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旅游

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位于長沙市天心區(qū)書院路356號。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前身是南宋理學家張栻創(chuàng)辦的城南書院,1903年始立湖南師范館,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美譽。中國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曾國藩、黃興等曾藏修于此;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李維漢、蕭三等曾在此學習;徐特立、楊昌濟、黎錦熙、王季范、李達、周谷城等曾在此任教毛澤東曾在此學習、工作達八個春秋,在這里,毛澤東立下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偉志向,完成了從學生、教員到職業(yè)革命家,從激進民主主義者到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在這里,毛澤東從事了建黨建團工作,并從這里走向黨的一大。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在一師一…[詳細]
上海市龍華烈士紀念館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包括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三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是社會各界祭掃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龍華烈士陵園占地285畝,建有紀念瞻仰區(qū)、烈士墓區(qū)(安葬著1100余名烈士)、遺址區(qū)、碑林區(qū)等八大功能區(qū)。烈士紀念堂內(nèi)安放著500多名烈士骨灰。園內(nèi)建有無名烈士(長明火)等十組大型室外雕塑。龍華烈士紀念館建筑面積約10000平方米,展廳5000平方米,布置了《丹心碧血為人民》的主題展,陳列和展出了上海地區(qū)自1840年以來為中國的獨立、自由、解放和革命事業(yè)而獻身的235名革命先烈、…[詳細]
舟山烈士陵園
  舟山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舟山定海城北龍峰山麓,依山傍水,懷抱自然。陵園占地3.6公頃,房屋建筑面積2829平方米,主要紀念建筑有陵園牌坊、烈士事跡陳列館、忠魂堂、八角亭、悼念廣場、紀念浮雕、烈士墓區(qū)、華東戰(zhàn)斗英雄林茂成烈士墓、紀念碑,海軍1385部隊殉難烈士墓、紀念碑,原東海艦隊司令員馬龍將軍墓,東?谷张⑿蹢铎o娟烈士雕像,烈士紀念主塔等井然有序地坐落在南北中軸線上,氣勢迥然,形成了陵園獨特的紀念建筑群,是一塊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圣地。 舟山烈士陵園主要是為紀念在解放舟山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所建,1959年始建,196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2001年至2007年逐年擴建修繕。一進入舟山烈士陵園…[詳細]
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舊址
  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大洋鄉(xiāng)大洋村洋邊自然村。閩中支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的一部分,是中共閩中地委直接領導下的一支正規(guī)武裝隊伍。閩中支隊司令部于1949年2月在莆田大洋渡口小學成立,司令員兼政委黃國璋,副司令員陳亨源,副政委林汝楠。從此,大洋成為閩中地區(qū)黨的領導和軍事指揮中心。閩中支隊司令部成立后,針對所屬各縣游擊隊沒有正式的建制序列、部隊番號也較混亂的情況,決定一邊開展斗爭,一邊進行集訓、整編。至6月底,整編基本完成,各縣區(qū)游擊武裝統(tǒng)一改編為游擊大隊,大隊之下設中隊,并任命了各縣區(qū)武裝領導人,至此,閩中支隊司令部下轄的部隊總兵力約6000人-…[詳細]
洪學智將軍紀念碑
  為紀念洪學智將軍的生平功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紅色旅游基地,由六安市政府、金寨縣政府及洪老家屬、親友在金寨縣烈士陵園內(nèi)共建洪學智將軍紀念碑。紀念碑位于紅軍紀念堂的左側,以緬懷洪老一生的豐功偉績,成為激勵后人開拓奮進的教育基地。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經(jīng)幾次實地考察,又考慮到原有烈士紀念碑和紀念館的中軸線為主線,為使洪老紀念碑同原有建筑主體不沖突,因此在紀念館的中軸線偏東 10 度為洪老紀念碑的中軸線朝向。這樣使洪老紀念碑能有自己的主體思想,結合風水學原理,后靠主山脈,面朝東南方,在原有地勢、選址最佳之處,福蔭子孫。對原有地勢進行有機整合,設計了曲徑小路、城墻圍欄;道路地坪至一層廣場高差54厘米,表…[詳細]
熱河烈士紀念館
  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是根據(jù)原熱河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決議修建,該館始建于1956年,1964年正式開始接待參謁人員。占地8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占地1200平方米高達31.6米的紀念碑和1500平方米的三座陳列館,年接待參謁人員和游覽人員達16萬余人次。是中宣部、民政部、河北省委省政府、承德市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精神文明單位。自建館以來,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始終堅持以“褒揚先烈、教育群眾”為工作宗旨,累計接待觀眾達300余萬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以弘揚愛國精神為主旨,采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方法,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大力弘揚先烈…[詳細]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和廣州近代史博物館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陵園西路2號的烈士陵園內(nèi),館址原為1909年設立的廣東咨議局,在大東門外,于1959年10月1日首次對外開放。廣州近代史博物館是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分館。博物館分為主樓、荷花池和石橋三部分,主樓占地2500平方米,樓高兩層,屬于磚木、鋼梁柱結構的西方羅馬式議會建筑,大門為弧形門廊,正中筑有4根仿歌德式柱。1998年,原通往中山三路的大門被拆除,進出博物館均須使用烈士陵園正門。博物館現(xiàn)有館藏文物、文獻13000多件,歷史照片13000多張。其中特別珍貴的是1927年廣州起義時署有“廣東工農(nóng)兵擁護蘇維埃政府大會”的兩條標語:“打倒帝國主義”、“工…[詳細]
秋收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秋收起義總指揮部舊址——渣津老街萬壽宮位于修水縣渣津集鎮(zhèn)老街萬壽宮。1927年8月,毛澤東根據(j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以中央特派員身份來到湘贛邊界組織秋收暴-動-。8月底9月初,在修水縣城休整待命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wèi)團、平江工農(nóng)義勇隊與駐扎銅鼓縣的瀏陽工農(nóng)義勇隊,在修水縣山口鎮(zhèn)召開建軍編師大會,組建了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崇(陽)通(城)農(nóng)民自衛(wèi)軍、修水農(nóng)民自衛(wèi)軍,編入該秋收起義部隊。9月9日凌晨,秋收起義誓師大會在修水縣城紫花墩舉行,震驚中外的秋收起義在修水率先爆發(fā)。部隊高擎我黨我軍第一面軍旗——“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旗幟,浩浩蕩蕩,從縣城沿由東往西的古官道,經(jīng)西擺、…[詳細]
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
  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位于黃河故道旁羊寨鎮(zhèn)單家港,是黃河故道桃花源生態(tài)經(jīng)濟區(qū)內(nèi)著名的紅色景點。這是一棟座西面東、背倚黃河大堤的五間磚瓦平房,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使這座老屋顯得尤為蒼老。大門左側的墻上鑲著一塊紫紅色大理石標牌:“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這是鹽城市和江蘇省的文物保護單位,市人民政府1990年7月7日立牌。房屋寬6米,長16米,原是單港小學教室。右邊是一條狹窄的排水渠,左邊是一塊空地,門前是一個約占地2畝的長方形水塘。一泓清波與藍天相映,給這座老屋增添了幽靜的氣氛。1941年11月至1942年3月,中共中央華中局與新四軍軍部就設在單家港。華中局書記兼新四軍政委劉少奇…[詳細]
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
  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坐落于沈陽市和平區(qū)南十一馬路21號(沈陽軍區(qū)聯(lián)勤部機關院內(nèi)),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展線約600延長米,是全軍第一個戰(zhàn)區(qū)級的后勤史館。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以翔實的史料、獨特的視角,客觀真實地再現(xiàn)了東北戰(zhàn)區(qū)黨政軍民在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后勤保障工作的風雨歷程和輝煌業(yè)績。由于東北戰(zhàn)區(qū)的特殊歷史地位和作用,沈陽軍區(qū)后勤史既是東北戰(zhàn)區(qū)黨史、軍史的縮影,又是國史、軍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的主題是“強大的后勤,勝利的保障”。10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和幾百件歷史文獻、文物,把人們的思緒重新帶回了炮火硝煙的戰(zhàn)爭歲月,使其看到了東北戰(zhàn)區(qū)黨政軍民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詳細]