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貴州省 > 畢節(jié)市 > 織金縣

貴州省畢節(jié)市織金縣概況

[移動版]

織金縣轄11個鎮(zhèn)、13個鄉(xiāng)、8個民族鄉(xiāng):城關鎮(zhèn)、桂果鎮(zhèn)、牛場鎮(zhèn)、貓場鎮(zhèn)、化起鎮(zhèn)、龍場鎮(zhèn)、八步鎮(zhèn)、以那鎮(zhèn)、三塘鎮(zhèn)、阿弓鎮(zhèn)、珠藏鎮(zhèn)、三甲白族苗族鄉(xiāng)、自強苗族鄉(xiāng)、大平苗族彝族鄉(xiāng)、官寨苗族鄉(xiāng)、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xiāng)、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xiāng)、后寨苗族鄉(xiāng)、雞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xiāng)、中寨鄉(xiāng)、綺陌鄉(xiāng)、普翁鄉(xiāng)、實興鄉(xiāng)、馬場鄉(xiāng)、上坪寨鄉(xiāng)、營合鄉(xiāng)、納雍鄉(xiāng)、板橋鄉(xiāng)、白泥鄉(xiāng)、少普鄉(xiāng)、熊家場鄉(xiāng)、黑土鄉(xiāng)。

地理位置

織金縣位于貴州中部偏西,畢節(jié)地區(qū)之東南。地處烏江上游六沖河與三岔河交匯的三角地帶.縣城東至貴陽約151公里,南距安順約95公里,北距畢節(jié)約129公里;境內東西長82.5公里,南北寬66公里,總面積2868平方公里。東鄰平壩、清鎮(zhèn);南鄰普定、安順;西接納雍、六枝;北接大方、黔西;有較好的區(qū)位優(yōu)勢?h人民政府駐城關鎮(zhèn)。

地理環(huán)境

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巖溶發(fā)育,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海拔2262米,最低最低海拔860米,縣城海拔131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7℃,年平均降雨量938.4毫米,全年日照1172小時,無霜期327天。

民族構成

縣內居住著漢、苗、彝、回、布衣等23個民族,少數民族(含未定民族穿青人)占48.02%。全縣除漢族外,還有苗、彝、布依、白等少數民族。

經濟概況

2008年,全縣財政總收入68,999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19.8%,比上年增收19,433萬元,增長39.2%。

縣境巖溶地貌發(fā)育,多峰林、溶洞、暗河。全縣水能資源豐富,現有小水電站8個,年發(fā)電量800萬千瓦時;洪家渡電站是西部大開發(fā)拉開序幕的標志性工程,裝機容量60萬千,計劃年發(fā)電量15.59億千瓦時;引子渡電站裝機容量36萬千瓦,計劃年發(fā)電量10億千瓦時,也是國家實施西電東輸的主要工程之一。

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由重慶大學城市規(guī)劃與設計研究所作高品味、高起點的縣城總規(guī)修編通過省級評審,所轄八鎮(zhèn)被列為全國百個重點建設集鎮(zhèn)之一,有18個鄉(xiāng)(鎮(zhèn))進行了科學的集鎮(zhèn)規(guī)劃建設。

資源

生物資源:水稻、玉米、小麥、洋芋、大豆、烤煙、油茶、苡仁米、茶葉等農作物110多種;有杉、松、油桐、生漆、核桃、剌梨、獼猴桃、杜仲、天麻、黃柏、黨參、半夏等植物90多個種類;有各種家畜家禽和野生動物50多個種類。烤煙是目前的主要經濟支柱,年產量萬噸左右,為全國烤煙生產基地縣之一。苡仁米的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較高,遠銷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qū)。

生物資源亦很豐富,縣內盛產的清香型紅托竹猻,被譽為“真菌皇后“;現有人工和天然優(yōu)質草場70萬畝,加上年種植30余萬畝優(yōu)質綠肥及其轉化利用,經逐步引進和改良大量優(yōu)良畜禽品種,畜牧產業(yè)發(fā)展?jié)摿^大。竹筍產量大,銷往深圳、香港等地。近年來室內砂鍋栽種竹筍及室外栽種已形成規(guī)模生產。

礦產資源:全縣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有20多種,其中:無煙煤總儲量129億噸,可開采量107億噸,是待開發(fā)的大型無煙煤基地;磷礦儲量13.98億噸,占全省儲量的55.4%,是貴州三大磷礦集中區(qū)之一;大理石儲量191億立方米,有“晶墨”、“殘雪”等品種;重晶石儲量近7000萬噸,含硫酸鋇95%。此外,硫鐵、鋁土、鉛鋅、硅石、方解石等,儲量亦豐,均有開發(fā)價值。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儲蓄大,品位高的有煤、磷、重晶石、鐵礦、鋁釩士等26種。其中優(yōu)質無煙煤儲量達129億噸,占貴州省總儲量的2%以上,可開采量達104.5億噸,磷礦儲量13.74占貴州總儲量的54.4%;、鋁礬土儲量967萬噸。其他各種礦產品儲量也極為豐富,具有極高的開采和綜合利用價值,開發(fā)潛力巨大。

特產

織金縣城東門,有一條長約八百米的古老小街,小街大多屬于民國時期建筑物,俗稱“砂鍋街”。聞名中外的織金砂鍋、砂器就產自這里。

織金砂鍋、砂器歷史久遠,據說宋朝時就已傳入這里,早在清朝初年,織金砂鍋、砂器就己非常盛行,最盛極一時的是在清朝未年至上世紀末,產品除本地銷售外,還遠銷云南、四川、廣東及美國、法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

織金砂鍋、砂器最盛行時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有手工作坊270余家從事砂鍋、砂器生產,該縣從事砂鍋砂器生產的專業(yè)戶大都集中于此。他們中有的是祖輩從事砂鍋、砂器生產,代代相傳至今,有的是受街坊親朋影響,拜師學會的。由于織金砂鍋、砂器大部分出自這里,因此,織金砂鍋街也名聲遠揚。織金砂器以造型別致,經久耐用、保溫性能良好而聞名中外,種類有砂缸、沙灶、鼎罐、茶罐、火鍋、茶鍋、烘餅平底鍋、圓底鍋、香爐、蒸雞缽等近百余個品種及美術砂器,幾乎囊括了人們日常所需生活器皿。

織金砂鍋、砂器以出自于織金的優(yōu)質無煙煤砂和粘土泥為原料,有許多優(yōu)點,所盛食物不易變質變壞;保溫性能好,保鮮、無害、不變味、變色;燉雞、肉等食物其味鮮美無比、用于沏茶煎藥效果尤佳?椊鹕板、砂器制作非常復雜,從原料選擇到燒制成型,僅砂鍋制作就需七十二道工序。織金砂鍋砂器成型后自然干燥或烘干。然后在地爐中煅燒5、6分鐘出爐,用柴火煙熏,呈光亮,古樸渾厚。它不同于其他陶器,具有非常高的環(huán)保效果。作為釉料的白泥,燒成后與砂器本色融為一體,略帶呈亮鉛白金屬光色,顯得飽滿含蓄。最早以前的織金砂器是不上釉的。據說很早以前,有個叫陳春心的藝人用白泥漿衣服時,將漿衣服的白泥水滴下一滴在曬在院內鍋坯上,此鍋燒成后滴有白泥漿的地方發(fā)出光澤。從此,砂器、砂鍋始有獨特的釉色裝飾。砂器美術品作為案頭欣賞品、旅游紀念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以獨特的面貌受到中外人士歡迎。

然而,由于受資源環(huán)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織金砂鍋已漸入末路之途。是以,為了不使砂鍋失傳于世,僅存的十五戶砂鍋藝人家庭,組建‘東升砂鍋廠’,以傳承民族技藝,弘揚砂鍋文化為本,努力挽救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

歷史文化

織金,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甚豐,山、水、洞俱佳,1991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據清道光進士諶厚光編纂《平遠州志》記載:“織金秦屬巴郡;漢屬牂牁郡;為仡佬族世居;晉以后彝族入主;宋、元、明為毗喇郡;清代為平遠州;民國3年(1914年)1月以平遠州城東有織金街、織金關得名而改為今織金縣。”

織金城文物古跡有74處,其中頗為著名的有“四庵”、“四閣”、“四寺”、“四祠”、“八大廟”,多系清代乾隆盛世建筑,即觀音庵、紫竹庵、白衣庵、回龍庵;玉皇閣、斗姥閣、文昌閣、文騰閣;隆興寺、地藏寺、東山寺、壽福寺;武侯祠、忠烈祠、丁公祠、雹神祠;財神廟、文昌廟、關帝廟、龍王廟、馬王廟、炎帝廟、黑神廟、城隍廟。儒、釋、道,應有盡有,融各家文化為一體。

旅游

織金山水,靈秀天成,引人入勝?h城群山環(huán)繞,山石形成的自然景觀達20余處。秀水穿城,清泉流布。從南至北貫城河把縣城分為東西二城,現在的織金河又將開發(fā)城區(qū)分為南北兩半。城東為文化、風景旅游區(qū),城西為政治、經濟開發(fā)區(qū),橫跨東西的日升橋、太平橋、回龍橋、月華橋和重新橋把兩城連接起來?椊鹂h城號稱“泉城”也名不虛傳,城內就有七十二泉,均分布在貫城河兩岸。城西“響水洞”處有相對兩個山洞,泉水自洞中涌出,二水交流,一響一應,如琴如瑟,名曰“雙流激浪”。城北方向被稱為“高原明珠”的天然湖,堪與草海、紅楓湖媲美。

位于城中心的財神廟,始建于清初,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重建,為木結構建筑,四重檐歇山頂,十八個翼角起翹,四層樓逐漸縮小為寶塔狀,側面構成三個重疊的三角形。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士元看后評價說:“織金財神廟是特殊建筑,在國內還沒有見過,只有日本的天壽閣與此類似!卑司爸坏摹霸贫刺扉_”位于城東15公里處的三甲鄉(xiāng),兩峰相合,形成天然拱洞,高數十丈,其中空闊,上露天光,日夜仰視,日月在天。洞內原塑有觀音像,洞口匾額曰:“赤云洞”,依山建造有觀音閣、保安寺、關帝廟等,均系道光年間建筑。“云洞天開”四字乃當時名流孫行雅墨跡。北京建筑設計院院長、工程師張開濟看后說:“保安寺很了不起,與山洞結合得非常巧妙!敝袊┪镳^副研究員施力行說:“這個保安寺真是妙不可言,這個建筑例子,在清華大學上課的時候,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此外,織金八景之一的“三潭映月”收入《中國名勝大詞典》。神秘奇幻的“日落碑現”勝景令人心馳神往,迷惑不解。城北黛山之中,每當紅日西沉,翹首東顧,可見一地白色石碑巍然屹立,輪廓分明,走近卻蕩然無存。這是陽光折射之故,即是奇妙的“日落碑現”景觀。

織金財神廟是全國罕見的古建筑,與日本大阪的天壽閣相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城東文昌閣為木結構建筑,閣為三層,一層高于一層,一層窄于一層,三重飛檐,建筑巧妙,氣勢恢宏,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初的鳳西書院,結構與文昌閣相類。文昌閣下乃“雙潭對鏡”景觀,約4畝許的一方形碧潭,名曰“雙堰塘”,此潭原系兩潭,中有石梁相隔。60多年前潭水上漲,淹沒石梁合二而一,潭水清澈,宛若明鏡,其冷暖相間。此處乃垂釣、憩息、游泳之佳地。

魚山,位于城東北隅,因形似木魚而得名。其山四周懸崖絕壁,山腳一徑通頂,有石階108級,巖壁上有石刻數幀,多為德政碑、去思碑之類。山上建有黑神廟,碧琉璃精舍,藏書樓、濟賑亭、且住亭,還有魚池、花圃。據《魚山記》載:“余山,即古之吾山也。上有神女智瓊祠。祠前有一松一桂,邑人常會于此。會前歌《迎神曲》,會后歌《送神曲》。明太子曾隱于此,嗣駕飛車朝峨嵋,一去不返!蔽挥诔菛|的東山,拔地而起,雄奇壯觀。此山為大理石山,它和南面古佛山、西面的西靈山、北部的魚山,合稱織金四大名山。其三面為絕壁,唯西面有曲徑達山頂。此山有三層洞,上曰“慈云洞”,中為“打拳洞”,下為溶洞群。山上古木森森,林蔭蔽日,樹皆生長于巖縫石隙之中。古建有東山寺、梵帝宮、后殿、讀書樓、鐘鼓樓、觀音閣等,巖壁有摩崖石刻16幀,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趙達庵駐軍于此時所題“佩劍披云”,四個大字遒勁清秀。1982年以來,省、地、縣撥款,已將魚山、文昌閣、財神廟修葺一新,使這些古建筑重放光彩,以其瑰麗的風姿吸引著省內外游客觀光旅游。

織金洞風景區(qū)位于貴州織金縣境內,原名“打雞洞”,面積約為307平方公里,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全景區(qū)分為織金古城、織金洞、結河峽谷、洪家渡等四大部分。

織金洞是該景區(qū)的精華,它是中國目前發(fā)現的一座規(guī)模宏偉、造型奇特的洞穴資源寶庫。洞深10余千米,兩壁最寬處173米,最高達50米。洞內空間開闊,巖質復雜擁有40多種巖溶堆積形態(tài),包括世界溶洞中主要的形態(tài)類別,被稱為“巖溶博物館”。洞外還有布依、苗、彝等少數民族村寨。

織金洞囊括了當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種沉積形態(tài),它既是一座地下藝術寶庫,又是一座巖溶博物館,堪稱“世界奇觀”。走入織金洞,就等于進入了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眼望著滿洞的奇珍異寶,游人禁不住驚嘆連連。著名作家馮牧曾題詩贊嘆:黃山歸來不看岳,織金洞外無洞天,槶h(huán)勝地瑤池景,始信天宮在人間。織金洞引來的游客越來越多,其名氣也越來越大。

門票:120元(含導游服務費)

位置:位于貴州織金縣境內

面積:約為307萬平方公里

洞中遍布石筍、石柱、石塔、石鼓、石盾、石花、石芽、鐘旗、卷曲石、月乃石、雞血石、葡萄石、蛇皮石、松子石、晶芽、云盤、云碟、穴罐、谷針田、梅花田、珍珠田、邊石壩等四十多種堆積物,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巖溶景觀。洞道縱橫交錯,石峰四布,流水、間歇水塘、地下湖錯置其間。高大的石幔、石帷如從天上垂下,顏色各異。地下煙河煙霧縹緲,深邃莫測。被譽為“巖溶瑰寶”、“溶洞奇觀”。因其巖溶景觀如傳說中的天宮,又稱“織金天宮”。

洞口位于山腰,高約十五米,寬約二十米,狀如虎口。按其巖溶景觀組合特征、自然形成的界限和巖溶物分布情況,目前分為十個景區(qū),即迎賓廳、講經堂、塔林洞、萬壽宮、望山湖、江南澤國、雪香宮、靈宵殿、廣寒宮、十萬大山。

迎賓廳。長二百余米。由于洞口陽光照射,廳內長滿苔蘚。巖溶堆積物如巨獅、玉蟾、巖松。廳頂有直徑約十米的圓形天窗,陽光可直射洞底;窗沿串串滴落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撒下千千萬萬個金錢,稱“圓光一洞天”,又名“落錢洞”。側壁旁一小廳,中有一棵十余米高的鐘乳石,形如核彈0后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名“蘑菇云廳”。廳內還有直徑約四米的圓形水塘,站立塘邊,可觀看塘中如林石筍和洞窗倒影,名“影泉”。

講經堂。長約二百米,寬五十米。因巖溶堆積物如羅漢講經得名。中間有一面積三百平方米的水潭,被鐘乳石間隔為二,名“日月潭”,系全洞最低點。潭中巖溶物高二十余米,底部圍大十余米,形如三層寶塔,頂端坐一佛,如聚神講經。東側半圓形石臺上眾多羅漢齊集諦聽,有的手捧經卷,有的托腮凝思,有的問訊于鄰,有的低頭默想。洞壁如七色俱備的天然壁畫,呈山巒、林海、田野諸景。潭北為陡坡,石徑盤旋而上,伸手可觸頂棚,名“摩天嶺”。左側有九根石柱,毗鄰成排,形如蟠龍,從洞底直抵頂棚,我“九龍撐天”,是全洞洞頂最矮處。

塔林洞,又稱“金塔城”。面積一萬六千余平方米,有石塔一百余座,呈金黃色,熠熠閃光,最高的達三十余米,底部圍二十余米。群塔將景區(qū)分為十一個廳堂,其間遍布石筍、石柱、石帷、鐘旗,形態(tài)各異,氣象萬千!澳⒐教丁碧端宄,中有無數朵石蘑菇,影隨波動;潭前石花成片!笆摹泵嫫街锌,水點滴在鼓上,咚咚作響。“塔松廳”內有相對兩株石松;一株黑褐色、高五米,酷似針葉的鐘乳石聚成片狀凝結在主干上,下大上小,呈塔形;另一株高近二十米,層層葉面上如覆白雪,名“雪壓青松”。

萬壽宮。遠古時洞頂塌落的巨石堆積如山,稱“萬壽山”。后來山上又覆滿巖溶堆積物。上有珍奇的“穴罐”,呈橢圓形。旁有“雞血石”,晶瑩緋紅,酷似“孔雀開屏”。有三尊“壽星”,高十至二十米。洞頂和廳壁由黃、白、紅、藍、褐諸色構成美麗的圖案。

望山洞。為長一百七十米,寬四十余米的地下湖。這里是洞中樞紐,可通往各大景區(qū)。湖邊鐘乳石呈黑色,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十米,形如鐵樹,樹身布滿千萬顆黑色石珠,上端右側呈白色,如雪花被覆,稱“鐵樹銀花”。湖東北岸是一陡峭斜坡,路歧出:一條緣十八盤,繞二十七拐,登四百四十一石級進“南天門”,入“靈宵殿”;另一條經四百二十二石級進“北天門”,入“廣寒宮”。

江南澤國。全長一點一公里,面積五萬多平方米。分為漫谷長廊、北海隴、宴會大廳、江南澤國四部分!奥乳L廊”,洞廊深長、壁間鐘乳石奇異多姿!把鐣髲d”,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洞內平坦干燥,是游覽途中理想的休息、進餐和活動場所!氨焙k]”,數條游龍似的邊石壩蜿蜒伸展,鐘乳石林立。中有一深潭,潭中有九根石筍,稱“清潭九筍”!敖蠞蓢保魉、湖泊、水塘、水田交錯,流水潺潺,田水如鏡。

雪香宮。全長三百余米,面積六千余平方米。巖溶堆積物如茫茫雪原。注柱四立,玉帷高掛,儼然一派北國風光。其間,有自然形成的二十多塊谷針田、珍珠田、梅花田;有二十余個大小不一的石盾;有數十面紅色透明的鐘旗,扣之

如鐘聲;有百余株石竹形成的“竹苑”,如叢篁密筿,意趣橫生!熬砬础保诙儆嗝椎亩磸d頂棚上,布滿數萬顆晶瑩透亮的卷曲石,中空含水,彎曲橫生,甚至向上生長。

靈宵殿。高四十余米,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兩壁垂下百尺石簾,五彩斑斕,儼然天宮帷幕。正中有一棵石柱拔地而起,直抵頂棚,稱“攀天柱”。柱后有面積約二十平方米的水池,石蓮飄浮出水面,稱“瑤池”。

廣寒宮。長四百余米,寬一百余米,高七十余米,面積五萬多平方米。群山聳列,陡峭險峻。兩山間為開闊平地,地下湖橫陳其間。有六十余米高的“梭羅樹”,長滿成千上萬朵石靈芝;有十七米高的“霸王盔”,酷似古時武士頭盔;有五十米高的石佛,巍然屹立;有十七米高的“銀雨樹”,亭亭玉立,潔白有光。

十萬大山。面積七萬多平方米,最寬處達一百七十五米,最高處一百五墕主。洞內地勢起伏,石峰叢立,如重巒疊嶂,山間常有云霧繚繞。有金色塔山、成林玉樹,還有螺旋狀的高大石柱“螺旋樹”。洞內還有“珍珠廳”,石珍珠晶瑩閃光;有古溶洞河道遺跡,長六面余米,寬四至八米。

乘貴昆鐵路線火車至安順,轉乘長途汽車至織金洞。另外,貴陽、安順都有旅游車直接去織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