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街道地處古城“水步門”。五代后梁開平二年(908年),閩王王審知筑夾城,圍“三山”城內(nèi)。城東南設美化門(今五一北路福新路口),于門之東側(cè)建一內(nèi)城門。其門傍瓊水而建,故稱水步門(古人稱水邊為“步”)。明代以后諧音為“水部門”,水部名稱由此而來。轄區(qū)東起福馬路、連江路口,西至五一廣場東側(cè)于山東麓,南至五一路狀元街,北迄古仙橋及福新路部分地段的北側(cè),面積1.5平方公里,人口2.7萬,街道辦事處址設龍庭境39號。下轄閩都、柳宅、蓮宅、王莊、建筑、蛤埕、高橋、于山、建華、泮洋、福新、水澗等127居委會,一個水部行政村。轄區(qū)地處福州溫泉中心地段,地下溫泉具有距地表近、水溫高、含硫量低、水質(zhì)好的特點,故高橋一帶澡堂業(yè)長盛不衰,至今仍有20多家。宋代,福州第一個狀元許將久居狀元境;近代大文學家、翻譯家林紓是轄區(qū)蓮宅村人;著名書畫家謝冬耕故居坐落轄區(qū)馬育亭;劉通、林徽因、鄭挺等曾住境內(nèi)。境內(nèi)主要路街有龍庭路、古樂路、高橋路等。保存至今的古代名橋有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高陞橋。1978年至2000年末,水部街道房地產(chǎn)開發(fā)蓬勃發(fā)展,先后建成10。32層大廈近20座,其中造型雄偉壯觀、挺拔大方,以富有時代氣息而著稱的大廈有:坐落古田路的閩都、勞動、金融、華福大廈;坐落五一路的元洪花園A、B、C樓、元洪、海關大廈;坐落五一中路的閩東、電信、高橋、華能、鐵道大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