā)現(xiàn)團山子上有一支金蠟在燃燒照耀。出去尋找它時,卻蹤影皆無。因此,人們想起一個由來已久的傳說“四支金蠟(四個團山子)照白城(阿城)”。此外,還有人傳說,每逢雨霧天氣團山子就有一匹金馬駒奔跑出沒。后來,一個貪心的駱駝先生,聽說團山子藏著兩件珍奇之物,千里迢迢趕來蹩寶。駱駝先生趕到山前,焚香跪拜,掐訣念咒,少頃,山門徐徐啟動。只見山內(nèi)蠟光閃耀,寶駒騰躍。駱駝先生欣喜若狂,一頭鉆入山門,直撲寶駒。寶駒騰起后腿把他踢翻在地,他不顧疼痛隨手拔蠟,蠟身灼熱,燙的他雙手焦糊,嗷嗷嚎叫。剛要爬出寶庫,只聽山門“咔嚓!”一聲死死關閉,貪財?shù)鸟橊勏壬阍嵘砩街小?

該村的李樹文,曾任哈爾濱市財政局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處處長職務。

劉中海,(1930——2001),曾任吉林鐵路局人事處科長、公安處科長、鐵道部公安局科長、處長。公安部警衛(wèi)局局長,少將軍銜。

曹曉明, 2008年開始任哈爾濱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紀檢組長,黨組成員。

王忠民,曾任黑龍江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政治處副主任(正處級)。曾兩次被評為優(yōu)秀公務員,榮獲二等功一次,榮獲三等功兩次,榮獲全省政法系統(tǒng)優(yōu)秀領導干部榮譽稱號,多次被省公安廳評為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

何廣銘,曾任五常市副市長。

吳煒,曾任雞西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政協(xié)主席、雞西市長、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王榮斌,曾任中國哈爾濱經(jīng)濟貿(mào)易洽談會辦公室綜合處處長。

吳亞民,曾任哈爾濱鐵路運輸法院副院長(副處級)。

徐家窩棚屯

徐家窩棚屯[Xújiāwōpenɡtún]臨近拉濱鐵路,距牛家鎮(zhèn)政府所在地西2公里處。東鄰牛家鎮(zhèn)中學,西鄰孫家屯、玄家崗屯,南鄰牛家糧庫,北鄰和家窩棚屯。現(xiàn)有100戶,戶籍人口400人,其中滿族152人。耕地面積1 880畝,全部為旱田。

清•乾隆九年(1744年)一戶姓牛的人家,逃荒來到此地,在此墾荒種地,搭建窩棚居住。后又遷來數(shù)戶別姓農(nóng)民,此地逐漸形成屯落,取名為牛家窩棚屯。不久后又有徐姓人家遷來,并且日益壯大,而牛姓人家逐漸遷出此地,所以后來改叫徐家窩棚屯。

和家窩棚屯

和家窩棚屯[Héjiāwōpenɡtún]位于牛家村村委會所在地西北0.5公里處。東鄰冮家窩棚、牛家窩棚屯,西鄰四屯,南鄰玄家崗屯、孫家屯,北鄰劉家窩棚屯。東經(jīng)126°42′42″;北緯45°21′31″,F(xiàn)有住戶36戶,人口總數(shù)195人,其中滿族人口78人。耕地面積950畝,全部為旱田。

清朝乾隆年間,雙橋子的老和家來到此地開荒種地,搭建窩棚居住。乾隆末年,為緩解北京城人口壓力,滿清貴族和氏家族的分支,從北京遷到此地居住,故此地得名和家窩棚。又因和家先人和長林先來于此地居住,因而又名長林窩棚。

孫家屯

孫家屯[Sūnjiātún]位于牛家村村委會所在地西1.5公里。東鄰徐家窩棚屯,西北鄰四屯,東南鄰玄家崗屯,北鄰和家窩棚屯、劉家窩棚屯。東經(jīng)126°41′49″;北緯45°20′57″,F(xiàn)有住戶165戶,戶籍人口695人,其中滿族人口264人。耕地面積3 910畝,全部為旱田。

清•乾隆九年(1744年),孫氏家族由山東省登州府海陽縣二甲順寧社遷入此地,在此居住,墾荒立屯,因而此屯得名孫家屯。因屯中間有一條西南方向,通東北方向的水溝,所以將水溝的南面的叫前孫家屯,水溝的北面叫后孫家屯。

玄家崗屯

玄家崗屯[Xuánjiāɡǎnɡtún]位于牛家村村委會所在地西南1公里處。東鄰牛家火車站,東南鄰伊家木鋪屯,西南與三道溝子屯為鄰,西北鄰孫家屯。東經(jīng)126°42′31″;北緯45°22′05″,F(xiàn)有100戶,戶籍人口410人,其中滿族39人。耕地面積2 150畝,全部為旱田。

清朝乾隆年間有姓玄的農(nóng)戶來此地屯田墾荒,后又有數(shù)戶農(nóng)民來此定居,逐漸形成了屯落,因屯子建在高崗處,故得名玄家崗屯。

對關家屯

對關家屯[Duìɡuānjiātún]位于牛家村村委會所在地北1.5公里處。東緊鄰拉濱鐵路,西鄰劉家窩棚屯,南與和家窩棚屯相鄰。東經(jīng)126°51′13″;北緯45°25′04″。現(xiàn)有60戶,總人口數(shù)240人,其中滿族人口92人。耕地面積1 735畝,全部為旱田。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北平城順天府宛平縣有一戶關姓大戶的兩個分支,跑馬占荒來到此地,在此墾荒種地,建房定居。因一戶住道東邊,另一戶住道西邊,故將此地命名為對關家屯。

該屯的關心,曾任黑龍江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局局長(正廳級)。曾任黑龍江省興邦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經(jīng)理。

劉家窩棚屯

劉家窩棚屯[Líujiāwōpenɡtún]位于牛家村村委會所在地北1.5公里處。東鄰對關家屯,西鄰四屯,南鄰和家窩棚,北鄰劉鄉(xiāng)屯。東經(jīng)126°42′16″;北緯45°22′06″,F(xiàn)有75戶,總人口305人,其中滿族115人。耕地面積1 840畝,全部為旱田。

清朝乾隆年間,由山東蓬萊府遷入一戶劉姓人家,在此搭建窩棚居住,最初認雙橋子老和家為地東,棲居屯墾務農(nóng),故名劉家窩棚。

該屯的劉彥柱,曾任哈爾濱市委組織部干部調(diào)配處處長。

冮家窩棚屯

冮家窩棚屯[Gānɡjiāwōpenɡtún]位于牛家村村委會所在地北 2.5公里處,距北團山子2公里。東鄰前窯屯,西鄰對關家屯,北鄰政富村鐵家屯。東經(jīng)126°43′28″;北緯45°22′18″,F(xiàn)有160戶,人口總數(shù)565人,其中滿族人口214人。耕地面積3 190畝,全部為旱田。

此屯始于清•乾隆末年,那氏家族來此地開荒種地,建立屯基,因那氏家族的族長別稱叫“冮子”,故名冮家窩棚屯。

前瓦盆窯屯

前瓦盆窯屯[Qiánwǎpényáotún]位于牛家村村委會所在地東北3公里處。東鄰西陳家崗屯,西鄰冮家窩棚屯,南鄰政新村鴨留屯,北鄰后瓦盆窯屯。東經(jīng)126°44′12″;北緯45°22′33″,F(xiàn)有29戶,人口總數(shù)109人,其中滿族人口43人。耕地面積910畝,全部為旱田。

清•乾隆末年,何長發(fā)帶領其家族來此開荒種地,逐漸發(fā)展成地主,后何長發(fā)在此開了座瓦盆窯進行買賣,故將此地取名為瓦盆窯屯。因后來在此屯不遠處又有農(nóng)戶開了一座瓦盆窯,逐漸也有農(nóng)戶到那里居住,為了區(qū)分這兩個屯落,將先成立的叫前瓦盆窯屯,也因地主叫何長發(fā),故又名何長發(fā)屯。

后瓦盆窯屯

后瓦盆窯屯[Hòuwǎpényáotún]位于牛家村村委會所在地東北3.5公里處。東鄰西陳家崗屯,西鄰冮家窩棚屯,南鄰前瓦盆窯屯。東經(jīng)126°44′18″;北緯45°22′41″,F(xiàn)有2戶,人口總數(shù)6人。耕地面積700畝,全部為旱田。

后瓦盆窯建屯略晚于前瓦盆窯。于清•乾隆末年,買賣人劉富在前瓦盆窯屯北邊也開了一座瓦盆窯經(jīng)營,與前瓦盆窯屯隔道相望,所以將此屯取名為后瓦盆窯屯。

東陳家崗屯

東陳家崗屯[Dōnɡchénjiāɡǎnɡtún]位于牛家村村委會所在地東北4公里處。哈五公路在本屯穿過。西鄰西陳家崗屯,南鄰政新村郎頭窩棚屯,北鄰張鄉(xiāng)屯。東經(jīng)126°45′08″;北緯45°22′53″,F(xiàn)有168戶,總人口數(shù)650人,其中滿族247人。耕地面積2 550畝,全部為旱田。

民國初年,陳氏家族由關內(nèi)逃荒來到此地,在此墾荒立屯,因居住的地方地勢較高,且西邊不遠處還有一個屯,故取名為東陳家崗屯。

西陳家崗屯

西陳家崗屯[Xīchénjiāɡǎnɡtún]位于牛家村村委會所在地東北4公里處。東鄰東陳家崗,西鄰后瓦盆窯,南鄰政新村鴨留屯,北鄰張鄉(xiāng)屯,F(xiàn)有60戶,總人口數(shù)255人,其中滿族97人。耕地面積1 450畝,全部為旱田。

民國3年(1914年),那姓家族從關內(nèi)來此開荒種地,墾田定居。后附近居民逐漸聚集此地,此地便形成屯落,因位于東陳家崗屯西邊,所以取名叫西陳家崗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