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村[Qiánchénɡcū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西北13公里處。東與長興村相接,西與吉林省接壤,南與青松村為鄰,北與興盛鄉(xiāng)相鄰。東經(jīng)127°01′48″;北緯44°45′,F(xiàn)有居民797戶,戶籍人口3100人。耕地面積17 549畝,其中水田2 513畝。
前程村共管轄7個自然屯,分別是長嶺屯、田富屯、紅廟屯、蔣家屯、季家屯、畢家屯、楊家屯。村委會駐長嶺屯。
長嶺屯
長嶺屯[Chánɡlǐnɡ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西北13公里處。東鄰長興村徐家屯,西與紅廟屯接壤,西南與楊家屯相接,北與田富屯為鄰。東經(jīng)127°01′12″;北緯44°36′,F(xiàn)有居民52戶,戶籍人口183人。耕地面積1 723畝,其中水田163畝。
清朝末年,一池姓人帶領(lǐng)全家從山省逃荒來到此地種地居住。偽滿時期,日本人實行歸村并戶,將住在低洼地的散戶歸至一山崗上,取名長嶺屯。
田富屯
田富屯[Tiánfù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西北14公里處。東鄰長興村茂起屯,西鄰紅廟屯,南鄰長嶺屯,東北鄰于家屯。東經(jīng)127°03′36″;北緯44°45′36″,F(xiàn)有居民100戶,戶籍人口400人。耕地面積2 300畝,其中水田400畝。
清朝時期,田家人從關(guān)內(nèi)來此定居,因在上世紀(jì)30年代田家出了個武秀才田富,故取名田富屯,直到現(xiàn)在。
紅廟屯
紅廟屯[Hónɡm(xù)iào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西北13公里處。東鄰長嶺屯,西鄰蔣家屯,東南鄰楊家屯,北與興盛鄉(xiāng)六家子屯接壤。東經(jīng)127°08′19″;北緯44°42′28″,F(xiàn)有居民180戶,戶籍人口650人。耕地面積3 500畝,其中水田400畝。
曾名賈家屯,后王家興旺就改名王兆起屯。這是清朝時期的事,王姓居民大規(guī)模開荒占地。在胡子盛行的舊中國,王家建有四座炮臺,家業(yè)漸大,逢年過節(jié)用真洋炮放10響。傳說后來天降大火,王家才逐漸衰弱。偽滿時期,洪家已經(jīng)漸漸強盛,當(dāng)家的叫洪俊祥,當(dāng)過區(qū)長。那時洪家正當(dāng)令,就修繕屯西南廟宇,漆紅色,改屯名為紅廟子屯,沿用至今。廟后曾有一棵椴樹,高30多米,兩個大人抱不過來,從五常出南門,山河出西門,都能夠遠遠望見,樹上有一個老烏鴉窩,無人敢去碰。
蔣家屯
蔣家屯[Jiǎnɡjiā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西北14公里處。東鄰紅廟屯,西北與興盛鄉(xiāng)郝家窩棚屯接壤,南鄰季家屯。東經(jīng)127°0′31″;北緯44°45′35″,F(xiàn)有居民85戶,戶籍人口320人。耕地面積1 900畝,其中水田300畝。
清朝時期,由于蔣姓居民遷到這里開荒種地,故此取名蔣家屯,直到現(xiàn)在。偽滿時期蔣家五爺,名望高,經(jīng)常騎高頭大馬。蔣家人勤勞本分,置了許多地,分田地前蔣五爺把大部分田產(chǎn)賣給自家姑爺張連長,蔣家沒有被劃分為富農(nóng)。
季家屯
季家屯[Jìjiā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西北13公里處。東鄰楊家屯,西鄰長發(fā)屯,南鄰沈家屯,北鄰紅廟子屯。東經(jīng)127°01′01″;北緯44°44′14″,F(xiàn)有居民100戶,戶籍人口400人。耕地面積2 400畝,其中水田350畝。
清朝時期,有一季姓人從關(guān)內(nèi)遷入此地開荒種地安家落戶。民國時期,因季姓中有位季永甫很有文化,毛筆字寫得特別好,大伙都叫他季先生,此人在屯中布學(xué)堂教書,故此起名季家屯。
五?h水利建設(shè)的勞動模范趙淑芹就是此屯人,曾出席全國青年建設(shè)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大會,見到過毛主席。
畢家屯
畢家屯[Bìjiā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西北11公里處。東鄰長興村王學(xué)屯,西鄰季家屯,南鄰田家屯,北鄰楊家屯。東經(jīng)127°01′01″;北緯44°44′14″,F(xiàn)有居民190戶,戶籍人口600人。耕地面積3 500畝,其中水田600畝。
清朝時期,畢姓居民從關(guān)內(nèi)遷移來此地開荒種地。有位畢祥會唱驢皮影,有十多人的班子,影窗是白布做的,用小棒夾著線演出。時人家有許愿,還愿的都來請唱驢皮影,屯名也因此而得名畢家屯。
該屯的李清彥,全國優(yōu)秀教師。
楊家屯
楊家屯[Yánɡjiā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西北12公里處。東鄰鄒家屯,西鄰季家屯,南鄰畢家屯,北鄰長嶺屯、紅廟屯。東經(jīng)127°02′22″;北緯44°44′24″,F(xiàn)有居民90戶,戶籍人口330人。耕地面積1 900畝,其中水田300畝。
曾有劉姓人家在此居住,開油房叫劉油房街。清朝末期,有個楊姓居民遷來這里開荒種地,并且做收豬毛的生意,逐漸家業(yè)興旺,族人許多做此生意,名聲大了,時人稱楊豬毛屯,演變至今,簡化為楊家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